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强
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中学 713600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美术教育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其鼓励学生发展个性,旨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增强。通过美术教育,学生的艺术修养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其是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础。美术教育通常运用视觉艺术综合训练的形式。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而创新是艺术不可或缺的内容。但美术教学并未受到部分学校和学生的重视,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依然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此模式往往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调整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生;美术教学;创新意识
引言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大量的形象化、具象化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理解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审美逻辑体系。同时,教师应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把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1充分利用微课教学模式
微课是一种灵活的信息化教学形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微课基于多媒体教学载体,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微课的特点在于其内容的浓缩性,其教学时间相对于其他教学形式较短,通常在4分钟左右。基于微课的教学形式,教师能够较为灵活地提取、概括、总结教材中的知识点,让学生针对其中的某一部分知识深入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将微课与高中美术教学有机结合,对于教师与学生而言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微课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关系将发生转变,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微课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延伸与拓展,教师将微课教学模式运用于高中美术教学,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2想象训练,促进创新意识的增强
高中生的理论知识和生活经验往往已比较丰富,这对于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美术学习十分有利。高中生往往对于新鲜事物较感兴趣,教师若能够利用好这一点,便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在以往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部分学生思维固化。对此,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给予学生鼓励和引导,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其大胆想象,促进其增强创新意识。在绘画教学中,美术教师应改变以往那种学生一边观看教师示范一边作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借助艺术语言描绘从没有见过或接触过的事物,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自己的想象自由创作。这种利用想象作画的训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想象思维。
3积极开展美术校园活动
学校要设立美术学习兴趣小组,为喜欢美术的学生提供交流、探索的平台。学校可依据学生的兴趣,通过美术学习兴趣小组充分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学校可考虑举办美术比赛或者美术情景剧表演等校园活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往往对于这些活动有较大的兴趣。学校通过举办上述活动,可增强美术教学的趣味性,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及美术素养。
4重视研究性学习,多种探究方法相结合
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下,从学习和生活中确定、选择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高中习科学的研究方法,获得多样的体验和科学文化知识。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地方特色元素融入版画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应掌握专业技能,而且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艺术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以学生活动为平台,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指导学生自主运用观察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社会调查法、数据统计汇总法进行访谈、研讨,参与专题讲座,撰写调查报告、论文,参加辩论会等多种实践活动,尽可能地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兴趣,使其参与课程活动和课程资源的开发。
5借助课外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就美术这门学科来说,各种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学生创新思维和新奇想法的产生均与生活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高中美术教学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都需要密切联系实践与生活。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教师要充分重视实践教学,带领学生走到教室外,借助实践收集创造素材,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实践教学方式就是户外写生。开展户外写生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也十分有利。户外写生类型多种多样,教师可把学生带到校园中,让学生观察与描绘花坛中的各种花草树木和其他各种教学设施,也可让学生组建兴趣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描绘校园中的景色。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借助周末时间带领学生到郊外开展户外写生。
6各具特色,在相互比较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每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无差别地对学生采用统一式引导,而应根据不同的作品对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学生向多层次审美逐步迈进。通常来讲,绘画作品根据其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再现性作品和表现性作品。再现性作品多服务于内容,而表现性作品往往体现于形式的本体之中。在绘画作品中,其表现性和再现性往往包含多层次的内容。在高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解读显性的再现性内容,更要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隐性的表现性内容。
结语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课程,美术作品带给学生的感受是多方面的。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大量的形象化、具象化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理解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审美逻辑体系。同时,教师应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把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作为教学的切入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
参考文献:
[1]李亮萍.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途径[J].2019(10):87.1234-1235.
[2]项友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和审美评价[J].读写算,2020(6):261.1578-1579.
[3]范晓燕.高中美术因材施教的策略探究[J].速读(下旬),2019(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