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期   作者:陈法良
[导读] 中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神圣的使命
        陈法良
        广东省龙门县永汉中学    516800
        
        摘  要:中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神圣的使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使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为此,必须坚持立德树人为目标,在广大学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关键词:中学生  教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属于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有怎样的价值观念,就会有怎样的行为,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制约和导向作用。2014年5月4日,习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提出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就是强调青年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走好人生的路 。
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学生的重要性
        (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当今世界,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呈现激荡之势以及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带来思想文化多元的新特点,在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加强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当前中学生的思想现状所决定的。当前,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容易形成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念,从而导致价值观念模糊乃至扭曲,混淆了善恶,颠倒了荣辱。因此,对广大中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走出迷惑,走上正道。
        (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我们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我们要培养的不是只会考试的机器,而是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立人必先立德,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阶段,身体上不能缺钙,尤其精神上不能缺钙。中学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是思想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抓好了这一时期学生的思想教育,也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管住了学生的未来。中学阶段必须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社会意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中学生的精气神。
        (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未来合格接班人的需要。

学校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品格,涵养道德情操;有利于引导广大中学生自觉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报效祖国,无私服务社会,艰苦奋斗,在实践中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育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一)坚持价值引领
        1、坚持榜样激励,善于运用典型人物、先进事迹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引领激励学生奋勇争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既要大力宣传为国家、为民族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及丰功伟绩,同时也要广泛宣扬平民英雄的先进事迹,在学生中奏响时代主旋律,让英雄的光辉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追星”,从而减少“流量明星”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价值引领作用,教师在课堂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更要结合课堂进行价值观教育。尤其是要利用好班会这一重要的思想教育阵地,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或思想大讨论活动,使学生受到正面的积极的教育。
        3、重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充分利用板报、墙报、校园广播等载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在校园时时、处处得到熏陶,受到正确价值观的的指引。
        4、抓住重大纪念节日、重大事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未成年人牢记历史、缅怀先辈、学会感恩、铭记责任,自觉增强国家观念、爱国意识。
        5、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及革命传统教育,深入开展优良家风继承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传承优秀文化,锤炼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进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二)坚持个人实践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读书先做人,做人先做事,坚决不喊口号、只干实事,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2、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志愿活动。常态化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照顾孤寡老人、社区宣传、环境保护等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自我的狭小天地,关爱弱势群体,奉献国家与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做一名合格公民。
(三)坚持打造一支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队伍。
        教师的使命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的成长。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品德高尚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加强良好品德的自我修炼,坚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争取成长成为“四有”好老师。另一方面,学校要利用各种形式(如校本培训、主题会议等)在广大教师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努力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引路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学校是重要的教育阵地,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我们尤其要重视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当前,我们学校教育正需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断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不断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情感,社会观念,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