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位财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沙地中学
摘要: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教学要素要义,选取的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本文作者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能力培养”目标要求,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因材施教、探究实践,以及集体合作等教学策略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策略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是教师教学方式方法选取和实施的客观“依据”,更是教学效能提升的根本“基石”。课堂教学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阵地,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良好学习能力和高尚学习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载体作用。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提升课堂教学效能,培养良好学习能力,已成为有效教学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运用行之有效、切合实际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活动效能,已成为新课标下教师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和努力方向。近年来,我结合教学实践体会,根据新课标要求,就运用因材施教、探究实践,以及集体合作等教学策略进行了实践尝试,现将探究策略和心得进行简要论述。
一、注重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父母的督促和教师的说教,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对于教师教学来讲,一节课,好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之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函数概念时,我是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的。故事中的乌鸦因为水位不够高瓶口太小喝不到水,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通过将石子放入瓶子使得水位逐渐升高就喝到了水。这个故事中“随着瓶内石子体积的增大水位逐渐升高”就蕴涵了函数关系,由此引入新课内容。这样的情境创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相信学生在这样的情绪调动下,很容易自觉地走进课堂;同时,还设置了悬念,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的讲解取代;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实施
1.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数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树立其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2.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这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化的学习情境
《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3.选用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在不断丰富。尤其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和学校更加注重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的开发和利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传统的三角板、圆规等教具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也常常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更要注重对多媒体、电视、网络、投影仪等先进教具的使用,这些教具的辅助使用无疑会使学生耳目一新,给学生更直接的感观感受,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弥补了很多传统教学工具的不足,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方便。
作为教师特别要关注的是如何恰当地介入学生的活动,尽可能地打扰、干涉他们的思考和探索,并充分地为他们提供合作讨论、发表意见的时间和机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并一起参与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师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的相互切磋,谁也不依赖谁,学生少了几分拘束,多了些创意,增加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这比知识传授本身更为重要,更有价值。
总结:初中数学教学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践功能,即它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教学的内容来自于人类日益丰富、不断提高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并通过对一代代新人的培养,而越来越明显和能动地促进各个时代,尤其是现代社会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和进步。二是精神功能,即它与人们的思维与方法的联系。通过对儿童的数学教学,在早期就尽可能充分地开启儿童的智慧,发展儿童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能为他们日后乃至终身的良好发展创造高质量的生活,奠定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卢海兵.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策略[J].数理化学习,2011(10):31-33.
[2]顾汉文.浅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65-66.
[3]才如曼.浅谈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其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