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期   作者:徐欢
[导读] 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徐欢
        江苏省盱眙县实验初级中学附属小学     211700
        摘要: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教师还需要将分層教学策略充分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分层教学来制定针对性教学策略,进一步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随着教育体制的完善,分层教学开始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运用分层教学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分层,从而采取针对性教学,保证教学内容更加适合学生,也能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升。  
        一、对学生进行客观恰当的分层
        小学生,年龄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而课堂上,往往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个性差异。有的学生一走进小学课堂,就表现得非常优秀,听课认真,作业认真完成;而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会听课,不写作业;还有的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教师抓紧了就积极,抓得不紧就懈怠。开展分层教学,我们首先要对任教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态度、理解能力以及知识基础等做到了如指掌。在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把全班学生相对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每层一组,共分成A、B、C三个组。A组为优等生,B组为中等生,C组为差生。考虑到C组学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编排座位时首先让C组同学坐在中间,与A组同桌,这样有利于A组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C组学生,使C组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启发和帮助。但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随时注重学生的发展变化,进步了的学生,我们就要及时对分层的情况进行调整,满足他们的上进心,便于他们能更好地发展。由此看来,分层教学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能有效的提高各层次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教法策略
        (一)依据学情进行分层。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完成层级的划分。这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分层检测的手段来进行科学合理评价,然后针对各个层级来制定相对应的教学目标,这样有助于提升数学课程的分层教学效率。以数学考试为例,教师所设定的题目难度应该是这样的:有百分之七十左右属于基础性试题,其中有百分之十是思维扩展试题,其余的都是综合提高类型的数学试题。对于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只要学生的考试成绩达到教师的预期就代表学生考试合格,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考试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来对学生是否合格来进行鉴别。  
        (二)依据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人与人之间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天生就思维活跃,在学习上一直很积极;但有的人天生就“慢半拍”,在学习上半天不开窍。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们都是用统一的授课方式来讲解知识,这不利于学生们学习目标的设立。老师们要尽全力发挥出分层教学的优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教学内容、设置课堂练习。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可以将分层教学的目标分为三个层次:能力形成层次、基础层次、创新能力层次,从这几个层次出发,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3]。
        (三)依据教法指导进行分层。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兴趣等进行思考,充分帮助学生发挥自身特长。

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采取较为直观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多媒体、教具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则需要在一定的直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提升,结合抽象思维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展开引导和分析,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得出相应的结论[3]。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引导其罗列出全部的情况,从中寻找正确的答案;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引导其通过画线段图或示意图的方式进行解答;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自由发挥。
        (四)依据问题设计进行分层。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教学的公平,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教师应分层设计课堂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设置相应的问题并按照顺序进行提问。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将大问题拆分成一个个小问题,逐渐降低难度,在提问过程中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获得提升;对基础水平一般的学生,教师则需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帮助学生突破具备难度的问题,进而让其在回答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则需要设计一系列通过对比、分析、推理才能解决的问题让其进行回答,进而更好地发挥其特点和优势,另外也可以让优等生通过互相帮助、提示的方式解决相关问题。
        (五)依据奖励机制进行分层。新课改要求教学要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在分组学习中,由于分组所显现出来的天然的学习水平差距,可能会让一部分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失去学习的动力,这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无疑是不利的。所以,教师应该建立奖励机制。这个奖励机制不以成绩水平为衡量标准,而是以进步幅度、努力程度为衡量标准,看看谁最努力、谁进步最快。这样,几个组内的学生在奖励的竞争上就又站在了同一水平线,既可以提升学习水平较落后的分组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给学习水平较好的分组的学生以危机感,让他们不敢懈怠。
        (六)依据作业难易度进行分层。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问题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解决问题中,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对于数学问题也要进行分层,以此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避免学生出现解题过难或过于简单的情况。例如: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可以向其提问:“加、减、乘、除在一起的时候,应该怎么计算?”对于学习速度较快的学生,可以向其提问:“给运算一个规则的原因是什么?”同时,在布置数学作业的时候,对于学习速度慢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基础性题目;对于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就需要在布置基础性题目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避免“一刀切”的作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质量。
        总之,小学数学采用分层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使他们都学有所获。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与时俱进,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分层教学不断完善,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苍秀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9(11):134-135
        [2]柳胜利.基于小组合作构建小学数学分层教学[J].新课程研究,2019(27):86-87.
        [3]董伟.巧用分层教学策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发展[J].试题与研究,2019(34):187.
        [4]张乃奇.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0(04):75-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