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孔竖笛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期   作者:曹燕
[导读] 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个体的形象思维,促使学生创造、创新、个性的发展
        曹燕
        江苏省苏州市金阊外国语实验学校 215000
        摘要: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个体的形象思维,促使学生创造、创新、个性的发展。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围绕八孔竖笛的教学活动开展,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让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够进一步得到发挥。本文以三个方向为切入,即多种选择、合作意识、展示舞台三个方面来进行。
        关键词:八孔竖笛;创造性思维;教学活动
        引言:
        创造性思维是当今社会对于人才思维能力的一个具体的要求,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则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来实现,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其中的一种重要途径,而八孔竖笛本身小巧轻便,适合开展教学活动,且音色优美,能够与其他乐器进行合奏,无论是对于音乐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还是对于学生来说,形成创造力的培养,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一、多种选择
        八孔竖笛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开展,可以与歌唱教学、音乐鉴赏等方面进行多种选择的结合,均可开展音乐课堂,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创造性。
        如在与歌唱教学进行结合时,可以通过应用八孔竖笛伴奏来实现,如在学习一些歌曲时,考虑到学生的音域与年龄,如部分学生处于变声期的情况,就很难演唱一些高音内容,为了确保学生的音乐参与,就可以通过竖笛演奏,来降低难度,从而给予学生一定参与感。
        如在与音乐鉴赏课进行结合时,教师则可以改变教学的重点,如通过让学生学习乐曲的片段,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音乐片段,而这一过程中,学生还能够学习部分八孔竖笛的技巧,如双吐技巧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乐感的强与弱[1]。
        此外,教师还可以不拘泥于音乐教学本身,实现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如语文学科中会涉及到很多古诗词的学习,教师可以将其中的内容作为教学课件,配以音乐,让学生在音乐演奏中,进行朗诵,从而在良好的音乐氛围中,形成对于作品的深刻理解,从而也能够更好的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实现先创作再填词的创作过程,让学生借助对于音乐作品的文学情感,感受对于文学与音乐之间的魅力结合,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二、合作意识
        音乐乐器的学习,显然不单单是独奏就能够完成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实现独奏的学习,也要尝试开展合奏的学习,对于八孔竖笛而言,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以三人为一组,然后让学生吹奏一声部,由此配合,从而形成节奏、和声上的配合与变化。


        而通过乐器上的合奏,学生之间形成了相互合作的调试,学生能够相互感受到彼此之间的魅力,从而实现对于相互之间创造力的激发[2]。
        需要注意的是,乐器合作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个人能力,教师要强化对于这一阶段中教师的引导行为,如学生吹奏不同声部时,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就完全无法呈现出具体的音乐效果,也容易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很难在具体合作,推动创造力的爆发。因此,教师要形成对于小组合作的具体引导,充当“指挥家”的角色,促使教学活动的开展,得到有效落实,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快乐,从而实现教学效果。
        三、展示舞台
        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与培养,不单单要从教学活动本身来入手,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展示舞台空间,让学生能够尽情的展开想象力,从而促使学生得到能力上的提升。
        展示舞台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如教师在课堂内,引导学生应用八孔竖笛,展开模拟舞台,如每一学生用八孔竖笛,演奏一种“春天”的声音,如“小鸟鸣叫”、“清风微抚”、“快乐的上学”等等,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逐渐与其他人的模仿声音融合在一起,形成速度、力度、合奏上的配合,学生基于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逐步结合,创造思维得到提升。
        教师也可以专门设置主体的音乐会,来给学生一定的展示空间。如在一定时间段内完成教学活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举办一个与之对应的作品音乐会,并形成作品展示。如教师根据学生器乐学习的深度,从易到难安排分组,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全面参与进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深刻体会并获取成就感,进一步为学生的创作意识激发奠定基础。整个活动可以在班内举行,也可以以学校为整体依托开展,形成不同的教学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展示舞台并非唯一的教学方式,但是通过舞台展示,一方面,能够较好的借助现代化教学媒体资源,让教学活动的开展更进一步充满趣味性,另一方面,学生的实际情况也能够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来,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让教师能够进一步完成对于学习个性化的指导。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八孔竖笛教学活动的开展,为音乐教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进一步为学生个性能力的提升创造了新的环境,但是如何具体应用,还要与实际学情结合在一起,一方面,学生之间存在具体的差异化,另一方面教学开展存在一定的个性,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施展“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促使教学活动得到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吴秋萍.八孔竖笛教学方法与体会[J].神州,2017(21):111-111.
        [2]潘朝阳,李如密.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活动的形式美探析——以八孔竖笛教学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9(10):98-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