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剑生
莆田市荔城区黄石惠下小学 351144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为学生的阅读增加趣味性,在高效阅读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教师可以从营造阅读环境、设置趣味情境、拓展阅读材料、积极进行引导等角度出发,为“智慧阅读”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从积极读书开始体会阅读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智慧阅读;快乐读书
读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阅读书籍,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体味更多的生活场景,从书籍中掌握学会人生智慧。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之下,“快乐读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逐步地养成阅读习惯,真正从阅读中体会到读书的益处,实现“智慧阅读”的教学目标。就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来看,践行“智慧阅读 快乐读书”的模式可以从诸多角度进行探究。
一、营造氛围,创造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氛围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处在较高水平。当群体中出现因读书而获得表扬的同学时,剩余的同学也会受到激励,模仿榜样进行阅读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从客观角度出发,在氛围营造上为学生读书增加助力,促进更多的阅读榜样出现。通过教师表扬树立的阅读榜样能够有效带动剩余学生进行阅读,激发学生的对读书的兴趣,帮助学生在模仿与阅读中提高读书水平和阅读能力。
首先,从环境营造角度来看,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置“读书角”,以实体的读书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看到“读书角”的同时就能想到主动阅读。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来提高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在每一个教学周,教师都可以对本周内读书数量最多或者读书质量最高的同学进行表扬,设置“阅读之星”的荣誉称号。在榜样的激励下,学生会更愿意参与到读书这项活动中,在阅读完成后还会产生更多的成就感。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家校联合”的模式助力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在实际的沟通过程中,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在家庭内部为学生创造更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后也能感知到浓郁的阅读氛围。从学校和家庭两个角度出发,全方面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二、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一直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教学手段,且能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文学思想起到良好的启蒙作用[1]。利用学生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以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书籍中的事例帮助学生收获与人交往的经验,在阅读环节结束之后,能够将所阅读的内容与实际生活做好结合和对照,用书籍中的智慧指引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
具体来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特定的教学情境,以情境教学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将课本照进现实。例如,在进行有关“友谊”主题的文章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场景“在马拉松比赛时,好友与自己一起奔跑”以及“一个人在荒漠中求生”。用对比鲜明,且学生能够理解和想象的特定场景来让学生理解友谊和陪伴的意义,在情境假设中让文章内容变得生动易懂。就学生成长情况来看,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和生活经历都比较有限,一些高质量书籍和文章的内容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讲还比较晦涩。通过创设情境的模式,教师可以将这些书籍和文章的内容进行简化,以类比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在增加阅读趣味性的同时保证阅读的效率,让学生在趣味性的情境之中感受阅读和读书的快乐。
三、增加材料,拓展阅读视野
“智慧读书 快乐阅读”还可以从学生本身的兴趣角度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阅读计划。每个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不同,同一化的阅读模式较难引起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为学生整理出一些多样化的推荐阅读书目,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更多的选择,在多样化的阅读材料中,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自主选择,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范围。从阅读材料的角度来看,学生的读书活动不应该仅局限在课程教材,而应该包含更多的课外拓展部分。许多课外读物都是能够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有益阅读材料。学生在读自己喜爱的课外书时,能够从书中找到快乐。课外读物能够有效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和探索心理,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2]。
就课外读物的性质来讲,多数的课外书籍都会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在趣味性方面较之课本教材有一定的先天优越性。与教材学习进行对比,学生在阅读语文课本内的文章时,可能会因为阅读材料的选择缺少自主性而缺乏阅读兴趣。但是课外读物不同,这些教材外的书籍资料是学生根据兴趣点所自主选择的。在读书时,受到自主阅读兴趣的激励,学生的阅读效率和知识掌握效果都会处在较高水平。教师需要利用好这一点,鼓励学生在学好教材中文章的基础上多阅读课外读物。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读书分享会活动,为学生的阅读分享提供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在分享会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解自己在课外阅读了那些书籍、书籍讲了什么内容、书籍的叙述形式以及自己的阅读收获等方面的内容。在分享的过程中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对踊跃分享和讲解清晰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大家积极分享自己的所读所感。
四、多样阅读,增加读书形式
从读书形式来看,“快乐阅读”的模式不仅包括默读也包括朗读。朗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强化朗读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3]。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入有声朗读的部分能够将学生的阅读行为量化,通过朗读的方式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阅读文本内容。在小学阶段,部分学生会比较活泼,在默读式的读书时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导致阅读效率低下的情况。设计朗读环节可以让学生在出声的同时对文章内容进行高效把握,以朗诵的方式集中注意力对文章进行阅读。
在教学设计中,实现“快乐阅读”还可以以朗读比赛的形式进行。在正式的教学内容完成之后,学生已经对教材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拥有了有感情朗读的能力。此时,教师可以选取精彩的文章片段来引导学生进行朗诵练习。在自由练习前为学生示范性朗读,并讲解朗诵的注意事项和要点,提醒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融入情感,声情并茂地对课文内容进行还原。练习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及时解决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引学生进行高效的练习。在学生的练习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随机选择学生进行朗诵,指示其余学生在同学朗诵的过程中认真聆听,并在朗诵结束后对学生的朗读结果进行点评和表扬。除了展示型的朗诵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同学间开展朗读活动的竞赛,让学生自主选择朗诵的最有感情、节奏把握的最好的同学,授予“朗诵明星”的荣誉称号。以竞赛的形式激励学生多多对文章进行阅读,同时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总得来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智慧阅读 快乐读书”的教学活动,可以从读书环境营造、有效创设阅读情境、拓展阅读材料、增加阅读形式等角度出发。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主动阅读,主动对书籍的内涵和特色进行探究。此外,个性化的阅读材料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学生会更愿意投入书籍的阅读之中,以兴趣的基础进行的读书活动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最后,多样的读书形式也能将学生从传统的默读形式中解放出来,以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感知到读书的魅力,提升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1]马维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J].考试周刊,2021(04):35-36
[2]王惠玲.课外文学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J].文化产业,2021(01):124-125
[3]吴虹宇.朗朗读书声,浓浓语文味——以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为例[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10):71
作者简介:朱剑生(1969-12-21),男,汉族,莆田,大专,中级教师,校长,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