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高中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期   作者:李姗
[导读] 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中学生特别是农村高中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国家、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姗
        湖南省湘潭市第十八中学     411100

        摘要: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中学生特别是农村高中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国家、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网络、家庭教育的缺陷、不良风气的荼毒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对德育工作造成了一定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农村高中德育现状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思想道德 农村高中生 现状 对策

一、农村高中德育现状的分析
(一)网络环境衍生问题
        网络是把双刃剑。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基于网络兴起对教育的发展起着积极正面的作用。同时,网络也让学生们低成本地开阔眼界。但是网络上充斥着暴力网络游戏、低俗网聊、色情网站、甚至有指导自残、自杀的群聊。大部分中学生自制力较差,容易深陷其中。不仅使其由于过度疲劳造成视力下降、精神萎靡,也会影响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造成家庭关系冷漠。甚至,会使其情绪暴躁、变得暴力,甚至采取极端方式,对自身或者社会造成恶劣影响。据有关方面对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调查,“一些省市未成年人少年人犯管教所统计,少年犯中有70%以上受过不良文化的影响;暴力型和奸淫型少年犯中,有90%以上看过凶杀、暴力、淫秽录像和黄色书刊”。[1] 震惊社会的连杀四名同学的案犯马加爵,作案前就是从网上浏览了大量的暴力信息,并从中选择施暴手段、潜逃方式和路线。另外,许多缺乏自制力的中小学生由于过多地沉溺于网上游戏,以致学习成绩下降、旷课、逃课,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2]
(二)家庭教育的缺陷
        我们的中国是一个乡村人口占多数的国度。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量农村青年劳动力涌入城市打工,留下年老的长辈隔代抚养自己的小孩。农村高中大部分的学生是长大了的“留守儿童”。年长老人教育观念的滞后,容易导致农村高中生不良行为习惯不能及时得到矫正。其次,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也不能及时给孩子学习上及思想上的辅导。同时,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不再像从前那样贫穷。从小过惯苦日子的家长不愿孩子受同样的苦,所以在物质上无限满足,生活上溺爱,不让孩子做任何事。导致培养出不少穷人家的“富二代”。
(三)不良社会风气的荼毒
        近些年来,青少年的犯罪率居高不下。原因之一是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和不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便是不良社会风气的荼毒。飙车、打架斗殴、小偷小摸、抽烟甚至吸毒始终在校园外面徘徊,甚至开始向校园内部渗透。学生具有可塑性与向师性,一旦沾染不良风气,直接导致他们三观不正,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
(四)学校德育管理的局限性
        大部分学校德育目标宽泛、具有一般性。或者部分学校没有明确的德育目标。长期以来,我国德育过分地强调先进性目标,以至不能顾及普遍性目标的达成及巩固,正如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所说:我们的教育总是把目标定在天上,却不注意脚下该怎么走。[3]这直接导致学生学的说的一个样,实际做的一个样。另外,外界社会对学校的负面评价,对教师的包容性低。导致学校不敢管,造成管理的局限性。


二.针对现状的对策
(一)加强网络建设的管理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指出 : “要遵循网络特点和网上信息传播规律 , 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兴趣爱好 , 加强网上正面宣传 , 唱响主旋律 , 打好主动仗 , 为广大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网络游戏商应当有限限制未成年人的上网时间。学校应利用网络进行优秀品质的宣传,使网络发挥良好的教育导向作用。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提高教师的网络水平和素养,培养一支业务精的网络德育小分队。抓住网络德育的主动权,让互相网上优良的事迹、品质发扬光大,将不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不良信息扼杀在摇篮。
(二)通过学校教育来影响家庭教育
        适当开展家长教育日,促进农村家长对孩子的监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原生家庭对孩子影响不可估量。家长的一言一行。生活方式对孩子起着表率作用。学校可以在家长教育日当天对家长进行培训,组织家长定期交流心得,最后再反馈效果。提高家长对管理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求家长改变自身的陋习、以身作则。
(三)从学校内部扼制不良社会风气
        学校的无作为必定会助长校园不良社会之风。只有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主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才能扼制住不良之风;其次,在充分尊重、信任学生的前提上,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德育过程,并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和行为习惯;再者,疏导和关爱后进、叛逆学生,以真情换取真情,循循善诱,给学生以感化,杜绝社会不良习气的蔓延。最后,达到从学校内部瓦解社会不良风气的目的,建立一个关爱全体学生的和谐校园。
(四)建立德育目标细则,加强学生德育的参与度
        首先学校要建立可行可评定的德育目标。创新传统的德育模式。教育教学环境和教育教学对象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德育课教育教学改革切合实际,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找到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和切入点,结合学生的特征,引导学生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德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途径上尽可能多样化,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三、总结
        农村学生的积极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支持与配合。农村高中的学生们现在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学校德育工作非常有必要,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对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富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关注未成年人保护三大难点 ( 执法检查 ) ———全国人大常委会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法检查综述 [N ]. 人民日报 , 2003 - 08 - 27.
        [2] 刘好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困惑与对策——访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研 究 中 心 黄 志 坚 教 授 [N]. 中 国 教 育报.2004-04-27(3)
        [3]张荣伟.  我国基础教育“ 十年课改” 的反思 [J]. 课程· 教材· 教法,2010 (12 ):4 ,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