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政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阳第六小学,广东 惠州 516100)
摘要:以网络技术、通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促使各领域对其加以利用与再发展。信息活动为社会发展创造了巨大价值,但是其负面影响也很大,如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等,这些集中反映出信息活动上的道德失范或违法行为。对此,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人力资源,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与践行者,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成为学科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德育教育
引言
高中生正处于信息素养、精神发展与思维水平的稳定期。对此,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信息素养打下基础,强化学生在获取与加工处理信息上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学生的社会使命感与服务责任意识,促使学生成为社会上一个“有用”的人。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工作概述
首先,通过信息的获取方面地了解一般信息获得过程的情况。引用实例,进行深入的剖析,启发学生对信息的收获活动进行关注,引导他们从思想和技术方面获取信息,认识到消息的多样性和泛化,体验消息获得的过程、经历和体验,掌握消息获得的各环节,内化成个体的自然意识,收集值得自己利用的信息,解释有价值的消息。解决问题
其次,通过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与实践,掌握了信息获取、加工、管理和表达的基本方法,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思想交流,合作协助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问题;恰如其分地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了自我责任的承担,形成了与信息化社会相对应的科技价值观,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对学生道德的渗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再次,通过“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学习,明确了信息加工和表达的重要性。信息的加工和表达是信息处理与信息交换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信息素养的一种表现。在信息获取、加工、管理和表达的过程中,实现信息“再生”,发挥信息的价值,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加工的先进性,增强信息加工意识,内化信息伦理。
最后,通过信息管理的学习,培养了学生正确地认识信息管理,了解必要的信息管理,能够根据一定标准进行分类,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思想,提高了自己的运作能力,养成了乐于在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和技术的习惯,体验信息技术。生活与学习带来的方便。此外,通过网络技术应用的学习,了解网络对人类生活、生存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社会交流的影响。网络是我们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通过学习达到对基础知识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普遍认识,强化对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渗透网络应用中道德规范,丰富技术价值内容,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实践
(一)重视信息技术的德育教育工作
信息技术老师一定要强化网络道德教育,使学生摆脱网瘾和欺骗的影响。要教育学生具有网络自我保护的能力,具有网络安全防御意识,自觉滤掉网络诱惑和毒害信息,对学生的网络操作道德心灵进行净化和熏陶,引导他们有效正确,绿色网络。此外,信息技术老师要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网络运用方式,不沉溺于网游和聊天,严格抵制黄毒网络的侵害,形成强有力抵抗不良的网络信息。还要教育学生要掌握并遵守网络社区人际交往的规则和准范,正常友好的网络交往,正确运用网络给学习和生活带来方便,远离黑客,不破坏正常网络信息的交流,不破坏互联网环境和互联网安全。最后,信息技术老师要及时地向学生介绍优秀的、健康和符合学生特征的网络资源,有效地营造安全、绿色网络环境,引导他们有效地上网。
(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信息技术老师要加强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版权意识,远离盗版的侵扰,自觉使用正版软件,维护作者的权益,不非法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不经著作者同意,不随便复制或传播别人作品,严格遵循网络道德规范。同时,教师也从正版的软件思维教育中提升爱国的学生情感,多向他们展示中国信息技术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优秀软件,引导他们树立爱国的正确信念。
(三)落实信息资源管理的合法化应用
通过信息资源管理的学习,了解古代藏书阁、户籍管理,到近现代实体书馆、文件管理,再到数字图书馆、网上售票机构,在线学籍管理体系,人类社会信息资源的管理始终流长于此。通过选修课案例,对数据库的组成、表之间的关系和创建新查询表,在教学中合作,尝试操纵数据库,体验数据库功能,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强有力优势,养成好的数据管理习惯和良好意识,把学生视域推向技术后的信息思想和信息背后的价值。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精心设计教育教学活动,在课程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技术中学会以综合思维加以实践,潜移默化地展开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教育、文化教育与德育于一定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意志品质。
参考文献:
[1]谢莉锋.德育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2020(02):39-40.
[2]祁艳丽.德育教育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读写算,2019(24):36.
[3]甲宗励.德育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途径探微[J].高考,2018(2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