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彰显真实育人价值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期   作者:马思宇
[导读] 当今,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科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的学科知识,更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任
        马思宇
        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 北京市 100039

        摘要:当今,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科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的学科知识,更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任。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更好地发挥其独有的育人价值,实现学生“智育”与“德育”的协同发展,是值得思考探究的。本文分析数学学科育人现状及问题,结合教育实践经验,对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彰显真实育人价值提出见解与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育人价值;课堂教学;真实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科育人已成为焦点。学科育人就是发挥学科的教育价值以促进人的发展的过程,而课堂教学作为学科育人的主阵地,其育人功能的实现是教育发展关注的重点。
        目前,数学学科育人仍主要通过数学教材上的资料信息挖掘出有关于“育人”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历史和文化,并适时地渗透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但毕竟教材中这方面的内容是有限的,而“语录式”的说教往往只能将学科育人停留在概念上的浅层次认知,并不能真正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在这种现状下,我们要正确认识数学学科独有的育人价值,拓宽数学学科育人的方式。结合教育实践经验,笔者就如何让数学课堂彰显真实育人价值,提出如下见解与思考:
一、开展“真交流”,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有效的数学交流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与情感态度得以充分的外显,学会把自己的想法及理由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同时学会聆听他人的阐述,进行积极思考,从而对问题产生多方位的理解,提高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    
        《复式折线统计图》是五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教师基于学情调研,大胆更换教材情境,把教材中的“气温情况统计”更改为“投篮比赛派谁去”,从学生感兴趣的真实活动中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需求。
        三个投篮选手都有各自特点,课堂上,根据一周练习情况统计图,学生对投篮比赛到底派谁去争论不休。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理由。当所有学生的想法均有一定的道理,无法做决策,这时该怎么办呢?此时,教师又抛出问题:“目前,我们给三个同学的投篮水平预测一定合理吗?”引发学生独立、冷静的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提出:“应该收集更多练习数据。”于是产生了三位同学两周练习情况统计图,选手的特点更加明晰的展现出来,在数据面前,一些同学的的想法发生了改变,依据数据做出了更有根据的选择,并指出,无论派谁去,都要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因为不能确定选手在赛场上的实际发挥如何。不难看出,随着交流的深入,借助数据的力量,学生的思考逐渐趋于理性、客观,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事实,学会倾听、有理有据地与人交流,育人无痕渗透其中。
二、学会“真应用”,解决“真问题”
        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想要有效发挥数学的育人功能,用好生活这本教科书也是至关重要的,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用”。
        在六年级《百分数的应用》教学中,教师从实际问题出发,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学生真切感受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大作用”,萌发尝试愿望,思考当时社会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真研究(如图1)。

        
        学生发现处处都在谈论猪肉的价格太贵了!不禁疑惑:猪肉到底涨价多少才能引发这么大的轰动?为此,学生对猪肉价格展开调查,发现2019年9月初的猪肉价格约为36.5元/斤,2018年8月初的猪肉价格约为19.5元/斤,17元的差价为何能引起全民的关注和焦虑?学生运用百分数的知识找到了答案:猪肉价格的涨幅竟高达87.2%,发现原来百分数不仅能解决算式上的问题,还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不光是“猪肉涨价”的问题,“摩拜单车贵啦”“垃圾分类很必要”等当时社会中的热点问题,都引发了学生的关注和深入的探究,过程中实实在在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激发“真感情”,培育良好道德品质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养,也是各阶段教育所追求的育人目标之一。小学是学生成长的奠基阶段,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解读学习内容、立足学生需要,读懂学生所想,追求课堂互动的真情,引发思维碰撞与个性的表达,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形成道德认知,最大程度上发挥数学学科育人功能。
        在二年级《评选吉祥物》这节课中,教师让学生经历真实的投票过程,通过这样的“仪式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让学生感受到,我有投票权,我是被尊重的。当投票即将进入尾声的时候,教师特意叫了一次暂停,“结果都这么明显了!剩下的票还管它吗?”生1:“不考虑了!加上这几张票也没用,不影响结果了。”生2:“要考虑!应该看到每个人的意见。”在这样的生生互动中,学生更加清晰地意识到:即使这张票不影响结果,但每一个人的意见都应该被尊重。
        当最终投票结果和学生自我选择不一致时,还有两名学生默默流下眼泪,他们特别希望结果与自己的选择相符,但他们选择尊重数据,尊重大家的投票结果。这种观念的扭转,恰恰需要以情感触动为前提。一节普通的数学课,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让课堂充满温度与生机,由尊重自己,到尊重数据,最终学会尊重他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培育也在学习过程中水到渠成,如同细雨般润物无声地沁入到孩子的心里。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面对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数学学科育人一定要细水长流、逐步渗透,在引导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体系的同时,将其独有的育人价值有机融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数学课堂彰显真实育人价值,要扎实地把学科育人落实在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活动及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给予学生最有意义的数学教育,促进育人目标的全面达成,实现学科育人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