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璇 葛明荣
鲁东大学 264000
摘要: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符合新时代对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维发展的特点。基于小学数学学科的抽象性、逻辑性和概念性特点,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前预习、课堂导入、评价反馈全各个环节,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教学相长。
关键词: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小学数学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思考、新规划和新要求,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程是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点,此举有利于打造新型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小学数学学科的发展,实现教学信息化。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深度融合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深度融合,不只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而是将信息技术贯穿到小学数学的全方位、全过程,在数学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有效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一、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环节
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数学的信心。[1] 小学数学学科因其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概念性的特点,所以大多数小学生难以通过自主预习的方式真正理解新知识,且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决定了课前预习要达到理想的效果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导,小学生的感知精确性差、观察系统性不强;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有所发展但仍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事物的比较、概括和推理能力受生活经验及智力发展水平的限制稍显不足;注意力和记忆力方面都需要在教师有意识地训练下得以提高。当前,依托信息技术衍生的许多智能化软件为教师辅助学生预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微课、VIPKID等。
预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时,教师录制5分钟左右的微课,突出预习的关键知识为:图形旋转的三要素包括点、方向和角度,图形旋转过程中三要素分别如何变化。在动态图文和详细音频的结合下,学生课下预习时也能获得教师的指导和督促,预习目标明确、重点清晰、难点突出,有效提高学生预习的质量和效果,减少预习的盲目和无助。同时,通过预习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有关新知识的初步印象,提前熟知和消化重难点知识,便于学生在课上发挥学习能动性,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导入环节
课堂导入时间虽短,但却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2]精彩的课堂导入能迅速吸引学生眼球,为整节课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数学课堂导入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打破以往只重理论知识传授,省略导入环节“单刀直入”的教学观念或局限于图片模型展示,猜谜问答的方式,努力构建起融入AI人工智能、VR等新颖丰富的课前导入形式尤为重要。
如导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时,教师以VR的形式带领学生走进小数的世界,让学生感受中外数学家对小数产生和发展所做的努力,在逼真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数与小数的关系,把握古人创作小数的本源是运用十进制思想扩展数系,从而使学生获知小数在形式上归属于十进制计数法,整数、小数因为十进位值得以贯通。学生以这种形式了解小数的起源和历史,既能激发学生探索小数奥秘的兴趣,又可以调动已学过的整数知识,顺利地将两部分知识加以对比,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
三、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授课环节
小学数学是人类社会重大技术的发展基础,并为其他科学提供了思想和方法,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小学数学的学习应体现过程性和真实性,要以学生为主,打造互动交流、探索创新、好学乐学的高效数学课堂。
当前,大多数小学数学课堂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有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思考,或者数学课堂上只有少部分数学成绩优异生与教师互动,但这种教学方式早已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不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3]因此,授课环节融入信息技术,把握小学生思维特点和心理特点,体现数学课堂的基础性、发展性和普遍性,使数学知识由抽象为具体、由复杂为简单,有效促进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使所有学生都能快乐的参与数学课堂。
仍以《图形的运动》为例,教师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模拟时钟和图形运动等学科工具讲授新知,让学生观察图形旋转的动态过程,更易发现旋转前后的变化,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重难点知识。对比传统的“一根粉笔打天下”的授课模式,它需要教师在短时间内精确的画出图形旋转的过程,否则整节课就浪费在教师的修修画画中,若作图模棱两可就可能为学生理解图形旋转的特征造成干扰。再紧抓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小组形式探究 “三角形AOB可以如何旋转得到三角形COD,旋转中哪些发生了变化”。各小组通过电子设备进行尝试,遇到疑难时相互帮助或请教老师,完成后提交到教师端。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交流,组与组间的相互比拼,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实现将课堂还给学生。
四、信息技术融入评价反馈环节
评价反馈不只是教学的最后环节,也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它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教学过程,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参考,对激励和维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具有重要作用。许多教师惯用传统的总结性评价,片面的以学生取得的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和努力的标尺,忽视学生数学学习探究和解题思考的过程,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相悖。信息技术辅助下的新型教学评价将弥补传统评价的不足,智能化评价软件的运用更能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的效果,成绩取得的过程,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教师评价素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如,人工智能测评、IPAD智能移动终端设备、雨课堂软件、电子档案袋等
教师在雨课堂智能软件上发布练习题,学生答题完毕后自主提交到教师端,一方面不同学生做题速度不同,自主提交便于教师即时批阅,节省全班学生同时上交后教师批改的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评阅后可将结果立即反馈到学生端,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完善修改或继续练习,充分使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获得进步。教师也可以利用小学生喜欢比拼竞技的心理,在平台中设置挑战赛,以《图形的运动》为例,教师授课后发布闯关题,第一关“图中四个图形旋转方向”;第二关“图1如何旋转到图2”;第三关“画出图形3绕点O逆时针旋转45度后的图形”。学生每通一关就会出现挑战成功的祝贺动画,以激励学生继续挑战,若无法通关,学生可以借助互动平台,向已成功通关的同学或老师寻求帮助,在生生、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启发诱导下找到解题方法。同时,教师在雨课堂公告区发布思考题和投票栏,小组成员相互合作,集思广益,将共同讨论的答案提交后,组间互相评阅,投票选出最优解题方法的小组。
参考文献
[1]赵志飞.课前预习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分析[C]//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 2019.
[2]柴多芳.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探究[J].科学咨询.2020,(36).236.
[3]张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教学应用研究[D].辽宁: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4]虞天意.小学数学教师评价素养的个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作者简介:王璇,1997 年 12 月,民族:汉族, 籍贯: 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女,最高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教育;葛明荣;1970年8月,男,民族:汉族,职称: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教育、德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