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设计地理教育新模式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2期   作者:田县军
[导读] 在新课标的相关内容中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目前中学教育的核心内容
        田县军
        湖北省鹤峰县八峰民族学校 445800
        摘要:在新课标的相关内容中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目前中学教育的核心内容。虽然在我国教育领域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起步是比较晚的,但是发展却非常的迅速,尤其是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这使得我国的教育质量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当然其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就以初中地理教学为例,目前还存在很多地理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相关理念认知不清,并且相关内容落实不彻底的情况,这也使得初中地理教学的模式没有得到很好的创新,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本文就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为例,主要针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地理教育模式的创新设计进行探究,希望可以为相关的教学提供一些灵感,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培养;教育新模式;设计实施策略
        引言:
        地理传统的授课方式就是灌输式的教学,教师讲解相关的内容,而学生只需要听即可,不需要发出自己的疑问,这也造成很多学生丧失了提问的能力,虽然他们心中有很多的疑惑,但是却无法对这些疑惑进行表达,这很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被动地学习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效率的提升,进而也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地理的教学内容是比较复杂的,因为其涵盖的内容是比较多的,而且也比较杂,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找到一个主线,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以学习思维为学习的主线,然后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设计过程
        在进行教育新模式设计时教师要遵守相关的设计过程,并且以此进行新模式的建设,这样才可以使新模式在具体的教学中得到良好的应用,并且使其符合目前的实际[1]。首先教师需要根据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选取地理的教学目标,在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这样选择的教学目标才符合新的教学形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其次,教师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因为在新的形势下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成为了辅助者。最后,教师要完善相关的评价体系,这是保障设计内容完善并且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在新模式下进行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人地协调观培养
        人地协调观这在地理核心素养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学生具备这个观念,才可以从整体去分析地理的相关问题,这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而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则首先需要创设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这对于地理学习来讲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毕竟相比于抽象的知识,教学情景直观地将各种知识进行了物质化的表达,这也使得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得到了很大的提升[2]。比如说在《地球的运动》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运动状态,然后再分析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不同位置时的内容,这会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其次,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共鸣,尤其是在实际教学中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综合思维培养
        综合思维对于形式比较散乱的地理学科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地理学习体系。

而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培养效率和质量,那么首先教师在进行教学情景的应用时需要提升其综合性,让学生在日常的教学中就 接触综合性思维相关内容,然后在应用问题来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和深入的指导,这样学生会慢慢地形成综合思维[3]。其次,教师再应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知识内容,同时思维导图也带给了学生更为优质的内容分类和集合方法,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架构的形成。最后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思维架构进行评价,这可以帮助教师有效的了解学生的思维以及学习能力,继而可以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四、区域认知培养
        地理的核心素养中区域认知能力是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在研究的时候教师可以以具体的区域为基础,然后进行不断地练习和分析,当然在这个过程教师要做好设计工作和素材的收集,这样在进行区域认知的培养中教师才可以得心应手,并且获得良好的效果。最后,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读图能力,这在地理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地理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基于地区图的,如果学生不具备良好的识图能力,那么不仅仅影响了其未来的生活体验,而且也影响了其对有关题目的解答。
        五、地理实践能力
        初中地理的很多内容和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中首先需要强化教材中相关素材的应用,使得学生利用教材中的活动板块内容进行实践学习,这种紧紧结合教材的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4]。其次,教师在必要时可以组织课堂小实验,直观化的现象会直接提高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兴趣和相关知识的学习质量。最后,在上面两种实践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实践活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使得课堂更为新颖。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在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对教学的模式进行改革,那么首先教师需要有改革的意识,毕竟其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如果教师不具备相应的意识,那么整个创新改革效果会大打折扣。其次,教师要具备相应的能力,这样才可以提高相关内容和措施的落实,如果教师的综合素质不足,那么也会影响核心素养的培养,甚至还可以造成反效果。最后,教师还需要提高各种反方的应用频率,并且其还需要对教学手段进行更新,对初中生来讲新事物或者是新模式的吸引力还是比较大的,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参考文献
        [1]方琦, 王哲呈, 朱志刚.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以"人口"章节为例[J]. 地理教学, 2020(7).
        [2]杨荣章.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育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 000(010):55-56.
        [3]牟雪利.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情景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必修二为例[J]. 基础教育论坛, 2019, 000(032):P.31-32.
        [4]李娟, 陈典. 指向地理核心素养的STEM教学设计探析——以《太阳高度角》一课为例[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9, 000(022):25-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