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岩头镇初级中学322200
摘要:伴随课改工作的开展,数学教学以及出现了较大改变,由早期的知识结论性慢慢变为知识的多维性,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为了保证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的调整便显得非常重要。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影响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对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方面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教育;数学课堂;有效性
引言: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为了提升学生们的整体水平,理应在教学方法层面有所重视。通过分析早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处理。如此就能促使教学活动更具有效性,进而使得学生们的综合素养有所提升。
一、影响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一)学生能力的差异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们的能力差异极为明显。有些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好,思维极为敏捷,因此在学习时,很快就能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从而考取优异的成绩。而有些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解能力较差,自然会导致学习效果不佳[1]。
(二)学生兴趣的差异
数学知识内容极为抽象,需要学生通过长期学习之后,慢慢理解。因此,这是一个长期过程。一些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自然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完成知识掌握,提高学习水平。而一些缺乏兴趣的学生,整体效果显然相对较差。
(三)教师方法的差异
数学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如果教师能够做到因材施教,结合教学内容,选用最为合适的方法,教学活动必然有着很强的有效性。而如果选用的教学方法不合理,教学有效性自然也就相对较差,从而影响了学生们的能力提升。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数学教师在授课的时候,理应对教材展开全面挖掘,将其中的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以此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明白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逐步摆脱恐惧,提升学习的实际效果。通过长期努力之后,学生们就能慢慢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进而转变自身想法,真正爱上数学。
例如,在对“概率的简单运算”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们讲解相关基础知识之后,之后再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扮演商家,一组扮演顾客。以此为基础创设情境,为了提高效率,商家想要搞抽奖活动,具体抽奖的方式由商家自主决定。
扮演商家的小组成员需要内部交流,思考具体采用哪一种抽奖方式,不但能够将中奖率降至最低,而且还能吸引顾客积极参与;而扮演顾客的小组学生同样需要积极探讨,准确计算各个抽奖活动的中奖概率,从而选择一类中奖率最高的活动进行参加。通过双方学生的斗智斗勇,从而可以有效完成单元知识的学习,进而提升了学生们的水平[2]。
(二)不断调整教学方式
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一直都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部分。毕竟永远没有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只有最为合适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材也出现了一定变化,各个章节内容的特点越发明显,如果教师一直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效果自然无法令人满意。因此,教师就需要做好创新工作,调整教学模式。
例如,在进行“实数”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尝试将阅读法和分析法整合在一起;在进行“几何”知识教学时,可以采取图形法和演示法整合的方式;在进行“方程”知识教学时,几句可以采取谈话法以及讲解法。此外,由于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差异也很明显,有些班级的学生思维十分灵活,但论证能力相对较差,而有些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极为扎实,但却缺少探索精神。因此,在方法选用的时候,教师同样需要将班级的情况考虑进来。通过灵活调整之后,教学效率自然会有所提高。
(三)优化课堂评价
良好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从而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氛围,提升教学有效性。一般来说,教学评价体系理应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教师评价、小组评价以及学生自评。通过将三类评价方式结合在爱一起,以此更好地反映学生学习的实际成果,把握其自身不足,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予以有效指导[3]。
除此之外,在获得评价结果之后,激励工作也不能有所忽视。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除了要表扬之外,还要让其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再接再厉,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则需要予以鼓励,帮助其找到问题之后,引导其慢慢改正。通过长期努力,全班学生的整体水平都会有所提高,继而使得教学工作更具有效性特点。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初中数学教学来说,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所有教师的追求。因此,教师就要提高重视程度,结合早期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此使得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达到更高层次,为其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沈华.刍议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发展[J].才智,2013,000(026):49-49.
[2]宋建飞.刍议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中),2012,000(011):252.
[3]张建芬.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应用刍议[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5(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