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研学旅行提升初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2期   作者:魏金星
[导读]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和深入实施,对初中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魏金星
        新疆喀什麦盖提县实验中学  支教教师  84400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和深入实施,对初中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根据当前实际对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进行改革,运用“课堂教学+研学旅行”的模式进行教学,能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本文对利用研学旅行来提高初中学生地理实践力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研学旅行;提升;初中学生;地理实践力;探讨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意见指出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将研学旅行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当中,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研学旅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当中学习到更多的地理知识,还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书本之外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研学旅行
        所谓研学旅行,指的就是根据当地的特色和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科需求等,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进行集体短途旅行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1]。在研学旅行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丰富学生对社会公共道德和自然文化的认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二、当前研学旅行在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研学旅行空间具有局限性
        自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施意见提出至今,我国社会各界都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尤其是我国旅游行业和教育行业[2]。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发展方向,我国建立了多个研学旅行实践营地和基地,例如,江苏“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天津“航空母舰主题公园”、北京“卢沟桥人民抗日纪念馆”以及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等。但是在研学旅行活动实施的过程当中,大部分学校都会选择离学校最近的营地或基地,这样不仅没有充分发挥研学旅行的作用和意义,而且还会出现拥挤、扎堆等情况,影响了地理研学旅行活动开展的效果。
        (二)旅行活动的研学深度不够
        由于受到交通、时间以及学生年龄等因素的制约,学校无法经常安排学生大规模出行,而且出行时间也有一定限制,并且在研学旅行过程中,教师无法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导致学生只能大概浏览眼前的事物,无法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3]。学生无法学习到更加深入的知识,也无法与所见所闻、所知所感产生共鸣,从而影响了研学旅行的作用发挥。
        (三)缺少研学成果的多样化呈现
        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大多都会为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研学作文、举办知识竞赛、展示摄影作品等,由教师选出优秀作品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但是在实际研学旅行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将关注点放在人文特点和自然景色上,没有对当地特色通过地理视角进行深入的探究和研学,致使他们的感悟千篇一律,缺少个性和特点,这就影响了学生通过研学旅行提高实践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效果。


        三、运用研学旅行提高初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策略
        (一)提前做好研学旅行规划
        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是参与者同时也是主体。因此,学生应该了解旅行的所有环节和内容,同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如旅行的目的地、交通方式和出行路线等[4]。例如,在学习《南北气温差异》一课时,对于南方地区学生,初中地理教师可以组织到北方地区进行研学旅行,让他们感受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了解北方地区在这种气候特征的影响下产生的生活习惯和人文特征的差异。对于北方地区学生,初中地理教师可以组织到南方地区开展研学旅行,让学生亲身感受南方地区气候特点的同时,了解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和人文资源。在研学旅行出发之前,学校需要与旅行社方面进行详细的协商,制定好旅游计划,教师可以将旅行目的地和旅行计划告知学生,让学生在出发前在网上查询与目的地相关的资料。除此之外,在研学旅行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提醒学生关注其中的特色景点、建筑物和名人故居等,从而开拓初中学生的视野,引导所学与所见相融合,丰富学生的知识。
        (二)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和分析
        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应用研学旅行,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还能够提高初中学生的综合水平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5]。当学生处于自然界当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环境相结合,了解当地的气候特征、区域特点以及地形地貌等。例如,在参观黄河下游“地上河”时,地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黄河下游的水文特征,结合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貌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与思考,从而理解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并提出黄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三)开展多样化的研学旅行活动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研学旅行策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具体活动,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加研学旅行活动的趣味性和目的性,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地理实践力。例如:组织学生到新疆麦盖提县沙漠开展研学旅行活动,除了引导学生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原因、地理概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课题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三公里沙漠徒步、沙漠露营、沙漠植树、刀郎木卡姆艺术欣赏及野外自救自护知识的普及等活动,在丰富学生知识、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坚忍不拔、团结合作的精神品质,体会劳动的艰辛和乐趣,懂得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艺术,筑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研学旅行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实践活动。要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研学旅行的作用和价值,就需要根据地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适合的研学旅行活动。针对当前研学旅行在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研学旅行空间具有局限性、研学深度不足以及缺少多样化研学成果等,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以提前做好研学旅行规划,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和分析,还可以开展多样化的研学旅行活动。
        
        参考文献:
        [1]陈飞猛.善用研学旅行提升初中地理学科素养[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9):69-70.
        [2]曹晔莉.研学旅行是培养初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以“崇明前卫生态村研学旅行”为例[J].地理教学,2018(7):36-38.
        [3]刘军.开展研学旅行培养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J].教育界,2019,(36):139-140.
        [4]陈娟.在初中乡土地理教学中培养地理实践力的策略初探——以 《福建地理》 为例[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7(9):77-79.
        [5]魏彩平,刘恭祥.初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教学路径[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7):34-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