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玲
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实验学校 610200
摘要:在新时代教学背景的前提下,创新教学已经成为现代化教育的代名词。随着高效课堂理念的提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其次改善和创新教学方法,建立友善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推动数学教学的改革,本文就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特殊性,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老师家长的开发挖掘。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学生们接收和内化知识的程度有所差别,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尽量采取最简单的方式,运用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尽量让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够听懂。针对小学生独有的特点,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践,让课堂更加的灵动和富有活力。数学由于其学科特殊性,把握好课堂的动态教学,将会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概述
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无疑是一门核心课程,极其重要。数学教学处于高标准、高要求、高关注度之中。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过多地使用电子产品,严重影响视力和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理解领悟和思辨能力跟不上,数学学习就非常困难。学业成绩显示,小学一二年级差别不太明显,三四年级逐渐出现两极分化,五六年级优生与学困生的差距越来越大。现阶段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足,也许与课后作业总量略大,家长创设的学习氛围不好,指导学习的方法或者缺失或者不当有关。如何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抓好课堂教学是关键。利用恰当有效的教学策略,让数学课堂充满灵动性,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3.1 培养师生关系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教育教学当中我们必须掌握两者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忽略老师和学生互动互相沟通的过程,教师一味地讲,让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老师所画的范围,这样的教育教学在课堂上是,学生很难有自由发挥自己学习的机会,自己展示的平台,这种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体现,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行为变成了一种被动状态,吸收新知识的效果也大大减少,所以老师要多多关照课堂教学的氛围,教师要多给学生多创造平台,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师生关系,平时多和学生沟通,主动和学生交朋友,让学生在和谐、平等、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把师生关系延续到课堂教学中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主动和学生交朋友,建立一种平等、友好师生关系,更要处处关爱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要对学生有爱心和耐心,课堂上教师要一碗水端平,让学生处处感受到老师对待每一位学生是一视同仁的,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善待和期待。一旦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存在,融洽师生关系是建立在课堂教学当中,学生只要感受到一点,教师教得就会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相应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1]。
3.2 构建数学框架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有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做支撑,这样方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从而使学生产生自信心与成就感,激发自身的内在潜能,大大提高学习动力。数学知识体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可以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框架,使学生明确主要学习目标,并形成完善的数学思维,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提高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数学模型的建立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在学习不同类型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有针对性的方向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归类。知识点归类,可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在学习新知识后,自然而然地将相关内容填充到知识框架中,使数学知识体系更加完善、系统。
3.3 理论结合生活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注重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活学活用,学生在教师这里学到的知识,能够帮助家庭邻里解决生活之中的问题。当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候,那种成就感会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相关的知识。例如:在讲解“小数的加减和小数乘除”这两节课程时候,农村孩子在农忙季节,农民将庄稼收割回来后,过一段时间就要将庄稼卖出去。在商家上门购买农产品时候,如何计算,让农民不至于上当受骗,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学生会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学习会让自己内心充实起来。教师在教授“负数初步认识”时候,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什么是负数,让学生拿一块钱去买一个两块钱的水杯,这时候学生买不了水杯,为什么?因为现在学生的钱为 -1,你只有为正数才能购买商品,教师趁机向学生讲解负数相关的知识,并且可以让学生去搜集生活中“负数”相关知识。另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挖掘更多的生活化素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随着国家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数学素材也层出不穷,生活就是资源库。生活化素材的选择需要根据教学需求来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具有话题性、问题性、针对性的生活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合作交流、分工协作、验证探究[2]。比如,教学通过直线外一点给直线作垂线时,学生对点到直线的垂线段最短理解有困难,我们可将题目改为小明家新修了一栋楼房,房子修好了,没电,该怎么办呢?学生讨论如何从主干线连接电线,老师再问为什么这样连接好呢。再把小明家用一个点代替,主输电线用直线代替,学生画垂线标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就简单多了。
3.4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空间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相对难以培养的能力,许多学生对空间与平面图形一头雾水,在传统的小学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思维的最优方式是采用实物教学。但是,在实物教学中,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实物大多是实心的,学生对几何体的内部构造与形状难以想象;又如,在学生解题过程中,几何体大多是以具体图形线条的方式存在,而实物教学模糊了几何体的线条。但是,这些图形问题通过信息技术教学便可以很好解决,教师可以采用三维图像教学、动画图像教学等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几何图形初期就建立起坚实的空间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几何学习铺平道路。以小学数学“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为例。在教学本章时,教师最优的教学方式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理解图形。教师需要在课下预先找好关于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三维教学动画,之后进行合理的课件设计。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三维动画帮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正方体的棱长等基础图形知识。之后,在三维动画的帮助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式。通过这样的立体图形动画的教学,学生会在大脑中形成坚实的图形几何模型,从而提升其空间思维能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要从抽象到形象,要从枯燥到充满乐趣,要从被动到主动,就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极具吸引力的情境,采用不同的形式,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交流和动手操作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初步学会观察事物,思考数学问题,对数学充满兴趣和永不停歇的求知欲。
参考文献:
[1] 钟承成 . 浅谈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C]//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 ( 重庆会场 ) 论文集 ,2020.
[2] 曹泉 . 精心准备高效实施——如何打造小学高效课堂[J]. 学周刊 ,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