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形势下初中思政课教学模式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期   作者:朱定路
[导读] 初中阶段是学生三观的形成阶段,这个阶段的思政课教学比较关键
        朱定路
        江西省大余县青龙中学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三观的形成阶段,这个阶段的思政课教学比较关键。教师应持续改进思政课教学模式,体现思政课的知识性、时代性和思想性,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优化思政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有所收获。
        关键词:新形势;初中思政课;教学

        新形势下,思政教师必须转变思维,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政学科素养。在课堂中,明确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思政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实现多方面的能力发展。
1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在思政课中,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习需求和动机,才能使其获得知情意行的发展,让他们发掘自身潜能。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①多思考,让学生动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思政问题,概括、抽象、比较和分析思政知识。利用合理的问题能激起学生脑海中的浪花,使其主动提出疑问,实现思维深度和广度的拓展。比如,在法律知识教学中,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信仰自由的权利,此时提出问题:共青团员和党员有没有信教的权利?对于经济发展的知识讲解,可以这样提问:我们能不能靠大量发行人民币来解决经济问题,这样不就有更多的钱了吗?学生通过思考问题,能产生认知冲突和矛盾,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认知冲突,最终扎实掌握相关知识。
        ②多说话,让学生动口。仅仅是被动听,学生难以扎实掌握知识。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多多发言,并且敢于阐述和发表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内化知识。具体来说,学生思考发言内容的过程,就是拓宽、巩固、应用、思考教材知识的过程。教师结合生活实际提出相关问题,能激发学生的讨论积极性。例如,对于我国公有制的知识,组织学生讨论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内涵。讲到公民权利的时候,提出问题:我们是否可以放弃自己的公民权利。这样的问题有探究性和开放性,学生在表达和思考过程中发展了学科素养。
        ③多做,让学生多动手。鼓励学生记好课堂笔记,可以写出自己的预习提纲,进而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前安排学生的预习相关此时,明确预习的内容,让学生自主编写思政题目等,能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升思政课堂的趣味性
        思政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政治相关知识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和严肃性,可能让学生产生枯燥的感觉。因此,教师更要掌握教学的艺术,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利用灵活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和幽默教学语言来吸引学生。
        ①利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表达形式。在讲解思政理论观点的时候,使用幽默的语言,避免利用平铺直叙的表达方式,尽可能保证语言的生动形象和抑扬顿挫。选择绘画和幽默故事内容,让学生在愉快和轻松的笑声中理解政治知识。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宗教是社会存在的体现。使用恩格斯的名言来引导:如果牛可以画画的话,他们画出来的上帝肯定一一头牛。这样的名言引入,能让学生加深理解,同时提升课堂趣味性。
        ②借助名言来分析理论。对于经典理论观点的讲解,可以搭配名言力争,有利于让学生扩展和理解理性概念,提升学习兴趣。汉语中包括较多的诗词名句、格言、谚语和成语,其中直接或者间接体现了的精深的道理。

比如,物以稀为贵体现了供求关系和价值与价格;勿以善小而不为体现了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守株待兔体现了形而上学的弊端。加入这些名言例证,有利于提升理论知识的说服力,让学生结合情境来理解知识。
        ③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为了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利用多媒体手段来提升教学趣味性,也可以加入实物展示、图表分析、看图说明等方法,这样能提升思政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让学生记牢和学懂,他们能在多元化课堂中吸收关键知识[1]。
3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①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思政课堂中的知识往往是联系理论和实际的,体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浅显易懂的知识,学生利用自主学习方式就能掌握。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让学生自主归纳思政课堂中的热点、疑点、难点和重点,进而明确知识点的关系。在课前,教师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鼓励他们制作阅读提纲,提升课堂学习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能主动把握思政内容的内涵和逻辑顺序,有效突破重难点[2]。
        ②培养观察能力。观察是学生获取感性知识的重要方式。在思政教育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接触实际材料,利用观察和调查等方式了解思政知识。学生在接触大量感性材料后,能有效把握事物的本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3]。
        ③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思政课有较强的综合性,其中包括较多复杂而且有哲理的信息内容。通过提升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水平,让学生善于处理信息。比如,在课前几分钟指导学生分析本节课重难点知识,同时,在课堂结束前的几分钟,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通过这种方式,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思政课比较讲究辩证思维,有着较强的理论型。对于一些概念和理论,即便是只差一个字,具体意思也会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学生常常会混淆了一些概念。对此,重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使其把握知识规律,从生活实践出发来教学,让学生认清事物的本质[4]。
        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分析实事并且观察社会,带领学生思考社会问题,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例如,结合人民日报和新闻联播的新闻组织讨论会,让学生结合思政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针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组织学生参与专题讨论会和时事报告会。在讨论和分析过程中,学生提出了政治敏感度,能了解社会并且认识到政治学科的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在联系社会过程中,避免机械对号和生拉硬扯,教师必须需要理论层面的归纳、论述和分析。
        综上,时代在变化,思政课教学形式也需要变化。在新形势下,创设趣味、生动的思政课堂,有利于吸引学生,让学生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能让课堂真正活跃起来,让学生真正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雪芬.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情感的激发[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75-276.
        [2]贾张华.初中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Z2):72.
        [3]郝淑霞.初中思政课“在情境在体验”教学思想凝练[J].吉林教育,2020(Z4):31-33.
        [4]李志刚.“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在初中思政课的应用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0(46):157-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