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期   作者:葛辉
[导读] 数学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相关技能与知识体系,对学生的继续学习与终身学习的开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葛辉
        安徽省宿州应用技术学校 234000
        摘要:数学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相关技能与知识体系,对学生的继续学习与终身学习的开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围绕中职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探讨关于项目教学法的实际应用活动的开展,着重从项目教学法本身与应用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为中职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理论层面的分析。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数学教学;实践应用
        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面向从初中群体分化出现的,通过培养职业能力而实现社会就业的群体,学生在校期间,不仅仅要开展常规的文化课的学习活动,还要根据自身选择的专业,学习对应的职业技能,以便更好地实现就业。因此,在开展诸如数学这样的文化课学科时,同样也要考虑到数学的应用性,结合教学方法的展开,实现有效的应用型教学活动。
        一、项目教学法阐述
        项目教学法,也可以称为跨专业课程教学,本质上就是指通过完成项目的形式,来实现对应教学内容的教学活动。而实际项目运行过程中,又涉及到了诸多的课程知识[1],因此,项目教学法,也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开理论化、应用化分析与实践的一种教学形式。具体到实践的教学活动中,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就是教师在衡量项目难度,确立项目内容后,将项目所为独立内容,交由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项目的内容完成度、责任情况、分工等均由学生个体负责,在项目完成后,教师针对项目完成过程及结果展开评价,指导学生认识问题,形成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有效提升。
        而具体到中职院校教学活动中来看,教学活动的对象具备两个方面的特性,一方面,学生年龄相对较小,缺乏项目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对于实际项目运行程序和工作程序步骤缺乏客观的认知,因此,在中职阶段开展项目教学法,往往是通过师生共同实施来实现,与此同时,考虑到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意义,一般情况下,项目教学法要满足以下八个条件。
        第一,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工作过程,要与学习内容有一定的关联性,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第二,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要建立在项目与课题的联系性上展开;第三,项目活动要与企业生产或实际商业经营活动有一定的直接关系;第四,学生在计划项目活动的同时,要兼顾学习行为,且要明确个人的学习行为;第五,项目活动中,要形成明确的、具体的、完整的项目成果,且项目成果要有明确的意义与价值;第六,对于学生来说,项目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应当由学生自己通过能力及知识储备来克服,可以适当寻求教师帮助,但是学生应当成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主因”;第七,项目的设置应当是具有一定探究难度的,具备一定挑战性,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认知规律;第八,在开展评价工作时,不仅仅需要对于项目工作成果进行评价,还要结合工作过程中学生所使用的学习方法、个体的表现情况等进行评价[2]。
        项目教学法的开展,可以通过五个教学阶段来是实现。第一是确立项目任务及内容,一般情况下,这一阶段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多个项目任务,师生之间展开互动讨论,从而明确项目的任务与具体目标。第二是制定计划,这一阶段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围绕已经明显的项目任务及目标,从自身的认知与经验出发,制定对应的工作步骤,促使理论计划具备了可操作性。第三是实施计划,这一步骤同样是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根据制定的计划,在小组内进行责任与任务的划分,展开工作活动,在已有的工作步骤中,形成具体的实施行为[3]。第四是检查评估,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是师生的共同讨论来完成,学生先对自己的工作内容进行具体的评估,尤其是对于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客观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师对于整体项目成绩进行评分,师生互动,共同讨论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修正。第五是归档与应用,项目的开展本身是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质的,因此,项目工作的结果应当实现在校归档,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教学经验,也对项目教学法的优化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二、在中职数学中的具体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数学学科中的具体应用,既要建立在项目教学法本身的特性与教学逻辑上,又要结合数学学科特性,形成个性化的应用策略,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导入
        中职院校的学生年龄,大体在15岁到18岁这一区间,学生虽然尚未具备完全成熟的心智,但是已经形成了较为强烈的自我认知意识,且相对处于叛逆期,因此,项目教学法的开展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特征与主体特性上,与学生的心理变化向适应,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通过项目教学法,实现教学目标。
        而中职数学课程是建立在初中数学的基础内容之上,加入了包括代数、三角、几何与概率的相关知识,通过教学,来实现对于学生包括运算、思维、空间想象、数形结合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与知识体系的学习,从而为学生继续学习与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在开展项目教学法时,就要将两者的特性相结合,实现良好融合,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流程的具体规划。在课前导入阶段,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相关教材为例,在学习“数学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这一内容时,首先教材教学内容设置的教学目标包括了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两个方面,知识目标是学生能够通过题目内容,实现对应数学知识内容的应用,进而解决问题,能力目标是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能够结合科学方法研究数学应用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4],因此,项目的设置要贯穿应用与生活要素,促使实践内容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其次,在上文中提到,项目教学法的开展,要与企业生产或实际商业经营活动有一定的直接关系,因此,教师从实际社会职业的角度出发,建立项目。
        所以围绕“数学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教师可以从“年金与利息”的相关内容出发,以不同银行实际的年利率数据为切入点,通过简单的计算行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年金、利息等概念,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性,并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展开深入学习活动。
        (二)项目开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情需求,教师在明确设定项目主题时,就需要进一步对项目开展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落实。首先是通过引导,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活动小组来完成对应的项目任务,其次,要观察小组中的分工情况,必要时进行调整,以提高合作效率[5]。


        具体到实际中,如教师提出“对于某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了资金缺口,急需十万元的流动资金来进行周转,而财务公司则能够提供这笔贷款,但贷款的年利率为10%,但是财务公司提出,需要每周复利计息,才同意放贷,那么在这一要求下,企业在实际生活中,最终支付的年利率是多少?”针对这一问题,形成项目研讨,如可以采用哪些知识、哪些公式,将其罗列出来,作为解决项目内容的“工具”,然后通过小组的讨论,尝试进行项目的解决。
        需要注意的是,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科目本身的理论性与逻辑性是相对较强的,对于同一问题的解答,并非只有一条路径、只有一种方法,因此,教师在引导小组展开项目实践活动时,要注意多样化的尊重,不刻意强调某一种解决方式,而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建立在自己对于概念、知识的理解下,形成对于问题的分析和探究。
        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构建出不同的教育学情,无论是任何教学方法的开展与落实,都要与实际学情相结合,才能够达到较好的预期效果,只一味“纸上谈兵”是不行的,如上文中提到的项目案例,对于整体学习能力较差,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来说,对于内容的分析与计算可能就会由于某一知识点不清晰,或对于概念的不理解而“原地踏步”,教师可以尝试将问题简化,以更加简单的形式呈现,让学生来实现项目探究的过程,从而促使学生在能力与学习信心上,都得到一定的“补充”。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展开,其一学生的自主评估,其二是教师的整体评估。
        在学生自主评估的过程中,教师要展开引导工作,引导学生评估哪些内容,如何审视并重视自己的问题,从而得到进步。评估的内容与方向同样是多样化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评价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小组互评的方式来完成这一阶段的自我评估,或在小组内部,通过组员对于个人的具体表现与实际成果,进行具体评估[6]。
        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专门空出一个课时,要来邀请学生,进行项目成果展示,促使学生能够重新梳理并回忆整个项目实践过程中,项目中的知识体系应用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于知识的巩固。在项目成果展示阶段,教师可对于学生的具体表现、称述内容及最终成果,展开教师的整体评估工作,对学生学习态度、理论知识基础、能力、等多方面展开评价,实现对于学生的引导教育工作。
        在教学评价阶段,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其一是教学评价语言的积极性,一方面对于中职学生而言,由于年龄整体偏小,自我认知又较为强烈,因此需要积极的语言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趣味性,更加长期的、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另一方面,这一阶段的学生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需要教师多开展正面积极的鼓励,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学习上[7]。其二是教学评价的内容一定要全面,教学评价不单单是对于项目成果的评价,评价的内容还应当包括学生的理论知识考核、逻辑框架分析、分工合作中个人与团队分别的完成情况、学生的学习态度等等,都应当是考核评价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要积极的运用这些要素,多角度的展开教学评价,以取得更好的评价效果。
        (四)归档应用
        归档应用是很多教师在开展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活动时,容易忽视的一点,实际上,项目教学法开展的前提,就是通过设置项目,促使学生能动的开展实践活动,形成一定的项目成果。因此,无论是学生自主探索,还是教师引导,本质上都是对于教育活动的实践探索,是推动教育发展中的一个要素,因此,项目成果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归档整理的价值与必要性。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对于教学流程与成果进行总结归纳,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积极的围绕学情进行问题分析,便于后续教学活动的调整与规划设计[8]。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教学成果的归纳总结,分析学生在实际学习活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于学情有更加客观的把握,更利于个性化教学活动的展开。
        除了对于项目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外,还要进一步强化其应用性,项目成果本身就是对于项目课题探索的理论结果,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的,而如何进一步发挥应用价值,则取决于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发展路径,如针对上文中“年金与利息”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进一步引申出关于“税收”、“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的区别”等相关的概念[9],并围绕这些引申概念,做出对应的数学教学活动,以此来拓宽教学内容,同时也强化学生对于项目成果的应用。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一点在于,教师来结合项目成果,形成深入应用型教学时,要形成较强的时代性,教学内容与当下时代内容相结合,对于学生就业与社会经验有一定提升与帮助,同时还要注意内容及形式上的创新,不照搬过去的教学内容,从而促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提升个体能力,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职业化人才[10]。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既是理论知识,又是实践工具,是人们生活生产必不可少的内容,对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尤为必要,而建立在中职院校特性的基础上,数学教学又需要与生活联系,强化数学教学的应用性,全面实现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本文仅围绕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与分析,望广大相关教育工作者能够进一步展开深入讨论,提出更多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元.企业新型学徒制背景下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2020(11):55-56.
        [2]王菲菲.现代教育技术在项目式教学法中的应用研究[J].校园英语,2019(01):57-58.
        [3]黄宗玲.试析项目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2019(21):79-79.
        [4]王玲.项目式教学在民办高校专四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知识经济,2020(24):132-133.
        [5]王琼.分层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2020(09):69-69.
        [6]刘建新.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浅探[J].教育现代化,2019(10):211-212.
        [7]隋中合,李庆莲.体验式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教育(海南),2020(24):68-70.
        [8]吴青青,陈涛.项目教学法在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23):211-211.
        [9]常明亮.项目教学法在数控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9(05):51-51.
        [10]战祥新;郝世勇;唐婷.“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式在士官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3):254-2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