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洁茹
增城区中新镇中心小学
【摘要】乡镇农村小学学生的数学素养相对于城区学生差距明显,而能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取决于数学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为了农村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不断地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本文从乡镇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现状分析;吃透教材,研读“三书”;关注学生,做好教学对象分析;精心设计课堂,精讲多练;做好知识储备,参加培训;理论结合实践,参与教育科研;回顾反思,做好教学经验总结等方面来对提升乡镇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教学能力 知识储备 教学方法
【正文】
据调查数据显示,现阶段,乡镇农村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及数学素养相对于城区小学学生来说,相对差距较大,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但乡镇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必然是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因此,着力培养乡镇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推进课堂教学教研工作的关键措施。
一、现阶段乡镇农村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㈠教师专业意识淡薄,不求上进
以我镇为例,由于教育资源配备不均衡,小学数学教师相对平均年龄较大,有些学校平均年龄达到了40岁以上。这类老师,虽然从教时间长,但上进心不强,尤其是45岁以上的老师,大部分原始学历较低,专业知识不足,消极怠惰,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从不主动参与提升专业技能。
㈡课堂掌控能力差,教学效果低
对于一些刚毕业或从教时间较短的老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或是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比较差,导致无法有序地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低下,从而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理想,更别说进行数学素养培养了。
㈢教材不熟悉,没有掌握课时教学重、难点
教龄比较长的老教师,由于思想老旧,仗着自己从教多年,经验老道,从不认真去分析教材,上课还处于一本书,一支笔的状态;年轻教师则是盲目依赖课件,没有弄清楚课时的重、难点就进行教学。这两种情况,导致学生学不透,听不懂,无法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㈣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一刀切
大部分数学教师都会犯一个错误:听了某个老师的课,觉得他的教学方法很好,就马上运用到自己的学生身上。却殊不知,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相同的。课堂教学实行一刀切的结果必然是适得其反。
二、提升乡镇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
鉴于以上的现状分析,以我镇为例,想要切实有效地提升乡镇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我总结出几点想法:
㈠熟悉教材,认真研读“三书”
数学教材是进行课堂教学最基本的依据,它不同于语文或英语教材直接呈现知识点。数学教材通常只会以例引知,数学教师想要上好一节小学数学课,首要条件必须是吃透教材,认真研读“三书”即新课标、教学用书、课本。只能认真研读过教学用书的教学建议和课本例题,结合新课标对教材教法的规定,才能准确地把握每节课的重、难点,再对应实际课堂教学进行教材的二次加工,从而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㈡关注学生,做好教学对象分析
“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每个学生都会存在个体差异,在数学学习上会各有不同,数学知识基础也会参差不齐。要想让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取得好的效果,单纯地依靠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是完全不够的。
数学老师想要取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前应该进行教学对象分析,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关的“前概念”,以及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可能出现的困惑或迷思等,预测哪些知识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认真写好教案设计,从而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来开展课堂教学。在上课的时候会用到哪些教具,教师也应当在课前准备好。课后,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并且及时与学生交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㈢精心设计课堂,精讲多练
数学课堂与其他学科既有相同性,也有自己的独特性。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少不了老师的精心准备。在课前对教学对象进行详细分析后,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力求做到“精讲多练”。“精讲”不等于少讲,而是指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准确把握关键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要讲深讲透,讲解清晰、引导到位,语言要严谨、有启发性。“多练”是指在课堂上的多练习,不是指单一、机械性、反复的练习,而是指多形式、多层次、有渗透、有目的的练习,是高效的练习。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练习、思考的时间,不包办代替。40分钟的课堂,教师的精讲不超过20分钟,学生的多练不少于20分钟;精讲多练的核心模式应遵循练(切入)→导(点拨)→练(升华)的模式,练与导的手段与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主要是适用于自己的学生。
㈣做好知识储备,参加培训
信息社会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与领航人,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知识储备的重要性。通过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是储备各类教学知识与技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老师必须要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开阔教学视野,提升教育教学技能,做到教学相长,才能不断迎新,让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升。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学生们学会了某一种数学知识,却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不懂得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这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背道而驰。接受专业知识培训是为了在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更能够发掘学生的潜力,对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㈤理论结合实践,参与教育科研
“实践见真知”。数学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是一个最为行之有效的途径。积极参与教育科研,除了要主动积极地参与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各种教研活动外,更有效的就是自己尝试与其他教师合作做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有三方面:第一,教师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是为解决具体问题服务的,当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才有价值;第二,教师的科研体现在如何将已有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能快速地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三,教师在教育科研中是一名学习者。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角色是一种自主式的学习主体。教育科研是一个不断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作为自主式的学习者是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只有学习行为日常化,教师的科研水平才能不断提高。也唯有如此,教师才不会在自己的领域里被动的工作,而是主动地创造;那他便不再是一个只对教材做肤浅了解、按教案简单操作的工匠,而是必然成为攀登教育科学艺术高峰的实践者。
㈥回顾反思,做好教学经验总结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固然能看得更远,但每一个成功者,脚下的路都是一步一个脚印,从来就没有一一蹴而就的名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都是在一次次地教学中不断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而来。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每一节课中都应当养成一个回顾反思的习惯,将每一次的教学经验写下来,每隔一段时间做一次总结:哪些经验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况,哪些经验适用于哪种特殊情况。有了这些经验,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才更能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向。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教师的方法和经验,尤其是那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取得过优秀教学成绩的教师,他们就是你向上而行的巨人,能让你更加快速地成长起来。
2016年9月,教育部提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乡镇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不断地进步,从各个角度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并且让这种教学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得以运用,从而拉近城区学生与乡镇小学生数学教学成绩与数学素养的距离,为了农村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健华.提高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实践与认识[J].小学教学设计,2004(14)
[2] 方润.小学数学教师应有的知识储备[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8)
[3] 马建霞.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