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煦
天津中医药大学 301617
摘要: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范围较大,涉及面较广,概括来说就是从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因宿舍人际交往问题产生矛盾的真实案例,了解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总结工作经验,以期为处理类似事件提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心理问题;工作案例
一、事件基本情况
张同学,女,大二,2020年11月5日上午给辅导员打电话,电话中情绪激动,说话不清。该生同学兼室友李某接过电话,说明张同学与宿舍杨同学发生矛盾导致张同学情绪处于压抑、烦躁、焦虑中。辅导员让李某陪同张同学到学生工作办公室,辅导员先安抚张同学的情绪,等她情绪稍微平稳后咨询事情的经过和缘由。当日下午,辅导员找杨同学到办公室,听听杨同学对该事件的阐述。通过当事双方的阐述和宿舍其他同学的反馈,辅导员对此次宿舍矛盾有了基本了解,对当事双方进行劝说和教育。当事双方表示应该多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学会包容。除此之外,辅导员通过此事了解张同学由于身体状况、家庭情况、人际交往等因素造成心理压力大,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辅导员立即要求学生与家长沟通,同时辅导员联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对张同学提供心理咨询帮助,最后经辅导员反复与家长沟通,学生家长同意来校带学生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张同学患有抑郁症,张同学家长选择带该生回家休学治疗,辅导员老师在第一时间协助该生办理休学手续。
二、事件处理经过
(一)对案例的分析
大学生宿舍矛盾是常发而又棘手的问题,大多是因生活琐碎小事而起,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导致更大问题发生。不和谐的宿舍关系会让学生处于压抑、烦躁和焦虑的情绪中。长期处于这样的情绪中会使学生敏感、不易相信他人,矛盾激烈会导致冲突甚至心理疾病。案例中,宿舍矛盾引发宿舍冲突看起来是件普通小事,但却反映出当前很多高校学生宿舍矛盾的普遍问题。一旦解决不好,就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案例中,张同学和杨同学的之间的矛盾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个人生活习惯和家庭环境不同。张同学来自西部地区,杨同学来自中部地区;一个性格活泼,一个性格内向。由于生长环境和个性不同,造成她们在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当事双发不能和谐共处。
第二、缺乏沟通能力和包容精神。“00后”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考虑问题先从自身出发,缺少沟通、包容、换位思考的意识。本案例中,张同学和杨同学缺少心平气和的沟通,遇事不冷静、处事不理智,言辞激烈,导致当事双发情绪爆发,甚至发生肢体冲突。
(二)处理过程
第一、进行开导教育。事件发生后,辅导员第一时间找当事双方了解事件的详细经过,弄清矛盾的起因,坚持尊重学生的原则,避免以命令式的口吻强压学生。辅导员注重倾听当事双方阐述的细节及宿舍其他同学对事件的描述,综合分析事件的原因,引导当事双方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学会换位思考。
第二、建立信息员联络制度。班委、党员、宿舍长等同学是联系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将班委、宿舍长作为班级的信息联络员,建立信息员联络制度。只要学生之间出现矛盾或摩擦,信息员应及时向辅导员报告,尽早的将矛盾化解,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
三、工作经验
(一)高度重视、及时汇报
事件发生后,辅导员应引起高度重视,需尽快厘清当事双发发生矛盾的缘由,张同学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本点,写出详细的情况说明,及时向领导汇报,听从领导指示。同时,辅导员应具备高度敏锐的政治意识,注重日常的细微观察,抓住心理的变化节点,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要留心观察学生的表情变化,察觉其情绪或行为的异样,适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争取妥善解决问题。
(二)了解情况、协调配合
首先,让学生各自阐述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本案例中,张同学不仅讲述了与宿舍杨同学产生矛盾的原因,还讲述了自己家庭情况、高中阶段的身体欠佳等都给她造成了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张同学的阐述有利于老师全面了解事件经过,有利于老师早干预、早解决。其次,学院老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的协调配合,是成功处理事件的有力保障。在处理张同学事件过程中,院领导、学生办公室同事老师、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对事件的全过程和关键节点给予有力指导。再次,辅导员第一时间与其家长联系沟通,家长应该知道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状况,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出发点,取得家长配合。本案例中,张同学的身体和心理问题的产生不是在大学时形成的,是在进入大学前长期积累而成的。这些问题的产生,不完全是张同学自身的原因,与其成长过程的家庭影响也有极大的关系。所以,应当让家长清楚自己孩子的病情,以便在及时就医、配合治疗、休学等阶段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从而达到最佳的诊疗效果。
(三)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和奇奇怪怪的事件,像宿舍矛盾是经常发生且不可避免的事情。辅导员应及时从每次处理的学生案例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又要探索规律,遇到类似问题能及时应对,进行有效处理。本案例中,张同学和杨同学之间的矛盾不是一时激发的,是经过一年多的积累而成的,最终一句不入耳的话语和一个无关紧要的动作都能引发双发的情绪爆发。通过此事件,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宿舍,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
四、反思与启示
(一)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此案例反映出大学宿舍同学间人际关系相处不和谐,缺少相互间的理解和包容。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应经常深入宿舍,开展走访、谈心工作,近距离观察同学们的生活环境、相处方式,掌握同学们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同学们来说,应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主动去体谅对方的难处。案例中反馈的是当事双方缺少有效沟通、缺乏相互间的理解和包容、忍耐力欠缺。本案例启示我们,人际交往需要彼此间的信任、交流、倾听、包容等。对于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同学们来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彼此真诚地袒露心声,展现真实的自己,共同营造和谐、愉快、轻松的生活环境。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除了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外,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要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立德树人,道德教育,是缓解矛盾激化的主要方法。辅导员要及时对出现矛盾的学生进行道德的说教与指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缓解矛盾的问题和方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方面,辅导员在班会或者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给予学生关心和关爱。本案例中,张同学和杨同学之间的矛盾、隔阂需要辅导员从中解决,辅导员充当协调者除了帮助解决事情本身,更重要的是关心学生本身,关心学生的成长发展,引导学生注意情绪调整,同时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进行调整。
(三)发挥学生骨干作用
大学生群体中,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较为重要。好的影响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则是阻碍作用。本案例中,宿舍长的言行举止起着很好的示范作用。张同学和杨同学在宿舍发生口角的过程中,宿舍长一直在调解双方的矛盾,试图缓和当事双方关系,同时并把情况报告给辅导员。有利于辅导员能够在第一时间知道此事件,并在有效时间内控制住事情发展。辅导员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让学生干部配合辅导员参与管理,及时掌握学生动向。另外,让学生骨干配合辅导员积极开展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
参考文献:
[1]李霈.辅导员应对心理障碍学生的案例剖析与启示[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39-42.
[2]邓子念.高校辅导员处理学生手机碰撞的工作案例——坚持法治与德育相结合[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0):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