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珺
安徽省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241002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这首小诗给了我一些启示、一些思索:教学活动就如同这半亩方塘,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教学纯洁清澈,那就需要源源灌注的活水,课程标准就是我们教师的活水。只有把课程标准落实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才能增强我们的教学能力,才能让教学活动更加有效,更加充满活力,充满时代感。
一、立德树人与课文内容巧妙结合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的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发现有好几篇课文虽然散落在不同的单元,但是可以巧妙地用同一个思想相互联系,相互印证。让学生能前后对照,反复比较。有一批这样的优秀人物。他们所代表的思想是优秀的,是崇高的,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向往的人生境界。比如,上册第五单元《与妻书》、第六单元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和下册第一单元的《人生的境界》这几篇课文,完全可以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脉络:《与妻书》中林觉民的“为人民谋永福”——《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人生的境界》中的“正其义不谋其利”。这些内容很自然地可以联系到一起,而且联系到一起之后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我在教学这几篇课文时,正值我们全国人民齐心共战疫情,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思考:那些正在奔赴战疫第一线的逆行者们,他们正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人民需要的时候,不顾个人的安危,去往前线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去保卫人民的生命,他们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践行者。我把不同单元的课文和现实生活的实践结合起来,用大量的事实告诉学生,我们的精神领域有很多崇高的东西,只要我们不断地增长正能量,提高我们的境界,即使暂时做不到,但是能做到心向往之,这就是进步,这就是品格提升的一种很好的趋向。
二、语文素养与教学活动巧妙结合
语文课表规定:“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和浅易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觉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
在教学基础模块上册《与妻书》一文时,我看到教学目标里提出要学生学会文言常用实词和虚词的相关用法。我想,学以致用才能让学生真正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所以我就抱着尝试的态度,让学生用文言的笔法写一写读了《与妻书》的感想。学生一开始感到很惊讶,然后我跟他们解释说,你们看,《与妻书》这篇文章本身就是一篇文言,虽然是文言,但是唐宋以后的文言都比较浅近易懂,我们让大家写的是这种浅近的文言,所以大家不必太担心。你们看,林觉民写的这篇《与妻书》就不是太难懂,只是其中几个人称代词和一些虚词使用和现在有点区别,大多数实词都是把我们现代文的两个字用一个字来表达而已,语言显得很凝练,也富有韵味。在打消了大家的顾虑之后,再提出这次就是用文言写感受,写感想,而且是第一次写,所以字数在五十字以内即可。学生听了之后有点跃跃欲试的样子,但是神情还是有点为难,毕竟是第一次,我也是做一个尝试,所以这次能写出来的同学我都给予了很高的赞扬,毕竟他们动了脑筋,做了尝试。我把其中写得比较好的同学的作业做成了课件展示。
在学习基础模块下册《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一课时,我继续鼓励学生用文言仿《荔枝图序》写一篇水果图序。这一次写作学生的积极性比上次更高了,可能由于上次的铺垫,学生对这种形式更感兴趣了,这次交上来的作业质量也更好了。数控班的同学写了这样的几篇水果图序:
西瓜图序
西瓜称“瓜中之王”,唐代引入。瓜为圆形抑或椭圆,大且圆,外如碧玉,光泽亮莹。凝眸细观,生有纹理,一深一淡,逐次相交,甚为美观。瓜藤粗壮弯曲,附有绒毛。叶为三角状如凤尾。
远望如球,近观似石。切后,如红缨一般。粒粒瓜子,星罗棋布。瓤肉清甜多汁,入口水如爆浆涌出,味似蜂蜜,汁香味浓。眼见难代众口,耳闻不如实尝之!
——数控192 刘奇
苹果图序
苹果源于欧洲中亚,落叶乔木,常为三四米,实如球,夏熟。其色多为朱红,其肉莹白如冰雪,其皮光滑如婴肤。
吾常食其果,红富士,红星,首红之类,味至鲜美,入口甜酸分明,甚妙也。
苹果与诸果不同,可久放,易贮藏,可随时食之,不惮数日内色香味尽去也。
——数控192 何攒
山楂图序
山楂分布北方居多,树皮灰黄,树枝紫褐,枝干粗大。叶片三角,棱状卵形。伞房花序,白瓣粉蕊,气味独特。果实如丹,皮红有斑。酸涩可口,营养丰富。可食用,可入药。助消化,强心脏,药果兼用, 故乃果中之药,药中之果也。
——数控192 任中原
这几篇水果图序,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再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写出这样的简洁又富有韵味的文章,得到老师的表扬后他们自己也很高兴。我相信,通过这样经常练习,同学们一定会对语言表达更加自信,对祖国的语言文字运用得更好,有更长足的进步。
三、 人文内涵与生活实用巧妙结合
课标实施建议中说到:“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用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例如,上册第五单元的现代诗《致橡树》和下册第一单元的《桃夭》这首古诗可以相互结合,给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中职生学生大部分是单纯的,但也不免会有个别早恋现象。虽然我们多次强调中学生早恋是不应该的,但是学生并不懂为什么不能早恋,在这方面我们教师的劝导较多,而解释原因较少。所以我在教这一课时,我对同学说,婚姻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很多风雨坎坷,如果你的基础不牢固,随便一阵什么风可能就会把你折断,再也站不起来,到那时后悔晚矣。不如现在就打好根基,将来和一个志同道合、有共同语言的人携手,这样你的爱人也会更加尊重你、爱护你,你将会得到更美满更甜蜜的爱情。通过这样把教学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解决了一些学生心中的疑惑,纠正了一些学生的错误观念,让他们能排除一些干扰,把精力多用在学习上,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联系到同是我们教材中的另一篇诗歌,诗经中的《桃夭》,自古以来,婚姻不仅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更是两个家庭之间的事情。一个好的女子,可以助夫成德,可以和谐家庭关系,让家庭相处和睦、其乐融融。正像这首诗里所说的那样“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一个有德行的人进一个新的家庭才会和谐,才会有欢乐。男同学们听了之后都会心地一笑。我相信这种择偶观会在将来的生活中一定会起到作用,进而能够带给他们更幸福的家庭生活。这是能让学生一生受益的内容。我想也只有语文教学才能把道理说得如此自然,如此顺理成章。
通过这些教学实践,我真切感受到,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终身去求索,去创造,去实践。我将在教育岗位上用心教好每一堂课,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我相信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中职的语文课堂会更加有活力有趣味,会更加有正气有品位,也会更加有思想有情怀!
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雕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