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期   作者:陈火宝
[导读] 小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是通过教师获取
        陈火宝
        诏安县郭寮小学   福建漳州  363500
        摘要:小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是通过教师获取。但知识的学习,主要还是要靠自己实现。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方便学生在生活中的运用,因此,教师要在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不断的渗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从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学会同类型知识的运用,这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渗透;独立思考
一、引言
        小学数学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教导。学生面对书山题海,要想提高学习效率,找到突破成绩瓶颈期,就需要教师肩负起传授学习方法的责任和使命。小学生知识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另外学习的习惯还未固定。在知识学习方面,更多的是依靠教师的教学以及指导。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进行渗透,以此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独立思考能力的现状
        虽然当前,部分学生和学校为了相应课改的需求,一直不断的实行改革,但实际上,具体的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模式为重要实践路径。[1]从全国大多数教育现状来看,就拿小学生来说,教师的教学很少涉及到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主要还是靠教师教,学生学。教学的策略还是重点在于课本。让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成绩处于一个失衡的水平,因此,现在教育众说纷纭,到底该要分数还是把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放在最前面,这是教师需要考虑的。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习惯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思维
        一部分教师,本着为学生好的心理出发,觉得学生还未充分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懂得学习的技巧所在。教师喜欢把自己老套的教学方法搬上教学中,大多数课堂时间都是教师一个人在上面不停地讲,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也不考虑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如何,长期下来,很难让学生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一来,学生习惯以教师的灌输为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教,我就学”,长期这种教学模式下来,学生本能地会首先想到这种方法。既然学生信任教师,那教师就可以尽情释放教师的魅力,将学生的学习现状进一步进行改善,帮助学生多培养一些独立学习的能力。甚至可以多运用生活数学实例进行教学。第一,教师要舍得对学生放手,不要怕成绩上不去,排名落后等因素。第二,教师需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蜕变出来,尽可能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行自主探索,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小学的数学课上,教师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对知识自己进行探索,可以多举例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小明有8支铅笔,每一支的单价2.6元,现在要问8支费用是多少,解法一,2.8*8=22.4.2.8+2.8+2.8+2.8+2.8+2.8+2.8+2.8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当然在除法运算中,可以进行减法与除法的换算。加法和乘法都是累积,而除法与减法都是减少,因此可以运用20.8/8=2.6的方式,算出单价,教师多采用生活例子进行计算,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换算。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大多数的学生都缺少固定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的教育可以说是填鸭式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质量,多数由学生的兴趣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决定的。每天满满的课循环下来,对小学生来说已经很疲惫了。来回不停地更换教材,上课、下课,这样日复一日,学生内心是渴望放松的,希望能有一些新鲜事物刺激学生的神经,让学生能体验到生活的乐趣。不是除了学习就剩下学习。引入教学,只有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更好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优秀的学生为其他同学进行知识讲解。另外,对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教师需要有自己的一条主干,教师多通过运用学生的兴趣点和生活实例。[3]另外,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情景创设也是不错的教学选择,借助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在大屏幕上为学生展示教学的相关内容,这样便于学生对知识有清楚地认识和了解,学习得更透彻,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大部分同学对鲜艳的图形色彩都有较强的感知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掌握知识的内部联系。举例: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显示一把尺子、一千米的跑道、中国地图等,从几个方面,让学生对距离单位米、分米、毫米以及其他距离单位进行换算。
(三)为学生留足充分的思考时间
        在学习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要为学生留足充分的学习时间,小学生的思维转化能力不及教师,教师不能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要求学生。要更多地按照学生的节奏安排思考的时间,充分的时间才能让学生一步步尝试到独立思考带来的喜悦。举例:在学习三角形、梯形等知识。教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尝试找出与书本上图形相似的物品,记录在本子上,等上课的时候,拿出来照读,也是一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
        总结:独立是每个人在社会生存的前提,在当今生活中,小学生对知识的获取途径主要来源于教师,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需要尽可能地扮演好传授知识的角色,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参考文献
        [1]刘垠.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J].科技资讯,2020:122-122.
        [2]冯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J].学周刊,2018:70-71.
        [3]冯月妹.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J].课程教育研究,2018: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