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铁佛初级中学江苏淮安211700
摘要:现如今,随着新课标的落实,学校的授课观念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变换,而信息技术科目作为初中时期比较关键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对整个信息技术拥有初步的了解。而怎样才可以更好的提升初中信息授课活动的成效,也成为了当前教师十分注重的内容,通过实践可知,将生活化的模式融入到授课之中,是较为有效的手段。基于此,本文就以生活化初中信息授课为出发点,分别从不同层面探究创建此种模式的办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信息技术;授课活动;策略
引言
基于本质来看,初中信息技术科目是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学科,若是教师采取以往常用的“输入式”授课模式,不单会制约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学生也没有办法真正的领悟到信息技术的内核,如此一来,就不能够真正的达到教育的目的。在这种形势之下,如想要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就需要采取“生活化”的授课模式,将信息技术与生活相互关联,即可以提升出现信息技术授课活动的成效,还能够激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致,可见,这种模式已经成为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必经之路,下文将做出简要探析。
一、生活化情境融入,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致
内容导入是教师在落实授课活动前的关键环节,能够直接的决定授课的最终成效,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授课中,创建生活化的模式首先就是将其运用在内容导入中,继而建设生活化的场景。教授需要在这个导入的过程中,将生活素材应用于其中,以此来点燃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学习兴致,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的热情。
例如,在教授“图文混排—制作贺卡”这一课程时,教师可首先让学生观看一些生活中的纸质贺卡,给学生进行实体展示,并向他们提问:“同学们对贺卡应该不陌生吧?在过节时大家收到过贺卡吗?”学生会立刻被制作精美的贺卡所吸引,由此产生强烈的兴趣。接着教师可进入到教学主题中:“在信息时代除了纸质贺卡还有更好、更新颖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祝福,我们可以自己设计制作贺卡。”让学生利用所学去美化文档,在制作贺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掌握艺术字、边框和底纹的美化文档的操作方法,还能丰富其情感,培养他们欣赏美的能力。教学导入的生活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致,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投入。
又如,在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时,里面有关于硬件部分的介绍。初中的学生都比较好动,如果是单纯理论性地讲解这部分知识内容的话,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我在上课开始时把一台旧计算机的机箱打开,把里面的零件包括硬盘、内存、显卡等拿出来,让学生传递观赏。学生发现这节课跟以往有所不同,居然还可以握着实物进行观察。这招使得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二、生活化教学内容,创建出优质的授课气氛
教学内容是授课活动的内核,这一点在信息技术科目中也不例外,在一定层面上,教学内容能够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成效,一旦教师制订的内容理论性质太强,那么整个授课气氛都会变得愈加枯燥,效果自然也就无法让人满意。因此,就需要将生活渗入到教学内容之中,从而创建出优质的授课氛围。
例如,在教授“网页制作”相关知识时,教师便可以将学校的运动会作为切入点,从中寻找一些照片素材,然后将此作为材料来引领学生学会如何制作网页,当学生看到自己的照片,或者周边同学的照片时,便会迅速的激发出网页制作学习的热情,更加愿意去聆听教师教授的知识内容,如此一来,整个授课的气氛将会被调动起来。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授课方式,还可以让学生迅速的将注意力汇聚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之中,确保学习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三、生活化教育评价,增强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学会的知识运用在生活之中,而增强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也自然就成为了初中信息化技术教育的关键点。教师应当善于运用生活化的评价,来逐渐地培育学生的总体素养以及个人能力,这也是创建生活化信息技术课堂的主要途径之一。例如,教师可以利用预留作业的方式,来将评价融入到生活之中,以PPT制作的内容为例,教师在教授相关知识之后,便可以预留出一部分作业,让学生在课后来完成,当学生完成作业后,要求学生通过“微信”发送到教师手机之中,此时,教师便可以通过语言回复,实时的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不同于课堂之上的评价,而是展现出了更多的生活化,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得到教师的指导,继而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生活化授课扩展,帮助学生创建自信心
信息技术授课活动并不一定要被局限于课堂之中,生活化的授课模式就是要将课堂搬进生活之中。与此同时,初中生正是发育的时期,因此帮助学生创建出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其也有着至关重要意义。所以,教师在建立生活化的授课模式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育。例如,在生活中教师及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信息技术作品展览,并邀约学生家长前来观看,在这个过程中,要着重对学生予以鼓励以及表扬,这样一来,便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并且还可以让学生更加喜爱上初中信息技术科目,而这也正是生活化授课活动创建的初衷及目的。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信息技术的授课拥有极强的繁杂性,同时也十分的系统化,所以就需要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方式,而其中生活化的方式所展现出的效用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教师务必要注重这种方式,继而采取一定的手段及措施,来创建出生活化的授课氛围,帮助初中时期的学生更好的完成信息技术科目的学习。上文针对这一内容,从不同层面予以探讨,提出几点生活化课堂的创建路径,以期望能够抛砖引玉,为广大教师带来参考。
参考文献:
[1]霍莉萍.课堂生活化 生活信息化——以《网上搜索资料》教学为例探索培智信息课堂[J].小学教学研究,2019(29):36-38.
[2]潘镭.生活化理念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131.
[3]刘谨,李泳佳.创设教学情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意义及实施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20(03):40-42.
[4]袁正福. 初探初中信息技术生活化[C].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五).: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9:642-643.
作者简介:陈军,男,汉族,江苏淮安,本科,研究方向:微课与翻转课堂,碎片化阅读,知识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