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守锋
山西省孝义市兑镇九年制学校 032302
摘要:现如今国家对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要求他们通过自己的学习方式总结学习规律,在探索知识点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本文主要对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进行浅析。
关键词:读写结合;初中语文;实践探索
引言:初中语文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足够的字词储备量,还要他们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立足课堂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选择读写结合的讲课方式指引学生,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中,能够有效增强自身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读写结合的含义
自从国家提出新课改的教学政策之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总结出读写结合的讲课模式。读写结合的中心思想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发现阅读和写作的共同规律,并将阅读和写作相互融合,在阅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 ,在写作训练中拓展学生的阅读量,从而实现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
二、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通过分队提问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读写水平
以往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会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是在提问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回答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发言分析他们对文章的掌握程度,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二次教育,降低了提问教学的质量。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以往的语文考试成绩和作业完成情况,将学生分成语文基础优秀和语文基础一般两种类型,并将这两种类型的学生均匀组织到不同的队伍中,这样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时,可以相互学习其它同学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讲到“济南的冬天”时,这节课要求学生掌握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培养学生了解写景抒情散文的魅力。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询问学生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通过哪些字词可以看出来?如果将这些词句换成其它的句子会不会达到同样的效果?当教师问题制作好之后,可以将其分布给不同的队伍,让学生进行交流,要求他们在交流中将问题的答案进行描述。
在学生交流结束时,教师可以让不同队伍推荐一名队长进行回答,让他们在回答中将文中的经典语句进行修改,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修改情况进行分层引导,对于那些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将修改好的句子放到文中进行阅读,促使他们在阅读中体会原文词句的精妙之处,及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在后期不断进行写作训练,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写作潜能;对于那些语文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点评,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将自己修改好的句子进行适当修改,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2、采用手抄报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
过去教师在初中语文进行读写教学时,通常是将二者分开进行,在阅读课中给学生传授阅读技巧,在写作课上带领学生掌握写作结构,很少将其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对于阅读和写作来说,二者是浑然一体,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才能在写作中紧扣主题,在阅读中通过字词的变化准确领悟作者的中心思想。因此,为了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可以采用手抄报的形式,让学生将结合相应的主题,将近期阅读过的文章名称、内容以及自己的感悟,以文字的形式进行摘抄和描述,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量,还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在讲到“回忆我的母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与母爱有关的课外书籍或者文章,要求他们在阅读中将文中的经典词句进行摘抄,并将自身的读后感阐述到手抄报上。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物品奖励的方式激励他们,促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其中。当学生在课前将手抄报上交给教师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以打分的形式进行点评,让他们在点评中对充分了解其它同学的手抄报内容,并将适合自己的文章名称记录下来,在课后进行阅读。在学生打分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手抄报内容的完整程度和读后感的写作质量进行打分,并及时对综合排名前三的学生进行物品奖励,在奖励中让他们将自己的阅读技巧和感悟在班级上进行分享,促使其它同学在聆听中积累阅读和写作经验,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但是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分享结束后,让学生在小组中将自己制作的手抄报进行互换修改,使得学生在修改其它同学手抄报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加强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结束语:综上所述,当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时,应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分队提问和手抄报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丹华.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巧妙结合——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教学[J]. 祖国, 2017(4):119-119.
[2]秦君.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以《古代寓言二则》为例[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18(4): 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