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期   作者:李莉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李莉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及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普及,微课和分层教学进行了有效的渗透和结合。两者的结合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使课堂效率不断提升。基于此,本文对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进行深入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越来越重视教学效率的提高。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他们所有科目中最难理解的一门学科。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教学目标、设计分层教学内容并对课后作业分层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设计的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最终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全面发展。
        1小学数学教育模式存在的现状
        虽然微课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与挑战,但是在日常教学中微课的运用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学校为教师配备了电脑设备,然而,这些设备不能被教师有效运用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有在公开课或者是比赛时才会考虑采用电脑设。还有一些教师虽然想利用微课的教学方式辅助教学活动,但是由于自身信息素养水平有限导致运用过程力不从心,甚至会在微课视频的录制过程中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2.1学生和资源合理分层
        在微课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也要让学生完成课后的复习。学生的这些自学环节会直接影响整个课堂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分到A层,中等的学生分到B层,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分到C层。教师在分层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包括学生的数学成绩、智力因素、性格特点、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要按照学生的不同层次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微课视频资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准确指导下完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比如,在复习人教版教材中“多边形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将主要内容通过微课进行梳理,然后,展示一些动态推导方式,如将梯形变成三角形或长方形。这样的微视频既考虑到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使其可以通过后面的动态几何环节扩展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帮助学习能力偏弱的学生复习基础内容。除此以外,教师可以在微课后面预告下一次课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准备将要学习的内容。
        2.2课后练习分层
        课后练习是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分层布置数学作业来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一定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度、数量不同的作业。对于那些数学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让学生的作业难度有一定的提高。

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那些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基础性的作业,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3辅导和反馈的分层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一对一的形式进行教学辅导。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水平将他们分组,最好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实现小组之间各个层次的互帮互助。上课时,教师可以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讨论自己通过微课自学的内容,说出自己在微课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这时候,A层学生可以为B层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路,B层学生也可以给予C层学生一定的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得到了共同进步。学生完成合作后,可以相互评价,并再次进行辅导和交流。在小组合作模式中,学生得到了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这个活动一般安排在课下。教师可以指定A层学生每人带一个徒弟,让他们共同练习,也可以共同在课下进行微视频的学习,实现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这种一对一的辅导更具有针对性,也能较好地实现细致的辅导教学。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最后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全面掌握学生吸收知识的情况,为后面的微课设计提供依据。
        2.4作业布置的分层
        作业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工具。通过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能够发现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也能发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纰漏,有针对性地改正,为学生呈现更加优质的课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的不同分层次布置课后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练习机会。对层次较高的学生,教师布置的作业可带有一定难度和创新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深入把握教材内容。对层次较低的学生,教师要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训练较为基础的题目,教师要让层次较低的学生掌握基本的教材内容,消除他们对学科学习的抵触情绪。教师应通过分层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都能有所提高。同时,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应适当考虑学生的感受,不能过多地打击层次较低的学生,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想要时刻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需要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了解学生个人具体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让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作业,切实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以此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习效果。教师要借用微课的形式为学生分层次布置课后作业,并要求学生在微课中进行作业打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在线上进行作业批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工作压力,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通过微课及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最大程度地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微课和分层教学能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应该继续探索微课在分层教学中的应用,让微课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呈现更优质的教学内容,带来更优质的课堂体验,让学生能最大限度获得成长与进步。
        参考文献
        [1]何瑞云.浅析分层异步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求知导刊,2017(33):69.
        [2]庞根祥.探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0(13):129-130.
        [3]冷江涛.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2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