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期   作者:张文馨
[导读] 大学生社会阅历尚浅、思想认知不足,容易被多元文化影响
        张文馨
        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671003
        摘要:大学生社会阅历尚浅、思想认知不足,容易被多元文化影响,在受到影响情况下,思想认知会出现较大转变,这对于大学生成长与发展都比较不利。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施,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当中渗透,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三观,对自身形成科学定位,养成良好习惯、增强责任意识,同时也能强化爱国思想。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学;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属于高校教学活动重要组成,实用性明显,大学生通过对思政内容的学习,能够在精神上受到鼓舞。在开展思政教学时,应注重自身价值与意义的发挥,转变原本单一教学模式,避免出现内容枯燥。针对大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不强的问题,运用多种方式保证思政教学实施效率,使大学生在思政教育引导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接班人[1]。
一、核心价值观概述
        核心价值观属于大学生对周围环境、周围事件的认知,多数情况下,大学生价值观主要是建立于是公众价值去向基础上,和社会当中的主流思想认知具有一致性[2]。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能够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辨别美丑、真假以及是非曲直,总体来讲,核心价值观从本质上来讲能够将大学生思想内核体现出来,表明了大学生群体中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不仅包括大众具备的思想意识,也能将自身群体特殊性体现出来,也就是其核心价值观能够凸显特殊性以及普遍性。
二、高校思政教学中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进行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态度
        针对大学生开展思想建设时,主要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依据,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然后将其作为思政教育开展的思想依据,实现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养[3]。高校当中开展思政教学主要目的在于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政建设,对其价值观进行有效培养,使学生在思政教学内容引导下形成正确认识,进而形成明确生活目标以及学习目标,同时形成不畏艰险以及艰苦奋斗品质,思政教学实施能够帮助大学生对马克思理论形成更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政治思想,并对世界变化规律进行不断探索。大学生属于推动国家向着富强、繁荣方向发展的中坚力量,思政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今后学习与发展中形成积极向上态度。
(二)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中国梦是群众和我党共同愿望,当然大学生也包含其中,大学生属于国家在发展中的新生力量,其思想素质与专业知识的提升,能够促进中国梦的实现。思政教学的实施能够对大学生理想信念进行培养,使其形成的理想信念与中国梦之间保持一致[4]。思政教学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同时,也能使大学生认识到个人发展与民族昌盛之间的联系,并了解当前发展现状实属来之不易,进而增强大学生为民族繁荣和社会发展做出努力的思想认识,逐渐形成正确认知。
三、思政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有效策略
(一)重视沟通与交流
        思政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关注对知识的传授,也应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与熏陶作用[5]。课堂教学中,通过交流与讨论的实施促进学生思维拓展,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沟通与交流的实施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以较为轻松的方式掌握知识,逐渐深化理解核心价值观内容,同时也能使学生在沟通和交流中针对自身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内容进行不断完善,将自身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结合在一起。通过沟通与交流的实施,能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距离变更近,保证思政教学中核心价值观培养整体效果。
(二)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思政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过程中,除了向学生讲授相关知识点以外,也需带领学生深入到社会实践中,运用实践方式将核心价值观实际培养效果展示出来,并且通过实践强化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与理解。在开展思政教学时,应对学生进行适当鼓励,使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对核心价值观不断完善。如大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社会中慰问一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帮助残疾群体,以及农村中的留守儿童。同时实践活动在开展时可以以社团方式进行,尽量使大学生通过自我努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通过这种实践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和乐于助人的品质,保证核心价值观培养效果[6]。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举办与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相对应的活动,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热情,使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能动意识。最后,应加强对学校当中网络平台运用,在网络平台中对学生实际需求进行不断完善,建设健康、积极、正面网站,为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三)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对于思政教学来讲,其在内容上主要是以理论形式呈现,学习专业名词时如果教师不进行引导,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为了保证核心价值观培养效果,就应对思政教学具体内容进行不断优化,保证核心价值观在内容上的与时俱进。具体实施时,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首先,思政教学内容应尽量与大学生生活贴近,使大学生学习时产生情感共鸣,在此情况下更容易获得大学生认可。进而使大学生通过思政学习了解社会发展变化,认识到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的丰富性以及价值性。其次,思政教学中需对核心价值观深刻内涵进行挖掘,然后将内涵与教学内容之间进行融合与重组,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将二者视为有机整体,进而使思政教学各项内容中都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学生学习中逐渐认识到国家发生的变化和核心价值观之间联系紧密,对核心价值观更为认同。
(四)构建良好教学氛围
        当前思政教学开展过程中,往往会运用千篇一律的方式,即通过PPT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整个教学活动往往是照本宣科,进而导致课堂学习氛围比较低沉,学习在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也难以获得比较明显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对应注重教学模式改变,针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运用合理方式使教学更加活跃。对于大学生来讲,普遍对新发生的事件比较感兴趣,教师展开教学时,可以结合热点问题,为学生列举比较生动的例子,然后让学生发言。为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更清晰、明确的认识,可以组织的学生开展与此相关辩论会,引导学生发言,发言中使学生将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其中,进而对核心价值观产生更深刻印象,也能够在辩论中对核心价值观内涵产生深刻感悟。
(五)将和谐文化融入教学中
        当前正处于建设和谐社会环境中,为了使思政教学获得较好效果,强化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识,可以将和谐文化融入到教学中,运用和谐文化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对和谐校园的有效构建,进而使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到核心价值观与思政教育,提升学生思想认知,确保核心价值观在培养过程中的整体效果。具体实施时,学校应组织学生参与到建设校园文化当中,开展法律活动、诚信活动中,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思想认识,形成正确核心价值观。
结束语:
        总之,高校思政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不应单纯注重对知识点的讲授,也应给予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充分重视,加强对学生引导,使学生在思政教育影响下逐渐形成正确三观,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学生在今后获得更好发展。具体实施时,应从优化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活动、构建良好教学氛围、重视沟通与交流等方面进行,进而使大学生形成正确思想理念,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冰,牛肖晗.高校思政课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9(15):106-108.
        [2]彭春霞.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维度下高校思政教学的实践探微[J].赤子,2017(29):61.
        [3]常蕾.高校思政课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5):40-42.
        [4]程欣荣.高校思政教学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策略[J].山西青年,2020(5):173,175.
        [5]陈义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20(17):74-75.
        [6]王斌.高校思政教学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思路探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0):323-324.
        作者简介:张文馨(1983-04),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云南弥渡,学历(学位):大学本科、法学学士,职称:高校讲师,职务: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