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青
泰州市姜堰区沈高学校
摘要:新课程理念要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小组合作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潜能的必要手段。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应用小组合作法,可以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阐述了小组合作法在小学体育实践中的应用意义,深入探析了小组合作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要点,以期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提高课堂质量。
关键词:小学体育;小组合作;课堂教学;应用方法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与帮助”。有效的体育教学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体育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法的应用可以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由此可见,小组合作模式符合小学体育教学要求,更符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及个性需求。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对小组合作法缺乏正确的认识,存在指导不及时、评价不全面、重形式而轻实质、分组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都影响到小组合作法应用价值的实现。因此,如何发挥小组合作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效性,提高小组合作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是当前体育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1.明确小组合作法的实践意义
小组合作法是一种高效的合作学习方法,有助于营造开放、协作的学习氛围,有效缓解或解决学校场地小、器材少给体育教学工作带来的不便,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快乐的合作学习活动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小组合作法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总的来说,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法,不但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更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创新教学观念,要正确认识到小组合作法的应用价值,在应用小组合作法前,要结合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等,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案设计,引导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中扮演的角色、应承担的职责、需完成的学习任务等,这样才能够保障小组合作法得到高效应用。
2.科学设置合作小组
对于体育课程而言,并不是每节课都适用于小组合作法,因为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特点及教学方式都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法时,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教学目标来科学设置合作小组,充分发挥各小组成员的潜能,形成良好的互助学习小组,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具体来说,常见的小组合作类型有以下几种:
2.1互动型小组
小组合作法可以促使教师、学生同步协调,不断挖掘学生的体能与思维潜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明确个体目标及小组任务,在遇到问题时,小组成员间相互合作、相互探讨,及时提出解决措施,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要允许学生在出现不同意见时所表现出的激烈讨论的现象,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以篮球运球技术为例,教师可以将四名学生分为一组,进行自由组合练习。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相互指出彼此存在的不足,如运球时手指直立、用掌心击球、直臂击球等。学生在这种相互观察、相互纠错的过程中,不但能够提升自身的体育技能,还能坚定学习体育技能、学好体育技能的信心,体会到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重要性,进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水平。
2.2讨论型小组
首先,教师要选好讨论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水平等来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比如练习的强度、时间、动作完成情况等。其次,教师要确定好讨论形式。
课堂讨论形式多种多样,但不管采用哪种讨论形式,都要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法的目的和任务及各自应承担的职责。最后,教师要组织好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学生要虚心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和其它小组的不同意见。举例来说,在组织低年级学生进行“老鹰捉小鸡”游戏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小鸡为什么会被抓到?怎样才能不被抓到?怎样更好地保护小鸡?通过简单的练习后,让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商讨出游戏技巧,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提出的有益观点,表扬那些积极发言、敢于质疑的学生,要让每个学生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确保小组讨论问题的有效性。
2.3 自由组合型小组
自由组合型小组就是教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组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相互借鉴、相互提高,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以小学足球脚内侧踢球技术为例,教师可先组织学生观看技术视频及图片,共同讨论脚内侧踢球不稳定的原因,商讨纠正方法,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分组,比如有的小组采用“踢固定球”进行练习,有的采用“小组对踢”进行练习,有的在慢跑中进行对踢练习,最后在组织各组进行动作演练,这种自由组合型的小组活动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挥学生的个体智慧,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2.4 竞赛型小组
体育竞赛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合理选择体育竞赛内容与形式,让学生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提高体育练习效果。以快速跑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人数均等的几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成员跑到30米终点处摆放的展示板处各填写一个字,最后将小组各成员写的字组成一句话,看哪个小组用时最少、语句最有创意。这种趣味性的小组竞赛活动可以最大化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建立小组合作法评价机制
科学的评价机制可以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掌握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传统教学评价只重视学生个体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过于关注优等生的表现,而忽视了学生的整体评价、淡化学困生的表现,这种评价结果具有局限性,不利于小组合作法的有效开展。因此,教师要建立多元化的小组合作法评价机制,充分结合全面评价及特色评价、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这样才能够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及科学性。教师不仅要表扬合作成果较佳的小组,还要表扬分工合理、精诚协作的小组,真正实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特别是开展竞赛性体育活动时,教师要将个体间的竞赛转化为小组间的竞赛,将集体成绩作为评价依据,以营造一个既有个体合作又有小组竞争的良好局面。以跑步比赛来说,教师可以将五六名学生分为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跑完规定距离,教师将各小组成员的成绩累加起来,用时最少的小组胜利,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互相鼓励支持的精神;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而且有助于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体育教学效果更是得以显著提升。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教师要能够认识到每个学生的身上都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潜能和强烈的合作意愿,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切实发挥小组合作法的应用优势,通过小组合作法来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与学生多交流沟通,分享彼此之间的想法及经验,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绮忠.小组合作法在小学体育篮球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14):73-75.
[2]张松涛.浅谈合作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7(02):260.
[3]包雪鸣.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展开、评价及受限[J].体育与科学,2018(4):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