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分析——以圆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2期   作者:陶琴坤
[导读] 本文结合当前学科素养的教育要求与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现状
        陶琴坤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湖塘中心小学312031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学科素养的教育要求与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对教学工作的核心素养教学进行了综合性研究与分析,同时选取《圆》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展开论述,旨在通过相关研究成果为当前的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提供较好的改善方案。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育
一、引言
        在当前教育理念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被时代赋予了新的要求。在当前教育工作的编制与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在观念、思想与模式上进行转变,以此满足当前教育理念发展的需要。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关,如思维水平、理论创新水平以及实践能力等,需要教师对其引起重视。
二、教学思路与实施方案
(一)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从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教学要求上看,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具备较好的动手实践能力,是当前教学工作需要重视的主要内容之一。[1]在《圆》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作为学生初步学习的几何内容之一,在教学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的初步引导,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引导发现动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初步进行“圆”的理论内容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动手画圆,其次,在学生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向学生阐述圆的各个部分名称、特征以及直径与半径的概念等;最后,教师由浅入深,在理论内容的初步讲解基础上,配合相关题型使学生进行思考,比如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教学过后,引入题型:
        “图1的周长为()”
        
        图1
        该类题型属于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基础应用,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上,可引导学生根据之前动手画的圆与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进行思考。该题涉及圆的直径概念与周长计算的方法,解题思路为:图形的周长包括一条半圆弧的长度和一条直径的长度,可以用字母表示图形的周长(π×d/2+d)。对于初步学习“圆”这一章节的学生,一方面需要在几何思维上进行指导,另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进行解题,由此对学生进行理论实践能力与逻辑思维方面的教育,满足当前核心素养教育的基本需求。该环节教师已经引导学生进行“圆”的动手实践,在教学内容推进的基础上,结合“圆”的周长计算概念,使学生结合题型与动手实践画的圆展开思考,该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在结合特定理论内容的基础上,通过与动手实践的内容相结合,实施逻辑思维、理论应用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二)加强思维拓展的素养教育
        数学学科的理论内容需要频繁进行思维上的运转,部分理论内容具有环环相扣的特点,如何进行理论内容的合理应用与拓展应用,属于核心素养教育工作中的主要项目之一。在当前的教学工作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思维上的引导,转变以往固定的思维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基础的理论学习过程中,通过思维发散、联想等方式进行理论应用与实践。
        《圆》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属于重要的几何内容之一,在该环节的教学工作制定与内容编制上,需要结合当前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引导学生建立起较好的思维模式与创新观念。比如在:“图2阴影部分的周长与面积的大小关系为()”
       
        图2
        A.周长相等,面积不等
        B.周长不相等,面积相等
        C.周长与面积相等
        D.周长与面积不相等
        该题在设置上属于圆的不规则应用,学生需要在一般的解题思路上进行转换,从侧面的角度进行题意解析,从而得出准确答案。[2]教师在学生思维拓展的教学工作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上的转变,比如该题通过空白处的图形组合,可形成一个圆,提示学生以另一种解题思路进行思考,如通过观察对比可知,左图阴影部分的周长=圆的周长,右图阴影部分的周长=圆的周长+正方形的两条边长之和;左图阴影部分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直径为4的圆的面积,右图阴影部分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直径为4的圆的面积。学生在此类题型的学习与解答过程中,容易陷入思维上的一个误区,即“不规则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没有学过,计算不出来”,此时,教师需要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图形组合的形式套用已学的公式内容进行解答,由此使学生在理论应用的思维上得到一定创新。
(三)注重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除了课堂教学活动以外,课后的生活实践是学生另一重要的学生场所,因此,教师在当前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工作中,需要注重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展开思考或者应用理论知识应对生活中的相关事件等,以此增强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比如,在课后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圆形结构的物体,使学生思考圆的结构特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生活物品的面积计算,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
        结语: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当前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是当代教育理念发展的具体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的设施上,加强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由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于海云.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些思考——以"数"的学习为例[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7
        [2]薛雯曦.议探究性学习践核心素养之路——以"圆周角"课堂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