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柯坪县盖孜力克镇中心小学 843600
摘要:中国本身就拥有丰富的文化历史,而小学语文不仅是一门工具学科,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语文素材实现德育渗透是教育的必然趋势。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是当前教师所必须要重视的,同时教师还应该意识到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成绩,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策略
引言
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教书和育人是密不可分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对学科知识给予教学以外,还需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既是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将德育思想融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在学好语文基本功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念,在培养了他们的道德情操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渗透中存在的障碍
(一)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不仅教师和学生更加注重考试成绩,而且广大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认为只有子女考取优异的成绩才能成才,因此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只以考试成绩论英雄。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便会得到广泛的认可与表扬,反之,学生一旦成绩不理想,便会受到批评。在这样的背景下,家长、教师和学生都会将主要的精力用于学科知识的学习上。而德育教育由于对提升学习成绩不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得不到应由的重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生字、生词、阅读理解以及写作等成为了教学的全部,缺乏对德育教育的融入。学生虽然可以学习到相关语文知识,但是在德育方面却得不到相应的教育,进而会给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教学模式单一
受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影响,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教育,习惯性的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忽视了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至于学生很少有能真正独立的思考一些问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不高,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德育教育。
二、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以学生为本,提高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
当下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时,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上级领导的任务,并不是发自内心地将两者进行有机的融合,这也是由于教师本身缺乏对德育教育的认识。一些教师会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较为繁重,如果再加入德育的指导,更会占用上课时间。这种思想的源头在于,教师仍然没有从应试教育的框架中走出来。只有认识到个体的独特性,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中心,才能够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树立远大的理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未来的个体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格基础。语文教师要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将德育和个体的发展相融合,在教学时做到因材施教,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性格的基础上,通过针对性教学,让德育和语文教育能够融合在一起,而不是生硬刻板地对学生进行说教。
例如,教师在每堂课教学之前,可以为自己制定教学目标,如要关照到某一个学生,在整个教学时要使用文明语言,对学生进行十次以上的奖励,批评的语言和奖励的语言所占的比例为3:7。通过这种课前的要求,能够让教师在教学时将德育教育和语文教育进行融合。当然,这只是教师进行初步的教学改革,像是在表扬学生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让鼓励性的语言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通过这种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师会发现学生的课堂反应速度和教学效果都有提升。
(二)开展国学阅读,提升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国学阅读是我国近年来语文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现代化语文教学发展的亮点之一,其主要方案是通过在课堂内建立国学阅读课堂,使小学生理解并体验到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获得足够的文化认同感。由于小学是学生三观建立和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开展有效的国学教育,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个人格形成的关键时间段使素质教学符合小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及认知发展规律。可以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筛选与之匹配的国学阅读资源,例如《三字经》以及《弟子规》等,这些国学经典已经被纳入了我国语文教学的范畴,而在开展小学语文的国学阅读时,由于国学教学的内容都较为深度,所以教师应该理解小学生的阅读困难,在开展国学教学时加以引导,并且在引导阅读的过程中,不可将引导内容仅限于阅读,还需要使小学生理解国学教育的深层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国学教育中含有的我国经典文化和历史传承,这样能够使国学教育耳濡目染的映入小学生的生活中。
(三)语文教学课外活动的丰富和开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不能够单一地注重课上的理论性教学,也要重视课外的实践性教学,这不仅有利于提升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更好地践行德育教育的知识和内容。通过组织课外语文教学活动,能够丰富语文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增强小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工作的更好开展。
例如在《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语文课程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首先语文教师会带领同学们对于《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文章进行深刻的朗读和反复的理解,教师所进行的朗读活动并不仅局限于师生互动朗读还可以体现在交叉互读、跳读等方面。对于文章中所出现的陌生字词和重点段落进行集中突破,让学生对于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前因后果以及具体的心态可以有更多的认知。重点围绕着植树活动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语文教师要积极的组织课外植树活动,在植树活动中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与此同时,在组织《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课外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分组,分小组展开植树活动,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生生之间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进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在开展实际的社会活动之前要强调相应的安全规则,对于植树时所应当准备的工具、植树活动的范围、植树活动的时间都要有更多的探讨。让学生参与进来,进行积极的补充和完善,从而使得植树活动更加的丰富多彩。相信形式众多、内容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教学活动会让更多的小学生感到宾至如归,并且可以积极地投身其中,和教师以及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互动,从而提高整体的德育教育的渗透力度,让德育之花绽放在语文课堂上。
结束语
总之,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当中的关键阶段,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品德的培养,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主要的引导者,必须要加强对语文知识的深入分析,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状态,通过课堂教育实现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提升,全面开展小学语文的德育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潘杰.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渗透探究[J].科幻画报,2020(09):130.
[2]边金辉.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课外语文,2019(27):192-193.
[3]张海祥.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2):14-15.
[4]李小玲.浅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8(58):48.
[5]魏元淑.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