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期   作者:杨星
[导读] 创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民族和国家进步的不竭动力
        杨星
        四川省仪陇马鞍中学校 四川 南充 637631
        摘要:创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民族和国家进步的不竭动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的作用显得越加巨大和不可替代。21世纪,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教育的核心,如何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推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出发,从观念转变、激发兴趣等几方面阐述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在基础教育中如何推行创新教育探索新的思路。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淘宝电子商务今年“双十一”中,18秒销售额突破一亿元,全天销售成交额超过900亿元。腾讯微信的出台,用户突破6个亿,直接打劫了移动、电信、联通的饭碗……
        未来的竞争将是创新的竞争创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的作用会显得越加巨大和不可替代。
        培养未来公民的创新意识,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都离不开教育。创新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的要求,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走在时代的前沿。那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更新教育观念,做好创新教学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即在教学过程中要具有创新教育的意识。课堂教学由传统的学生被动地学转变为由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一起主动探索真理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注重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获得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知识。
        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培养并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1.明确目标,激励学习
        只有目标明确才会有清晰的学习方向。针对实际确立目标,激励学生拼搏进取,自觉地朝着预定的目标不懈地努力追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设定学期目标、学月目标和实验课任务目标,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清晰的方向,知道力往那里使。同时,教师还可在课堂上不断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加学习,激发进取心。
        2.巧设竞赛,乐于学习
        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方面竞争。

从文字录入竞赛、文字格式化处理竞赛、电子表格计算比赛到程序设计大赛,利用计算机本身的练习软件进行竞赛,人人上机操作,看谁的速度快,看谁完成得最好。这样一来,既促进了大家的积极性和竞争性,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精神。
        3.利用课程特点,深化学习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学以致用,能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能不断发现问题和创新地解决问题。通过这样主动探索的过程,学生会激发出自己的创新能力,在解决问题时找到许许多多课本上没有的方法,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
        三、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1.创设条件,调动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时,他们才能自由思考,才有可能进行积极创造,他们的创造能力才有可能得到培养。我们在教学中应启发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与他们一起参与各种教学探索活动。如:在学习程序设计时,我往往把问题现实化,以学习生活中大家常遇到的问题为例,创设课堂情境,让每个同学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教会每个同学独立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大家用自己创新的思维提出大胆的假设。这样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设置情境,激发想象力
        想象是一种大胆的假设,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设计一些新颖巧妙、联系性强的内容,让学生充分想象,大胆讨论,从而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例如在教WORD文字格式化处理时,我先给学生展示一篇漂亮的电子报刊,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激发大家的兴趣,然后再讲设计思路,最后示范操作。在这个浓烈的学习气氛中,再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篇电子报刊时,他们都表现出了自己的设计创新能力,并能主动询问较难的操作,最后将优秀的作品通过多媒体网络的功能,播放给全班同学观看。在这个过程中,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创新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欠缺的地方还很多。在今后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实际,经常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开放、创新的思维方式,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让学生的创造思维与个性得到长足进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探索出“创新”教育的崭新天地。
        参考文献:
        [1]《科学时代》,2009,第29期:36-36
        [2]《科技信息》,2007,第13期:51-51
        [3]董玉琦.信息技术课程导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4]张倩苇.0信息素养和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