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构建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期   作者:黄久祥
[导读] 发展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需要坚持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策略
        黄久祥
        神农架林区   
        摘要:发展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需要坚持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策略,从高中生的知识、能力、行动、情感、价值等人文要素出发,信任高中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在高中数学学科上的创新学习方法,具有目的性地给予学生实践数学知识的课堂空间。通过调整教学策略,转变教学角色关系构建以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数学课堂。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构建
        数学作为高中的重点学科,其积极意义在于为学生奠定进入细分的自然科学、科学技术、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进行专业化晋升学习的基础,故而,其重要的工具性特点在任何时候都应当被充分地重视。然而,也是在高中阶段,数学学科的难度自然地成为了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分界线,在高中生具有相对独立与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时,他们的学习能力层次也被彰显得格外清晰。
一、当下高中数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中生在数学学科学习中的内心潜台词——“我可太难了”
        经过了新课程改革,当下高中数学内容包括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所有主线贯穿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三大教材模块。从高中数学的内容领域来看,是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四大版块教学内容的极大升华,但从难度系数来看,其难度提升比例很大,导致一些在初中阶段数学成绩尚且优异的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都倍感吃力。在学生们的眼中,数学是一门用尽全力去拼可能只能略有进步,但若稍微不努力,退步就极其明显的学科。学科学习存在的客观难度因素是很多学生在高中学习数学时“因难而退”的主要原因。“预习难、听课难、习题难、考试难”是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真实内心感受。
        而高中阶段数学除了对学生有学习内容方面的要求以外,对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具有质疑、善思、严谨的科学精神;不断提高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在结构严谨、模块清晰、勾稽密切的各项要素联合形成的压力下,高中生在数学学科学习中表现越发脆弱。
        于是,对老师来说,不仅要按照教学计划推动数学教学内容,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帮助学生梳理数学学习自信、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与方法。
(二)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觉得数学“难上加难”
        高中数学教学中明显的“无力感”同样让老师们常常觉得束手无策,甚至质疑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与必要性,在“创新有风险”这一教学意识的支配下,大部分数学老师依旧践行着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而越是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越发倦怠。


(三)结果导向的教学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建模、想象、运算和数据分析。这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交织。然而,在结果导向,以成绩评价学习成果的教学评价体系背景下,以上提到的各项素养在教学中都被主观或客观因素所抑制。甚至可以说,数学教学要达到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四大方面可能只完成了第一项,且完成情况是有瑕疵的。
三、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正因为高中数学教学存在以上所述的诸多问题,因此,如果要颠覆传统且固化的教学模式,至少需要从以下方向实现突破。
(一)从学生角度进行突破——打造学生主导的高中数学课堂
1、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互助式学习
        响应与践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样重要教育目标,将课堂教学主导权让位于学生,通过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合理化地教学分层,在每一个行政班级打造各个学习层次水平均有兼顾的分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打消向老师请教问题的胆怯或排斥心理,发挥同龄人互助的学习优势,引导学生形成学习契约团队。
2、学生负责课堂教学
        将教学内容分派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根据分组或突出个人能力,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及收集、整理资料,探究学习方法等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且在学生主导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关系,设定主讲、总结、质疑、反对、提出创新方法与策略等角色,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天赋、优势,且在这样关系丰富的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可实施的其他教学模式
        在明确学生为主体这一前提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实施的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翻转式课堂,辩论式课堂,竞赛式课堂,发表式课堂等。
(二)从教师角度进行突破——转变教学角色,调整教学关系
        将课堂主导权让位于学生之后,老师势必面临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其中,最核心的一点是,教师首先必须由“教学执行者”转变为“教学管理者”,从统筹与设计教学内容的工作职责转变为构建数学学科管理模式的职责,将教学职责由“教师和学生”两级,转变为,根据教学目的设计的“教师→Ⅰ级学生教学管理者→Ⅱ级学生教学管理者→……→学生”这一以能力为互助依据的多级学习管理模式。
        结束语:作为高中数学老师,需要同时兼顾学生、老师、数学学科、教材、教辅等各项教学要素的优势、劣势,颠覆传统教学体系背景下的不利因素,创设以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情境,进而实现高中数学学科的良性优化发展,在所有的教学细节中渗透发展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炳炳.钻研核心素养理论,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中学数学,2020,(15):83-84.
        [2]苟洁盺.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育价值探析[J].考试周刊,2020,(50):50-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