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省西安市 044000
摘 要
本文是以俸正杰的《浪漫旅程》系列作品为探讨点,讨论与俸正杰相关的艳俗艺术中“艳”的艺术特征。“艳”是艳俗艺术中的一种形式特征,文章讨论这种特征是如何表现在俸正杰《浪漫旅程》系列的创作动机(选材)、表现手法和画面用色中。文章还通过绵竹年画的夸张色彩特征对俸正杰作品的影响,同时通过同为艳俗艺术家的罗氏兄弟和俸正杰对于艳俗中“艳”的不同运用与理解的分析以及俸正杰与野兽派马蒂斯的《红色的和谐》这幅作品中色彩运用的不同的表现来展开讨论,最后结合艳俗艺术中的艳来阐诉对自己作品中的艳的运用。
关键字:俸正杰;色彩;题材;表现手法
第一章 绵竹年画色彩对俸正杰的影响
第一节 绵竹年画的色彩
我们要讲到俸正杰的色彩不得不提到绵竹年画,绵竹年画出生地在四川地区(俸正杰是四川安岳县人),它作为四川地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保护遗产具有很浓厚的民间美术文化。绵竹年画色彩上使用的都是鲜艳明快的颜色,同时作品画面上呈现的颜色都是高明度,高纯度的颜色,所用到画面颜色也是非常绚丽比如桃红色、佛青(近似兰原色)、血红色、青绿色、金黄色等颜色,这一类的颜色正是贴合了中国传统对于过年这个盛大的节日的氛围也表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的向往和希冀。绵竹年画通过色相和色度的对比,使画面表达直接、刺激,充满单纯而强烈的民间特色。绵竹年画颜色单纯而绚丽,浓厚而明亮,对比强烈而和谐,画面表达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
第二节 绵竹年画与俸正杰作品色彩的关系
在谈到在对于“艳俗”的色彩喜好时,俸正杰说到:“我出生在安岳的一个小农村,小时候过年家里都会买很多的绵竹年画,然后要换花花绿绿的新被子,后来我去外地读书,偶然看到有人卖年画,忽然童年的记忆全被勾起来了,于是开始尝试用类似年画的夸张色彩来画油画”。可以说他小时候的色彩观是被绵竹年画艳丽的颜色所构建起来的,对他来说童年的色彩是他所需要的,所怀念的。绵竹年画中艳丽夸张的色彩给了俸正杰很大的冲击,让他找到了自己想展现给观众的艺术。所以俸正杰的创作中吸取了绵竹年画的色彩元素,在用他的绘画方式去重组属于他自己的色彩世界,民间绵竹年画与时代流行色彩巧妙运用和转换形成了他自己作品独特的绚丽浮华的色彩风格。逐渐的使他的作品更加的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艳俗艺术。所以就有了我们今天下文说到的关于俸正杰《浪漫旅程系列》中色彩运用的分析。
第二章 俸正杰《浪漫旅程》中的艳
在我们看到一件艺术作品的时候,我们第一个最先感受到的就是这件艺术作品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包括色彩,构造和表现手法等。我们既然要讨论俸正杰的作品我们就必须要要论到他对于色彩的运用,因为对于他的作品,给我们的第一直观的感受就是色彩上的,之后我们才会去讨论有关于他要表达给我们的思想情感。而关于色彩上的冲击感,俸正杰更多的是以各种形式的”艳“去呈现给旁观者他对于生活的的感受和最近的情感。本文的重点就是围绕着俸正杰《浪漫旅程》系列作品去讨论俸正杰在艳俗艺术中对于“艳’的运用与理解。
著名的策展人栗宪庭在谈论到俸正杰的艺术风格时说到:“俸正杰的粉红粉绿的转换具有时尚和象征意味的色彩,他创造了一个消费文化的经典。这个经典是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中对于大红大绿,喜庆的色彩的追求;也和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月份牌年画那种造型一脉相承,并且逐渐降这种对于色彩夸张的使用融入到当代的感觉中去。”对于俸正杰的成功,栗宪庭认为,这在与艺术家对于中国今天畸形的时尚和消费文化观念的审视——爱其漂亮的外衣痛恨其肤浅的内在的矛盾。这一矛盾也在俸正杰的作品中被展现成有着一面面苍白的面孔和性感丰唇的女郎,这些特征仿佛变成了充满观感享受的当代中国人的心理肖像。关于新婚纱题材的《浪漫旅程》系列,图片中画的是身穿中国传统服饰的一对新人,服装颜色搭配的是大红色、蓝色,深绿的大面积颜色,人的肤色整体成红色病态的颜色。色彩的搭配诡异的和谐,颜色的未调和、高明度和高纯度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绵竹年画对于俸正杰的影响更多的是体现在他对于色彩的运用上的。特别是他形成自己的创作理念之后更是将传统的年画色彩更加毫无附加的夸张的展现在自己的创作中,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节 题材中的艳
《浪漫旅程》系列作品的选作题材是新婚情人的婚纱照为主题,俸正杰画面中的情人模仿那个时期的明星的穿着或者是贵族的打扮,人物笑容虚假浮华并不自然,俗气的服装,矫揉造作的姿态,整个画面显现出一种滑稽可笑的感觉。浮华艳丽的画面反衬出大众盲目的虚荣心和内心的迷茫,从而产生出暧昧,荒诞,调侃,幽默,反讽的意味。这样的作品有点类似民间年画或者商业广告的作品,创作题材中的“艳”主要指向是商业文化和精英文化下世人的浮华艳丽,世俗虚荣的审美情趣,以及对大众简单肤浅,无思想地模仿流行时尚但是骨子里还是难以摆脱的农民特质的反讽。
第二节 表现手法中的艳
俸正杰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他所学的是传统的学院派绘画知识,但从他的创作上可以看出他极力摆脱自己所学到的传统绘画技巧,特别是学院派各种惯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同时也摒弃了关于传统艺术里有的高雅,纯正,严肃的艺术品位,回到最原始的对艺术的思考,他在艺术方法论的层面上不丧失艺术的独立性,又要从各个方面建立高雅与低俗表达在他的作品中。
同时艳俗艺术家们都以民间工艺作为创作媒介,最要因为工艺的材料使人产生精致、柔和、喜庆、鲜艳的“艳”的审美心理特征,因而艳俗艺术在表现的形式手法上广泛的借用民间的各种“艳”的艺术样式。除了油画作为表现载体,还采用如陶瓷、漆画、摄影等艺术表现方式。
在俸正杰的《浪漫旅程》系列作品则采用油画材料,同时在绘画手法上也是大量借用绵竹年画和宣传画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更为夸张与放大画面的某些特征,比如《浪漫旅程》系列表现的是城市流行的婚纱照为了迎合女士们爱美的天性,采用了磨皮般的摄影方式,恰到好处地把好与不好的肌肤放大到光滑和柔美的质感。而俸正杰画笔下,那些时髦女郎的肌肤更是被放大到光滑的像磨皮的红香肠。最后画面也是的形成了一种类似于月份牌、新年画,宣传报的喜庆风格。
第三节 色彩中的艳
色彩是一种直接感观的视觉效果,是人们用眼睛认识世界传递信息的视觉语言。色彩中的有一个部分代名词就“艳”,而艳顾名思义就是指色彩鲜明,艳丽,艳治,鲜艳的颜色。色彩中的“艳”在俸正杰《浪漫旅程》系列作品中运用可以说发挥到极致。前文也说到过俸正杰在色彩灵感是吸取来中国传统的民间绵竹年画在造型上的淳朴,色彩上的艳丽、大胆、夸张。他利用到颜色中的大面积的红绿对比,形成一种大红大绿、滑稽的画面效果,用笔细致,大色块的平涂的方式,使颜色鲜艳、明亮、刺激的直观视觉效果。 《浪漫旅程系列3》色彩的“艳”主要表现在,画面中的大红为主调,浅蓝色、明黄色、浅绿色的颜色为复调搭配在一起没有其他的光源色和环境色可以说画面的色彩不协调,使画面非常艳丽,颜色的搭配也让人感觉很俗气。同时运用很纯粹的颜色倾向,未调和,高明度和高纯度的颜色,使用强对比的色彩原理。给人一种像开了一盏白织灯直视它感到很刺眼,看久了很眩晕强烈的视觉感觉。这种视觉效果可能更好地迎合了俸正杰其创作理念。
第三章 同类型艳案例分析
第一节俸正杰《浪漫旅程系列6》系列与罗氏兄弟《油画欢迎06》
俸正杰和罗氏兄弟(罗卫东,罗卫国,罗卫兵)都是艳俗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碰撞”是在1996年4月的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举办个展《皮肤的叙述》,连同4月在京举办的其他两个群展《大众样板》、《艳装生活》和6月的罗氏兄弟个展一起,被称为“艳俗艺术”潮流正式浮出水面,也是从这一时期后俸正杰开始创作《浪漫旅程》系列了。本章节主要对他俩同是油画材料的《浪漫旅程系列6》和《油画欢迎06》从创作题材不同的寓意,用的不同的表现手法对读者提供一个怎么样的思考和和画面反馈,同时也对两幅作品色彩运用与画面的氛围进行一个对比和画面分析。
(一)创作题材和画面寄意的分析
《浪漫旅程系列4》和《油画欢迎06》从题材上分别是,一个是关于新婚纱照的题材主要以反讽的意味,另一个是选用民间象征多子多福,恭喜发大财的胖福娃对现实进步的认同与对世俗的赞美。虽然罗氏兄弟题材的内容与俸正杰的题材内容是不一样的,但他们对于事物表达方式是完全相反的一种态度,虽然他们的作品的题材上都表现出了艳俗的意味,但是《油画欢迎06》的内容主要想表达对于西方文化的侵入和人们对于西方文化的过度追去表现出了积极的由衷的欢庆和彻底的开放的心态,他们用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各种流行文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世界的丰富内容。更多的是去过分的夸大外来的文化和当下流行的元素而《浪漫旅程系列4》是讽刺当下流行的新婚纱照,艺术照等摆拍没有灵魂的照片为题材,拍摄过程中大多都是按照既有的的模式摆拍,在摄影师助理的摆弄下娇柔做作,全然没有了爱人之间的自然亲密的流露或是真实的自己,而是千篇一律的姿势和固定的表情,表面效果成了最为重要的因素,而图片中的人物已经是次要的了。两人都是艳俗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从选材到画面表达是完全不同的风格,给读者带来的感受:一种是给人一种夸张、怪异 、异的感觉:另一种是给人很欢乐、喜悦、可爱的画面效果。
(二)作品色彩运用与画面气氛对比
前文提到的两位作者都是深受民间美术的影响,浓烈艳丽的色彩可以说是整个民间美术的色彩特征,在民间美术色彩种类大多以红、绿、黄等璀璨、绚丽、鲜艳的颜色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望。在他们的这两副创作也采用到了大红,绿色,蓝色的颜色为画面色彩的主要结构。《油画欢迎06》大红色分部非常之多画面的三分之二都是红色,绿色的叶子分部恰到好处很好的破开了大面积的红色,与红色形成对比。但与《浪漫旅程系列4》放在一起它没有《浪漫4》画面色彩冲击强烈。《浪漫4》画面有意夸大了男女幸福的表情眼神,有种幸福过头的痛苦感,人的肤色整体成红色病态的颜色,背景都引入了世界公园中的氢气球等元素作为背景给画面营造出另一种特别的气氛。而《欢迎06》主要是由8个年画娃娃为主角生动、活泼、可爱的画面感,背景则是由浅蓝色的蓝天还带着云层还有蓝色的小猪,清新中带着一丝俏皮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第二节 俸正杰《浪漫旅程系列6》与马蒂斯《红色的和谐》
本章要讲述到野兽派的马蒂斯作品中的《红色的和谐》与俸正杰《浪漫旅程系列6》色彩运用上的共通性和区别性。马蒂斯是野兽派的代表画家,对于野兽派的绘画宗旨最重要的是色彩,强调色彩的对比,大胆使用纯色,敢于突破形体的拘束,追求强烈情感的表达和个性的解放。而俸正杰在《浪漫旅程系列》中体现他对色彩的追寻和突破自身,给予那些颜色怪异的色彩明暗关系,他对一切自然肉体色调排除是他的不同之处。马蒂斯与俸正杰的作品虽然都是使用了大胆夸张的颜色来表达,但是他们却在画面上表现的不一样。
(一)色彩的处理与画面质感的比较
马蒂斯在《红色的和谐》的创作上,他进行新的探索,把透视法彻底抽掉,以饱满的色彩来展现一个充满对比色的图案世界,橙与蓝、黄与紫、红与黑。?画面明丽和单纯,作画追求平面和造型,色层薄而鲜,线条流畅并运用阿拉伯式样图案,因而装饰味道浓重。而俸正杰在《浪漫旅程》这一系列带着腻味和平滑的笔触,也是以饱满的色彩来展现一个充满色彩对比的世界。与马蒂斯不同的是他的色彩取材于民俗文化中的年画,传统的年画表现的是农民在家中庆祝春节的场景。但实际上他用的颜色更鲜艳,更现代,更接近于流行文化和广告。形象的塑造也非常不传统,更激烈,富于强烈的表现力。在这个阶段他将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了,使得我们看待俸正杰作品的时候给我们展现了更多的怪诞和夸张的感觉。
第四章 本人创作对艳俗艺术中的艳运用
第一节选题的原因及意义
色彩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情趣,一个人一旦失去了对色彩的感知能力那他眼前的世界是黑白的、寂寞的、充满着恐惧,所以色彩在我们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角色,我们离不开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也离不开色彩。对艳俗艺术的初识是在与导师谈论中提出的,刚开始对于艳俗艺术这一词汇本人还是很陌生的,通过后来的深入了解艳俗艺术是一种艺术潮流和社会倾向,他是一种夸张的形态,以中国民间习惯接受的强烈色差及抽象变异手法,借用看似不符合事物逻辑的构图手法,让我们去感受到这个物欲横流,丧失人性,以及日以继日糟蹋着公共道德的小家至上的社会。从艳俗艺术本人结识到了俸正杰先生的创作,欣赏可以说是遇见了《浪漫旅程系列》作品,可能本人是个俗人,一个传统的中国人被他的这系列作品的色彩深深吸引,绚丽夺目,本人感受到他的色彩很“疯狂”,很刺激。他的色彩符合了我对创作的想法初衷,以及想在毕业的时候尝试运用一些夸张的手法去表达画面,这种创作思想强烈的艺术。
第二节创作过程中的感悟
通过本次的《这就是爱情?》创作后,本人觉得艺术创作很难,不是你想到什么都能创作出一幅符合主题的创作,有时想法很多像天马行空但思绪都是零零碎的,想要迫切表达的东西也很多。但是要真正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作品呈现给大家却非常困难。自己很多想法都不能构成一个立体的系统形成一个好的作品。对俸正杰的艳俗艺术的大概了解发现艳俗艺术的创作题材太过于符号化了,就像贴上了标签的艳俗艺术表达语言都是美女、鲜花、罗卜、白菜、天安门等创作的首选。感觉艳俗艺术像是被框住了,束手束脚的,因此我的创作了《这就是爱情》,我一开始的想法以相亲的题材创作讲述相亲两方父母以及男女的直观表情和所谓的门当户对的条件,创作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并不想把这幅画框住给他上个锁(内容是相亲)。所以画面中一群人围着一张铺着红色东北花布的桌子,但桌面上什么都没有,每个人的神态都不一样。或许有盘棋在博弈,或许是场生意谈判,或许是一场交易很多种可能,更多的是想让观看者自己揣摩每人的感悟都不一样我们不应该局限它桌面上有什么,就像画面中的人去揣摩对方有什么。所有人的面部都有一条中线,画他的原因是本人很喜欢窦靖童的生活态度和本人对生活对人对事物的感悟的一个标志。窦靖童她有一处纹身纹是从下唇到脖子的中线,纹身的原因是她的妹妹有唇腭裂,她希望鼓励自己的妹妹同时鼓励有唇腭裂而自卑的孩子,坦然面对世界,不要因为自身残疾而失去自信。画面中中线的加上也把人脸分成了两半像戴了个面具,就像生活中的人变得有很多副面具,对待不同的人戴的面具都不一样,面具背后的你是否是疲惫的,未曾可知。同时它也象征着死亡线,生死一线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的一些人会离开,一些新生命的到来,或许冥冥之中吧。画面色彩采用了大面积的红色以平涂的方式渲染画面氛围,人物的肤色白色为基调加入了深红色使肤色成一种病态的感觉。我理解的艳俗艺术在我的创作表达上可能不是很贴合,更多的是在大学末端我了解到了有这么一个流派存在在美术史的长河中,通过我的创作对他的一个致敬。
参考文献
[1]刘晓. 艳而不俗的艳俗艺术[D]. 贵州大学, 硕士. 2009.
[2]杨洪毅. “观念”介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艳俗艺术的社会指向性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硕士. 2011.
[3]张铁.中国艳俗艺术研究[D]. 贵州大学, 硕士. 2002.
[4]柴常进. 中国当代“艳俗艺术”研究[D]. 贵州大学, 硕士. 2009.
[5]李慧. 当代艳俗艺术中的“妖艳之势”[J]. 关注思考,2015, 098-099.
[6]段君. 谈罗氏兄弟的创作[J]. 歌海,2018, 第四期: 112-113.
[7]《美术文献》编辑部. 罗氏兄弟推介词[J]. 美术文献,2006, 43(5): 23-27.
[8]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9]吴晓青. 论中国当代艳俗艺术的社会批判性[J]. 水墨丹青.
[10]陈祖同. 中国当代艺术的有效性特效性[J]. 综合论坛,2018, 264-265.
作者简介: 李佳琦(1997.6—),女,汉族,籍贯:山西运城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 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