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教学法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期   作者:张彩妹
[导读] 数学是所有学科中最接近生活的,运用于生活中也是常态,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
        张彩妹
        诏安县深桥中心小学   福建漳州  363500  
        摘要:数学是所有学科中最接近生活的,运用于生活中也是常态,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生活情境教学法与数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提升,从而课堂上的学习氛围更加浓郁。因此,对生活情境教学法实践运用的推敲是不可缺少的步骤之一,透彻的实践探究为了更好的教育方式,符合新课标教育设置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生活情境教学法;小学数学;实践运用
一、引言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理科中如同基石,在日常生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生活中的事物也是教育的重要来源,通过将生活与教学相结合,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为了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在数学教育中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法,会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二、数学中生活情境教学法的原则
(一)符合学生认知范围
        教师考虑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符合数学逻辑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教师还应该考虑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设计合理全面的教学方案。要在学生的认知范围内进行教学,对于不同学习程度的学习进行分析,帮助知识薄弱的学生提升能力。在小学数学教育时,不可纸上谈兵,符合现实逻辑时代入数学知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1]
(二)贴合生活实际
        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设置相对应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对知识产生共鸣。简单的生活现象,也可以转换为数学知识。教学时注意掌控课堂节奏,先介绍教学情境,再代入理论知识,以学生的领悟程度为主,改进教学策略。
(三)设置丰富的情境
        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生活情境的设置十分重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情境大框架,防止学生思维过度跳跃,脱离课堂的主题。例如,设置小组进行情境讨论,将每个小组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得出完整的生活情境设置。通过以上讨论所设置出来的情境,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加投入到课堂当中,学习效率可以大幅度提高。
三、数学中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字模型和数学概念,兴趣并不大,导致学习兴趣降低。所以,把生活中有趣的数学现象代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学生会根据自身感受进行学习,大幅度提升学习兴趣。生活中的新鲜事物有着不可定因素,对学生来说吸引力强。生活的事物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图形具体的呈现,例如,老师在解释“三角形的基本知识”时,可以把生活中类似三角形的物体向同学们展示,做到生活与知识相结合,详细分析其中的数学理论,使得教学方式更得体。
(二)强化了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在数学教育中引入生活情境将帮助学生理解理论,更容易记住其中的数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理解力。教师需要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推敲不同的授课方式,符合新课标教育理念。

教师根据学生的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来分析不同难度的数学知识,因此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学生可以更轻松地理解概念并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学习中的注意力。经过实践运用强化了对数学理论的理解,记忆知识的效率逐步提高。
(三)有利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
        生活情境教学法,生活与知识的紧密结合,影响学生对事物的兴趣程度。学生学习数学时,需要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处于不同知识层次上讨论,研究和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问题解决和问题分析。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大幅度得到提升。
四、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实践运用中的策略
(一)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合理利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学生会主动投入学习中,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大幅度减轻教师工作压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充分结合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开展教学工作。例如,教师在“统计”这一章节中,可以根据学生购买文具的过程展开分析。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工合作完成不同的任务,记录各自所需要的数据,最后完成统计表格的设计。通过这种情境模拟的教学活动,学生的生活代入感强,学习方式接近于生活,课堂态度便会有大幅提高。将数学知识转换为实践运用的过程不再枯燥乏味。
(二)设置相对应的实践教学
        数学本源自于生活,能在生活中得以体现,两者关联性强。生活情境教学法是在符合数学教学意义的前提下进行探究,小学数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将知识代入生活中实践运用,教师在设立生活情境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内。例如,在求算“长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长方形物体,测量它的长宽,运用公式算出面积。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要让学生主动找寻物体并动手测量,加深学习的印象。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实践运用不可缺少,不仅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还能提高动手能力。
(三)设立小组进行讨论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人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2]因此,生活情境教学法也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自控能力不足,多人配合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的指导。实践运用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合理运用知识。在符合生活情境的大前提下,数学新知识的学习,内容抽象难度较高,学生难以独立完成。教师先带领小组合作预习新的学习内容,按照实际生活中的事物,从而探索问题的根源。
        结语:将生活情境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此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正确选取生活情境的前提下,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探究性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小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步,数学恰好是注重逻辑思维锻炼的学科,教师需要发挥想象力,将探究生活情境融入数学课堂中。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推敲符合当代小学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汲取速率大幅提高,能独立巧妙运用于生活。学习过程中不断夯实数学基础,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能力,从而较好培养综合学习素质。
参考文献:
        [1]米玛.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75.
        [2]张秀丽.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青海教育,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