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实验小学511400
【摘要】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与国家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是创新人才方面的竞争,而小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栋梁人才主力军,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就必须要重视对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造性能力的有效培养。在基础教育教学中,小学科学新教材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科学教育重视程度的有效体现,更是我国开展科教兴国战略兴邦的重要一步。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必须要紧跟教育课程教学要求,个性化解读小学科学在提升学生思维创新性的可能性,探讨如何优化教学策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创造力。
【关键词】解读教材;学生创造力;教学策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少年强则国强,创新的希望在青少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当前课程教育中的教学核心,提高学生科技素养已成为国际科技教育的共识,开展有效的科技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最重要的教育途径,在科学实践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探究、自主学习、善于动手,乐于动脑综合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对小学科学的个性化解读
1.从教学角度,对小学科学教材的解读
在小学基础教学中对学生开展科学教学,以科学教材中科学知识内容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科学学习态度与情感,科学教师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深入研究与正确解读,紧密结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构建科学知识与生活,与学生认知的连接处,从而给与学生更为广阔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将科学知识,更好地与社会、环境以及科技进行完美的融合,实现学生对科学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与提升。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凸显学生的 主体地位,做好自身引导者角色,给与学生充分试错的机会,让他们在试错的过程中,反省,反思,总结,成长,真正让学生感受科学本身的趣味性和探索性,成为小学科学学习中的“科学家”。
2.从社会角度,对小学科学教材的解读
在经济发展的新时代中,科技是国家生产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中,都将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学习观作为教学核心,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更是将“科教兴国”作为强国策略,提高学生科技素养已成为国际科技教育的共识。因此,在徐傲雪基础教学中,对小学生开展科学教学,可以让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科学学习观念,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增强他们的文化创新能力。
3.从学生角度,对小学科学教材的解读
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幼,他们的学习思想较少受到成人思维的束缚,思想正处于一个思维活跃的阶段,他们的思想天马行空,对新鲜的事物与知识更能产生极大的探索、学习兴趣。因此,对小学生开展有效的科学教学,通过创设生活化科学教学模式、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向学生展现各种各样的小发明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打开学生脑洞,创设具有趣味性、实操性和生活性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创新力,为学生的思维创新,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有效教学策略
1. 创新科学实验教学方式,满足学生探究需要
在科学课程教学中,实验教学是有效激发学生动手动脑,提升科学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不断创新科学实验教学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观察兴趣,满足其追求新鲜事物的心理需求。例如:可以深入科技教育场所,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科技馆或科技教育科普基地,以此作为科学教育素材,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历史,探究科技奥秘。鼓励孩子们走进大自然,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和工具对自然中的事物进行感知,比如观察草地里的昆虫,果树的栽培和管理等,探究自然奥秘等,用创新的科学实验教学方式,满足学生探究需要,培养学生创造力。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自主发现问题
“以生为本”是当前教学过程中所必须贯彻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正确的认识自身引导作用,将课堂主体地位归还于学生,引导学生进行以探究性实验为主要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科学实验,在合作交流中,积极思考,从科学实验中,发现问题、思索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更能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例如:在进行磁铁的吸力教学研究教学内容时,我就将磁铁拿到课堂上作为教学辅助工具,让学生对磁铁可以有一个近距离的观察,引导学生依照教材内容,借助手中的磁铁实物,动手实践探索两块磁铁是如何相互吸引、以及磁铁是如何吸住其他物质的。学生在实践探索观察中,体会到了科学的神奇,提高了学习研究相关原理的兴趣,更有学生突发奇想,在观察和操作中提出很多质疑:如“为什么磁铁可以吸引所有铁质物品,其他非铁质物品就不能吸引?”“在磁铁中间隔着物体还能吸引吗?”然后通过设计科学小实验,让学生在不湿手的情况下从水中取回回形针。学生经过讨论,认为可以利用磁铁进行吸引,拿出回形针,进而认识到磁铁不仅可以吸铁,还可以隔物吸铁,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
3. 留置手工作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所有的知识教育都源自于生活,也最终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而科学本身就是对日常生活中未知事物以及现象的探索。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创造力的培养时,也可以利用生活实际,通过采用留置手工实验作业的形式,积极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科学理论知识对生活中的科学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与创新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手工作业的留置时,可以将手工作业与实践生活联系起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知欲望。例如:在对学生教学完《酸奶的秘密》课时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在家自己制作酸奶的手工作业,让学生将制作酸奶的过程用时拍摄视屏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分享。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作业完成的过程,弱化结果,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结语
总之,小学基础教学阶段开展科学教学对学生科学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学生开展科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将教学的着眼点,从课本到着眼于学生,着眼于学生的生活,有计划的进行渗透培养,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在科学的海洋中纵横驰骋,增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新性,发展其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王磊钢.“小学科学课程”提升小学生创造力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7(03):29-30.
[2] 殷春丽 . 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120+125.
[3] 张文英 . 一个好实验成就一节好课——浅谈小学科学疑难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