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林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马鞍中心小学 211500
摘要:小学的数学核心能力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能够有效降低教授难度,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数学的核心能力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在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中,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关键内容。对于数学这一学科而言,核心能力是对问题进行表示、计算、解决以及推理等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之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核心能力,这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与今后的发展都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核心能力培养训练过程中的问题
(一)缺少实际操作
多年的研究和调查结果表明,为了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必须结合五种感官的功能,即视、听、说的结合,以达到最佳状态。因此,学生在发展空间观念的过程中必须学会结合。因为我们对周围一切事物的感知和操作取决于直觉,所以如果学生可以亲自操作,他们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空间和图形,例如“几何”。目前,大多数学生只看老师的板书,学生不动手操作,这样学生就不能直观地观察到几何图形,这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二)运算技巧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让学生增强运算能力,但实际对运算技巧的讲解不足,学生主要硬性完成计算,使计算过程枯燥、复杂、抽象,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运算思路,难以掌握运算规律,进而难以找到正确的运算方法。因此,逐步降低学生的计算热情,学生运算能力逐步降低,丧失运算信心,在运算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较弱,阻碍了教师在课堂内对运算技巧的讲解,致使小学数学的运算课堂呈现恶性循环,使课堂教学效率逐步降低。
(三)学生思维观念尚未形成
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思维活跃不受约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们没有固定的思维,学习方法也不固定,需要老师进行引导学习,老师们通过自身实践经验总结出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们少走学习的弯路,找到高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上,推理式的学习方法可以将同类的数学规律进行归纳,极大地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效率并且学习效果同样明显。
二、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采用游戏化教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游戏化教学是学生在学习当中最为喜欢的一种知识探究途径,游戏教学能够降低学习的枯燥感,而且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大脑思考,还需要动手探索,手脑并用的过程中,学生的智力水平能够得到提升和强化。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这种教学途径,让学生以放松的心态参与到学习当中,在寓教于乐的气氛中完成知识的内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比如,在学习“三视图”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开展一个“你来猜一猜”的游戏,将学习三视图的过程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能够有效降低学习难度。教师在课前准备好目标几何图形,把几何图形对应的“三视图”打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先在目标几何物当中寻找自己喜欢的几何体,选择好以后,在混合的三视图库中,找出目标几何体对应的三视图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要观察几何体,然后在脑海当中建立图象思维,将几何体的不同角度形状记录下来,然后在图库当中寻找,从空间几何转化为平面几何的过程中,学生对几何体的直观感受能力能够得到提升,探索过程中,图像思维能够得到强化,空间观念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型。这种游戏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通过大脑来思考几何体三视图的样子,还需要通过实物与图片的对比找出对应的信息,这对学生的能力是一种考验。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当中,学生能够完成空间观念的塑造,学习的枯燥感和课堂的压迫感不断淡化,游戏的胜负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帮助。
(二)创立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之源,针对小学生而言,小学的学习能力较为薄弱,很多时候不懂得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循循教导,以便于激发学生的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部分教师会照搬着课本上的解题过程给学生进行讲解,使得课堂氛围枯燥无味,学生在上课时积极性不高,难以从这里提升学习兴趣。孩子的天性好玩,试想一下,在一堂索然无味的课堂上,无法抓住学生学习的心,他们将很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干扰,这样将极大地降低教学效率。而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创立丰富的生活化教学情境模式是所有教师的不二之选。
例如,我在讲解《加法法则》这一知识点时,其中讲到“加法结合律”时,我给学生创立了一个这样的教学情境:今早,老师在来学校的路上想买早饭吃,老师身上没钱,只买了一杯豆浆,一个油条和一块馒头。如果一杯豆浆需要2元,油条需要1.5元,馒头需要1元。大家想一下如果老师先给老板豆浆加油条的钱,再付馒头的钱和先付馒头加油条的钱,再付豆浆的钱,这两种支付方式有什么不同?然后我再引入《加法法则》的教学知识点,整个课堂相比以往更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也更高。通过创设生活式的教学情境,可以将数学运算生活化,不仅可以带动课堂氛围,还可以让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在生活式的教学情境中得到提升。
(三)结合符号历史,提升学生数学符号学习兴趣
数学符号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忽视这些数学符号的历史。每一个符号的历史都代表着数学符号的意义和意思。教师讲述这些数学符号的历史,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数学符号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其对数学符号的学习兴趣。教师如果单独让学生去背诵这些数学符号,就会使数学课堂教学非常枯燥和无聊,而讲述这些数学符号的历史,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符号的热情,使其感受到数学符号的魅力,从而喜欢学习数学符号,并从一个个的数学符号发展小故事里体会数学符号,培育数学符号意识。
例如,在教授数学符号“阿拉伯数字”时,教师可以结合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历史,告诉学生:最开始,阿拉伯数字符号有很多种,包括中国数字、印度数字等。后来,印度的数字符号传到了阿拉伯,被阿拉伯的人民带到了欧洲的各个角落。于是,欧洲的人民便把这些数字符号称为“阿拉伯数字”。这个数字的使用方式非常便捷和简单,被大家广泛接受和应用。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以兴趣为主,对数学学习感兴趣时才会有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并结合符号历史,提升学生对数学符号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慢慢喜爱上数学符号,从而培育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四)帮助学生进行数感的升华
数感如同肌肉记忆一般,在遇到相同事物时就产生了反射条件,数感的训练便是让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能够产生一种反射条件,能够在瞬间便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又快又准的方式结束问题的思考,并非需要学生的特意探究。想要让学生的数感达到这样的标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整,将数学培养引入到日常生活中,通过多样化的数学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数感。
结束语
小学数学核心能力的培养一直受到极大的关注,对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不能逃避。老师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方法,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样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能力,也有利于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冯雯雯.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J].智力,2020(22):69-70.
[2]狄宁.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J].小学生(中旬刊),2019(11):70.
[3]张学超.核心素养下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9(11):59-60.
[4]杨丽华.例谈数学核心素养下推理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50):135-136.
[5]严骏萍.例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试题与研究,2018(3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