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生活化”实施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2期   作者:李红瑛
[导读] 在小学教育之中,德育属于重要的构成部分,而现实生活是德育的重要根基以及根本源泉,如果离开了实际生活,那么德育便会失去生命
        李红瑛
        (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第二小学 52600 )
        摘要:在小学教育之中,德育属于重要的构成部分,而现实生活是德育的重要根基以及根本源泉,如果离开了实际生活,那么德育便会失去生命。因此,在儿童品质以及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需把德育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结合,把德育过程有效还原成生活过程,这样才可对儿童道德品质加以有效培养。基于此,本文旨在对小学时期生活化德育教育具体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策略

        前言:小学乃是人生起点,更是儿童习惯养成以及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儿童在发展期间,由于受到很多心理因素以及生理因素影响,导致儿童辨别是非这一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这种意识比较弱。所以,教师需全面强化儿童的德育工作,逐渐帮助儿童树立起正确三观,从而促使儿童全面发展。所以,对小学时期生活化德育教育具体策略展开探究意义重大。
一、对多媒体加以充分利用,进行生活化道德教育
        如今,在网络化、信息化这一时代之下,信息技术早已在教育教学当中得到广泛运用。而教师对多媒体加以充分利用,可以对德育知识进行有趣生动、形象直观的呈现出来,让儿童可以从中得到一定启发以及教育。比如,开展“做个聪明消费者”教学期间,假设教师只是把教材内容当作依据展开灌输形式的课堂教学,儿童很难对有关知识进行学习以及掌握。但如果教师能够对多媒体加以运用,借多媒体对实际生活中的购物实例进行播放,在视频之中,展示两名消费者在超市中的购物实例。其中,A和B二人一同到超市购物,当A购物以后,并未向收银员索要消费凭据,当其发现购买到过期食品之时,向超市提出了合法索赔,然而超市说并未卖过这种过期食品,拒绝了A的索赔,A向消协反映这个问题,同样因未能提供有关消费凭据,消协很难认定这种过期事物是否为这家超市售卖的。所以,无法依法支持A向商家索赔。B同样买到过期食品,然而其在结账之时,向商家索要了消费凭据,所以当期发现食物过期以后,便提出了索赔要求,此时商家马上向其进行有关赔偿。借助上述案例,可以让儿童认识到消费者应当具备自我保护这种意识和一些购物知识,这样进行消费维权之时,可以对自身具有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通过实施以上生活化教育,可以让儿童在学习期间养成一定道德意识,有效培养其道德品质[1]。


二、设置生活化德育作业,培养儿童道德品质
        教学之时,教师若想深化儿童对于德育内容的认知以及理解,需在教学以后,为儿童布置生活化德育作用,促使儿童围绕德育作业展开自主思考自己自主学习。因为生活化的课后作业主要源自现实生活当中的实例和研究,所以儿童能够对此种趣味性的课后作业产生兴趣,主动参与其中。比如,开展“来自社会的爱”教学之时,教师就可为儿童布置实践调研的课后作业,要求儿童通过小组形式完成作业,调研社会怎样给予儿童关爱的,阐述一些实例。儿童可以深入社区展开实例调研,同时在报告之中列举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即教育保障、法律保障以及交通安全方面保障等内容。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促使儿童良好发展[2]。
三、营造生活化的德育情境,提升德育实效性
        进行德育实践教学期间,教师需把德育内容和实际生活加以紧密联系,实施生活化教育,让儿童可以把自身生活当中的一些实践经验当作立足点,更好的对德育知识进行认识以及理解,促使儿童对德育知识和实际生活具有的密切关系进行感悟。教师通过营造生活化的德育情境,可以有效提升德育实效性。而且,还能促使儿童在生活情境之中展开深入学习,让儿童犹如身临其境,得到一些真实情感体验,促使其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展开深入学习以及理解。比如,开展“公共场所拒绝危险”教学期间,教师可为儿童营造一个活动情境,促使儿童通过演出教学剧这种方式对德育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如教师可营造建筑工地的施工场景,其中一个工地并未设置警示标识,所以路人并无安全防范这种意识,因此出现扮演路人的儿童被充当高空坠物的“泡沫”砸伤的事件。另一工地设置很多警示标识,并且安排专人值班,路人看到这些警示标识以后,提前进行防护,途径工地并未受伤。借助以上方法,可以让儿童对生活导致的一些德育知识进行学习以及掌握,充分展示出德育内容具备的生活性[3]。
        结论:综上可知,德育课堂除了是儿童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之外,同时也是其生活场所。所以,教师需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努力建立生活化教育模式,使得德育与儿童生活更加贴近,在现实生活当中对德育知识进行深化,促使儿童逐渐养成正确三观。为此,教师需对多媒体加以充分利用,进行生活化道德教育,设置生活化德育作业,培养儿童道德品质,同时营造生活化的德育情境,提升德育实效性,从而有效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促使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晓春,代建军.基于“生活德育”的小学诚信教育课程开发[J].教育科学论坛,2020(07):47-49.
        [2]钱伟鹏.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模式创设与实践研究[J].才智,2019(36):139.
        [3]苏立辉.谈小学实行德育生活化的意义与价值[J].中国农村教育,2019(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