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美术欣赏活动,提高学生审美水平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2期   作者:傅志强
[导读] 在综合素质培养教育的理念中,德智体美劳样样都是重中之重,基于现代教师的新型理念
        傅志强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庞家镇第二小学 山东 滨州 256501
        摘要:在综合素质培养教育的理念中,德智体美劳样样都是重中之重,基于现代教师的新型理念,更是对于智育以外的培养逐渐提高其重视度。针对有美育的培养教育而言,美术课程则必不可少。本文将以美术的欣赏教学活动作为契机,探究其审美培养提升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美术欣赏;美术教学;欣赏活动;美术审美;审美水平
        引言:
        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欣赏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其不仅能够使得学生了解更多的美术理论知识,更是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在欣赏中学会审美,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一、美术知识的传授——欣赏前提
        (一)基础知识的了解学习
        有效的审美需要基础知识的积淀,如此才能够使得学生在欣赏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其审美能力,使得审美培养得以顺利地进行。例如,在国画的欣赏教学上,对于基本的绘画工具应当讲授于学生,让学生了解其主要工具都有哪些,分别有怎样的功效作用等,包括国画绘画的主题选择,都是基于哪些方面,其利用国画作画主要是以表现怎样的内容形式等;其次,在类别上,教师还应当教导学生了解国画的类别,其也属于水墨画,需要利用水来加以调和,以不同的力道作用效果,展现画作的深浅,进而形象的勾勒出画作作品等[1]。这些基本的知识讲解,是学生美术学习的必要内容,更是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的基础条件,为审美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画论的掌握了解
        除基本知识以外,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讲授关于画论的基本知识内容,以促进学生知识的牢固性以及广泛性,这对于欣赏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作用。比如,在画作的风格上都有哪些风格,分别属于哪些流派,这些流派是怎样发展衍生而来的,其都具有怎样的文学意义等;再如,在画作工具的功效上,每种工具的性能体现分别是什么,油画的颜料和水粉画、国画等所使用的有什么区别等等,这些亦是美术画作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论内容是学生必然需要掌握的基本,更是欣赏与审美的关键所在。
        二、美术欣赏的实施依据
        (一)内容的欣赏
        从内容上看,在欣赏过程中所包含的范围相当之广,比如画作的构图、色彩的搭配、基调的选择、画作的主体内容等等,而这些都仅仅只是依托于表面的内容部分,是欣赏的基本内容。在具体的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则需要更加注重对于画作内涵的欣赏教授,以培养学生学会从真正意义上欣赏画作,了解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审美立意。

比如在五年级下册中《11.学画松树》一课中,欣赏胡也佛的《迎客松》这幅画时,则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作品的欣赏理解,比如通过怎样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其寓意由体现了怎样的精神等等。
        (二)形式的辨别
        从形式上看,画作又分为多种不同的风格形式,其各具特色,有着不同的特征与立意,进而通过培养学生辨别不同的作品形式以及其艺术特征,来促进学生审美水平的提升[2]。比如,在同册课本《20.珍爱国宝》这一课中,学习欣赏陶瓷艺术作品时,教师则可以从各个角度培养学生欣赏陶瓷的艺术美,比如从外形上、纹饰上、色彩的使用搭配上等等,并基于“国宝”的角度审视其古典美,美的具体表现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与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美术情境
        情景教学多用于提高学生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的理解与兴趣方面。在美术欣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利用这一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与能力水平,通过创设美术情境,让学生展开思考,分析作品中的区别之处与相似之处,以提升审美能力。例如,在讲授五年级下学年课本中第五课《静物写生》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则可以播放关于写生的视频内容,如其所发展演变的过程,抑或是针对具体写生的过程等都可,进而引导学生思考线描与彩墨画的区别是什么,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为其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其更喜欢哪种风格的艺术作品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感认知。
        (二)体验学习
    此外,在美术教学时,亦需要与生活相结合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欣赏美、审美的过程培养不仅仅局限于画作,而是将其进一步渗透于对生活美的感知与理解,进而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同册课本中学习第16课《小布偶》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将家里的布偶玩具等带到课堂之中,进而组织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包括布偶的造型形象、色彩的搭配、装饰内容、图案构造等等,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在欣赏之后展开讨论,比如哪个布偶的色彩搭配看起来更加舒适好看、布偶的整体表现出来怎样的感觉,是可爱、漂亮还是活泼、安静等等,从而使得学生在体验中感知美、学习美。
        四、结束语
        审美素养的培养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基于欣赏教学的角度,基础理论知识必不可少,其次则是欣赏的内容形式,样样不可缺。这些不仅对于审美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更是基于美术学习的本质有着作用力,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此外,教师还可在教学方法上加以创新,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泽. 如何在美术欣赏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C]// 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 第十一卷. 0.
        [2]刘凯.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J].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7, 000(005):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