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生活》教学与学生家国情怀培育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2期   作者:宋巨荣
[导读] 政治教育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宋巨荣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    155100  
        摘要:政治教育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一定是具有相当高的政治觉悟的人,同时也一定是一个将家国情怀时刻放在心中的人。家国情怀,是一个人珍贵的品格,同时家国情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精忠报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广为流传的名句无一不再颂扬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关键词:政治教学;文化生活;家国情怀
        引言:
        从人教版高中政治的学习内容来说,高中政治生活总共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文化生活。文化生活与生活联系更为紧密的就是文化生活部分,而文化生活的重点和核心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凝结全民族的纽带。同时民族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而这些都是以全民族个体的家国情怀为依托的[1]。所以,在文化生活中引导和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尤为重要的内容。
        一、文化生活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文化生活与家国情怀的融合,对于当下文化生活来说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文化生活和家国情怀从本质上来说是同属一类的,家国情怀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所以家国情怀是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此来看,家国情怀与文化生活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生产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全球化的趋势和联系将会越来越紧密。尤其是在网络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关于文化的问题和纷争也随之会越来越多,以前段时间网上流出的“关于我国汉服的问题”,其中一度有人混淆视听,将汉服的起源概念模糊化,所以增强和普及我国的传统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和成长的重要阶段,对于网络上人云亦云言论有时会难以区分,此时就需要学生具有足够强的文化认同感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在高中文化生活的增强学生家国情怀意识的培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形成正确的家国意识和正确的文化价值观[2]。其次,在文化生活中培育学生的家国意识和家国情怀,能够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气和作风。培养正确的集体主义意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正确的价值取向。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以及工作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文化生活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的策略
        (一)立足于文化生活教材本身,深度迁移和扩展
        从政治学科的本质来看,它具有极其深邃的哲理和发人深思的启发性。所以,教师在高中政治文化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深入地将此方法运用于课堂中去,让同学积极的思考,去发现和探索蕴藏在事物表面现象背后更加深刻的意味。比如教师在进行高中文化生活中关于,文化的竞争力,文化的传播等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适合的对于文化竞争力与文化传播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在有关文化竞争力的板块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家国情怀的角度进行启发学生,从一个人的文化竞争力,到一个家庭的文化竞争力,再到一个国家的综合文化竞争力[3]。教师还可以设定辩论话题,让学生充分感知到文化对于个人,家庭以及国家的重要性,进而升华到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二)以民族精神为切入点,用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环境以及文化的干扰,比如利益主要等,此时教师要尤其注重学生的情感以及价值取向。如果发现有特殊的情况出现一定要及时地加以调整。在文化生活教学第二单元主要讲述的就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其中也涉及到了我国大部分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而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及民族精神的鼓舞之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价值取向。从而让学生能够明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文化现象,文化本质,尊重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把握先进文化的生产方向。在此之下,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注重课堂参与,用多种形式丰富学生家国情的认知
        除了意识层面对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影响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将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落到实处,落到课堂与生活之中,增强学生的家国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多以目前国内外的时事和政治作为切入点,增强学生的现实感知能力。比如,在文化生活板块学习时,在学到有关于民族精神的核心为爱国主义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爱国主义的情思内涵,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与爱国主义有关的电影或者视频,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爱国主义的内涵[4]。此外,还可以通过传唱,《国歌》,《我的中国心》,《我的中国心》等经典的曲目,让学生在歌唱的过程中体现爱国主义的力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国情怀与文化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国数千年以来的优秀传统文化经久不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奋发图强,也让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发展蒸蒸日上。所以,培养高中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就需要坚定不移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而这一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在高中文化生活教育中,注重学生家国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罗得栋.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板块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实践例谈[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8).
        [2]李宁泊. 高中政治学习中的家国情怀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9, 000(021):85.
        [3]黄金萍. 高中《文化生活》课堂教学培育文化自信的研究[D].  2019.
        [4]徐祖刚. 文化自信视角下高中历史"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研究[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9, 004(019):P.64-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