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定涛
湖北省老河口市张集中学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与重视。发达国家曾经走过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并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重要论断,为我们在新时代营造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有力思想指引。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各种污染物大量排放,造成了自然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了人类的共同呼声和人类共同的事业。为此,必须大力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中学阶段是每个人的思想道德观念与意识形态从形成到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化学学科和环境问题有着密切的相关特性。当前重大的环境问题基本都能和化学品的生产有着间接或直接的关系,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帮助他们建立可持续的发展观,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目的。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情。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环保意识;培养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自然资源遭到过度开发,各种污染物的大量排放,造成了自然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了人类的共同呼声和人类共同的事业。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已经牢固树立,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与重视。发达国家曾经走过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刚刚起步,理应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尽量减少污染,走一条发展与治理同步、以预防为主的环保持续发展的新道路。为此,必须大力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化学教育应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保护环境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摆上了国民教育的重要议事议程。而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思想道德观念与意识形态从形成到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化学学科和环境问题有着密切的相关特性,环保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无疑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情。作为中学化学学科老师,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化学教材中,有很多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的做法;
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许多教学内容与环境保护有关,我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就很注意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有机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例如,讲到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占1/5实验时,要告诉学生烟尘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做实验时要注意减少红磷燃烧产生的白烟对教室环境的污染;对作为大气污染物中的头两号“杀手”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我格外重点“照顾”,我在讲到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不仅注意尽量减少硫燃烧产生的毒气二氧化硫对教室环境的污染,还给学生讲清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气体主要来源、特性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同时介绍如何减少二氧化硫的产生及吸收处理含二氧化硫废气的原理方法。我在讲到第6单元CO毒性及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时,不仅注意改进实验装置减少CO对教室环境的污染,还给学生讲清一氧化碳的产生途径、特性及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危害,再由一氧化碳迁移讲解到各种“煤气中毒”的原因,介绍冬季烧煤取暖如何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教给学生如何安全正确使用煤气。讲到“煤、石油、天然气”时,我会给学生讲清煤和石油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CO和SO2严重污染空气,会产生大量CO2引起气候变暖,形成温室效应,会对地球环境造成严重后果,威胁着人类的生存。通过课堂上对环境污染危害的不断宣讲,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在日常做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环境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几乎每天都要做实验。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一方面,教师可以以环境污染物为实验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分析演示,让学生亲眼目睹污染物的严重危害,从而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例如,我指导学生测定雨水的pH、用二氧化硫模拟酸雨对树木和建筑物的危害等。当我实用到有有毒性气体(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时,就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毒气体排放。每次对实验结束后的酸性碱性得有害废液废物,交代学生不可随意倒入下水道,一定要放入指定容器废液缸中,这样既可减少对水源的污染,也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另一方面,化学教师在自己做演示实验或指导学生动手做实验时,也可以切身实地的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环保行动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做演示实验和指导学生做学生实验时要求做到以下几点:①.药品的取用要适量、节俭,不能浪费、超量。②注意节约用水,从实验用水到仪器洗涤用水、洗手用水、清洁卫生用水等,进而扩展到生活用水,再由节约用水扩展到生活中其他物品的节约使用。③制取物质时尽量控制和减少有毒物质的产生和排放。
三 、在化学课外实践活动中,加强环境保护教育
我经常通过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指导开展环境保护活动。例如组织学生测定附近被污染的河水酸碱度,到附近工厂进行污水排放观察,到污水处理厂参观污水处理过程;利用节假日到野外收集废弃电池,捡拾废弃塑料袋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当前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及其危害性,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我还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响应国家“蓝天行动”,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时刻牢记环保使命,节约能源(如节水、节电等),垃圾分类(如电池回收等),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如不用含磷洗衣粉、少用塑料袋等),教育学生敢于同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通过让他们亲自参与环保活动,使他们明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总之,利用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广大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越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把环保责任和义务渗透在学生的每一个毛细血管中,体现在每一个细节和行动中,不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为保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和蓝天,尽好环保的责任和义务,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苏孟霞《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