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黎明
深圳小学
【摘要】以真实生活实践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劳动习惯为目的,创造了一个真实的劳动场景,将环保意识的培养融入其中,以劳动实际指导生活。
让学生在体验拆解废旧玩具的过程中,激发劳动兴趣、提升劳动能力;在玩具部件分类中,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方法,增强环保习惯与意识;在玩具零部件再利用中,感受劳动创造价值。
【关键词】真实生活;劳动教育;劳动素养;环保能力
一、课题生成
三年级的孩子,正是对电动玩具感兴趣的时期,由此也产生了很多的玩具垃圾,这种现象在深圳尤为普遍。废旧电动玩具大多是由塑料和金属制成,并装有电池,直接丢弃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尤其是玩具中的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巨大。于此同时现在不少孩子不想劳动,缺少动手实践能力,缺乏劳动意识。为此,基于《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设计并开展了废旧电动玩具拆解一课,该课包含了废旧电动玩具拆解、玩具拆解部分分类、玩具零部件的再利用,不仅可以落实创造性劳动,而且可以贯彻学生日常生活劳动。让学生在体验拆解废旧玩具的过程中,激发劳动兴趣、提升劳动能力;在玩具部件分类中,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方法,增强环保习惯与意识;在玩具零部件再利用中,感受劳动创造价值。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愿意动手,有一定劳动热情,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剪刀、刻刀、扳手等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有了一定的劳动工具使用经验;
在深圳文明城市建设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在处理此类玩具垃圾时,明显存在操作技能不足,实际操作与环保意识脱节的现象。
三、教学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强调“创造性劳动”,废旧电动玩具的拆解旨在让学生“学中做”“学中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技术实践、技术实践、手脑并用,提升创造性劳动能力,加强劳动意识,培养环保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
1.学会借用螺丝刀,安全正确拆解废旧玩具;
2.养成在劳动中动手、动脑好习惯,增强合作意识和环保能力;
3.通过亲自实践,体验劳动的快乐,初步感受劳动创造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借用螺丝刀,安全正确拆解废旧玩具。
四、教学策略
基于未来世界公民所需要的学习素养和能力,基于劳动劳动学科实践性特点,将采用探究式、体验式学习法,教师分解示范,学生动手模仿,引导学生直接体验观察、猜想、拆解、分类、创造的全过程;采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指向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
五、课时设计
本课例的课时设计为1课时(40分钟)。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意义
1.我来谈论
谈论:视频播放学生直接将废旧玩具汽车扔进垃圾桶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谈论此类行为是否正确?通过讨论,学生发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我来猜想
教师出示一辆废旧的小汽车,学生观察废旧玩具汽车结构,并猜想这辆汽车身上会产生哪些种类的垃圾。通过猜想,初步了解玩具电动小车的制成材料。
(二)淬炼操作,探究实践
1.劳动准备
材料准备:每人一个废旧电动玩具。
工具准备:人手一套螺丝刀,每组一张垃圾指引图。
安全准备:在操作前一天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给学生发信息,配合教育。
2.安全教育
强调工具的使用规范,进行劳动安全教育。
①不可以拿螺丝刀的下位;
②不可以拿着工具对着别人;
③按老师讲的方法正确使用工具;
④不可以乱划桌子、门等。
3.实践操作
①学习螺丝刀使用
先认识螺丝刀再进行使用示范,老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模仿学习。
A.一只手摁住玩具,手与螺钉保持一定距离;
B.另一只垂直握住螺丝刀,将其切口吻合在螺钉里;
C.用力适当,逆时针旋转螺丝刀;
D.切勿用蛮力掰拆玩具,以免受伤。
②体验拆解玩具
先了解拆解电动玩具的方法,再进行具体操作。
A.先拆电池;B.再拆无螺钉固定部件;C.最后拆螺钉固定部件。
【设计意图】
此环节创造了一个真实的劳动情境,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我来判断、我来猜想、我来拆解三个活动。重在学习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进行安全劳动教育,使学生在淬炼操作中强调规范意识、注意细节、学会合作,关注工匠精神的培养,并将环境意识的培养融入其中,以劳动实际指导生活。
(三)分类指引,探究实践
1.我来分类
(1)分类标准
深圳市新的垃圾分类标准:
A.可回收垃圾。表示适宜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的生活垃圾,包括废弃的玻璃、金属、塑料、纸类、织物、家具、电气电子产品等;
B.厨余垃圾。表示容易腐烂的食物残渣、瓜皮果核含有机质的生活来及,包括家庭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其他餐余垃圾等;
C.有害垃圾。表示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且应当专门处理的生活垃圾,包括电池、灯管、家用化学品等;
D.其他垃圾。表示除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垃圾。
(2)实践操作
根据深圳市垃圾分类标准,设计了如下垃圾分类指引图,小组需合作在指引图上进行玩具垃圾分类。
2.我来展示
展示小组劳动成果,对照垃圾分类标准,判断分类是否正确,交流改进意见。
【设计意图】
此环节为学生创造了直接体验玩具垃圾分类过程的机会,重在感受劳动的快乐,初步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与方法,积累垃圾分类的实践经验,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升环保能力。
(四)拓展延伸,成果推介
1.巧动心思,变废为宝
在完成玩具垃圾分类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分类投入垃圾箱。在这个过程中,我细心的发现学生有些许不舍。于是借机引导学生:拆下的零件难道都是垃圾吗?我们能不能巧动心思,变废为宝。顺势让课后请将拆下的部件带回家进行创造性劳动。
【设计意图】
劳动作业的设计使技能学习由校内延伸至家庭,从课堂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