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顺
(延边大学 师范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行,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下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教学任务。而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是历史学科特征的最直接体现。只有从初中历史教学中就开始加强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才能真正有效带动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从立足教材,拓展补充课外史料;发挥问题的主导作用,有效设计史料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意识,进行多角度探索三个方面阐述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实证素养;培养
历史史料实证是指一种态度和方法,学生通过对获得的历史资料的辨别和分析来选择高度可信的信息内容,并使用这些内容来再现真实的历史事件。史料实证是学习和认识历史的独特思维,同时也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一种关键能力和方法。史料实证最能反映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被列为当前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当前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也为历史史料教学设定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实际上这也是对学生历史史料实证能力的具体要求。史料实证是中学生必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也是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毫无疑问,历史史料对于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历史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如何科学地使用历史史料进行有效的实证教学,真正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目标值得探讨。
一、立足教材,拓展补充课外史料
历史史料数量巨大,真实性难以区分。历史教科书中的历史史料都经过严格把关,并有详细的资料来源。通过在课堂上使用历史教科书中的历史资料,教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历史资料的真实性问题。因此,历史史料的教学必须首先以教材为基础。除正文外,教科书还设置了许多辅助栏目,它们具有激发兴趣,扩展知识,提供材料,促进思维,开展活动以及巩固和改进等功能。重视辅助栏目是历史史料教学的基本要求,充分利用辅助栏目是历史史料实证教学的前提基础。以“材料研读”列为例。本专栏不仅补充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而且通过选择相关论述或历史名著作为历史资料,充分反映了课本内容的丰富性。这部分史料是史料教学中史料的基本来源,有的甚至是学生需要掌握和理解的。在引导学生理解和展示材料的过程中,教师要逐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循证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由于篇幅所限,历史教科书不可能提供许多历史资料,教师需要进一步探索课外资源以补充历史教科书,做到以历史教科书为主,课外补充为辅。这就要求教师在丰富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提高其专业素质,收集历史资料并开发课程资源。除阅读传统意义上的历史著作外,教师还应广泛研究名家作品、学科的前沿发展信息、实时社会动态乃至野史。有能力的教师还应追踪资料来源,以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只有教科书史料和课外史料相互配合,才能相辅相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二、发挥问题的主导作用,有效设计史料教学环节
历史史料的教学是否有效取决于实证目的的实现,因此历史史料的选择和设置应发挥问题的主导作用。历史史料的选择是培养历史史料实证能力的准备阶段,关系到能否有效地开展实证工作。此阶段主要在教师备课过程中完成。在准备课程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收集历史史料以解决问题。在选择课外历史史料时,教师应以问题为导向。在保证历史史料准确性的基础上,一方面要选择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历史史料,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历史史料来反思其价值。历史史料的选择取决于是否有利于教学进度的推进,是否有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历史史料教学的设计应着眼于解决问题,采取师生探究的方法,使学生牢固树立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对历史史料进行解释、整合、分析和识别。
鼓励学生从历史史料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对历史史料的呈现,必须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层层递进。教科书中有很多历史资料,不能在课堂上一一介绍,教师应设置主线,通过整合教科书的历史史料,提取与主线相符的历史史料,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历史史料的能力,做到论从史出。此外,教师在引用历史史料教学时,一定要注意难度的适中。对于古文较多的古代史部分,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历史史料,并做好难懂字词的注音和解释,以方便学生阅读。如果难度过大就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起不到训练学生阅读历史史料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历史史料的运用不仅是对教科书内容的补充,其形式的丰富性和内容的扩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培养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意识,进行多角度探索
史料实证素养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历史资料,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并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见解的能力。为此,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独立收集历史资料的意识,提高他们辨别历史资料的能力。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历史资料,例如文件、图片、遗址等。引导学生了解收集历史资料的主要方式,例如图书馆、互联网等。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资料。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结合教材的重点内容进行分析和选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根据历史资料来支持自己的历史观点。培养学生历史史料的实证能力,提高学生区分历史资料真伪和确定历史资料价值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独立的归纳和总结,并选择可靠的历史资料。一是区分历史资料的来源和性质,看它们是原始资料还是二手资料。二是合理对待材料中的客观表达方式和作者的主观看法。例如,在学习“五四运动”时,为了让学生对课本中的“五四运动”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老师可以展示当时拍摄的照片、当时中国新闻报纸的报道和与事件有关的人们的回忆录,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历史资料角度分析和判断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提高他们历史史料的实证能力;其次,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对于相同的历史材料,不同的人在解释它时会有不同的看法,而同一人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它时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通过从多个角度分析相同的历史史料就更容易恢复历史真相。在从多个角度解释历史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们还学习了对问题的辩证分析,这对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很有帮助。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学习分析史料,更多的是学会一种能力。历史是多维的,恢复历史的真相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解释和验证。从多个角度思考历史史料是一种能力,它让学生学会如何辩证地看待问题,当面对不同的历史史料时,他们可以从容应对,并从不同层面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
参考文献:
[1]王树威 王福华.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35卷1期.
[2]黄冬梅.《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中史料及其运用的研究——以“鸦片战争”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3]当增扎西.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
[4]陈承印.论述史料实证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2020-10-16.
[5]韩萍.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J].华夏教师,2019-03-25.
[作者简介]:李英顺(1972-),女,黑龙江省宁安人,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