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课堂小组评价机制的建立与使用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期   作者:卢中生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恰到好处的课堂小组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出来,表现出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卢中生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实验中学  4673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恰到好处的课堂小组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出来,表现出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学习小组的建立有利于增强学生与成员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加强了小组成员之间的语言、心理的沟通,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成长;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将自我的评价和小组成员相互评价相结合,起到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逐步完善自我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课堂 建立  学习小组 评价
        一.学习小组建立的过程
        (一) 任课教师拟定小组项目
        科任教师针对所任学科特点拟定小组的项目﹙如:语文课堂举手一次奖一分,作文优秀奖五分,模范诵读奖三分,优秀作业奖二分,生字词默写正确奖三分﹚并告知学生。此类项目的设定依据课堂的需要而定,不能过于细致,以免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也不能模糊不清,调动不起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小组项目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变化性,教师要审时度势,把握好这个度。
        (二) 小组的编制
        1.小组长的选拔
        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挑选责任心强、有为大家服务意识、自制力强、积极热情的学生担任科任小组长、科任课代表。根据学科的不同,选拔在本学科能力出众,具有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避免因为学生的成绩来认定组长,违背了激励学生参与课堂的意愿。这样,扩大了学生参与课堂的范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管理的积极性,达到参与小组事务管理的目标。
        2.开展小组文化建设
        学习小组成立以后,要及时构建小组文化,增强小组的内涵和吸引力。小组文化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具有个性、积极向上的名称和口号,小组的组织成员的职责与分工,小组的奋斗目标和实施方法,小组展示版面的设置,以及各小组根据本组实际情况开发的其他内容。这些内容由小组的所有成员参与设计。
        3.小组和小组长的培训
        学生课堂评价的方式由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化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学习的形式出现了显著的改变,需要给学生一个指导性的培训,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转变,更好的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例如:预习功课学会不同色彩笔标记重难点,学习过程中学会接受小组长分工,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学会整理错题并写反思,小组活动中积极发言交流。
        4.小组分组
        小组分组采用“异组同质”的方法,根据学生的性别、成绩、特长、走读和住校、班干部分配,先根据班级人数划分为若干的小组,再采用“S”形分法,每组6人(特殊情况可减少)。小组长每周一张小组积分表,课代表发放一本积分册,时间从周一到周五,记录本小组每一成员在课堂上的表现。
        5. 加分奖励机制:
        (1)、加分机制
        积分的项目主要从预习任务完成、课堂发言、课后作业三个方面设定。预习任务完成根据实际完成的情况,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分别依次计3、2、1、0分;课堂发言依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分别依次计3、2、1、0分.课后作业依据完成的质量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级,分别依次计3、2、1分。
        (2)、扣分惩罚机制:
        ①纪律:课堂上应遵守课堂纪律,凡学生再小组学习中随意说话、走动、做小动作或者其他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的,每次扣1分。
        ②自主学习:独立完成教师或者小组长布置的学习任务,及时的上交作业,不抄袭,不拖拉;课堂积极思考,完成小组合作中承担的如发言、收集材料、整理错题;课后勤于总结,做好反思。凡没有按照小组管理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的每次扣1分。


        ③小组交流:
        小组成员积极完成学习任务,参加小组的交流讨论,参加课堂的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完成结对帮扶的学习任务。每节课没有按照规定完成学习任务扣1分,课堂展示环节拒绝发言或者无准备发言扣1分,不参与小组讨论每次扣1分,一天内不进行互帮互学的,扣1分。
        小组长负责统计本组成员的学习积分,小组成员不能修改分数,评比栏只允许课代表添加或修改分数,坚决避免其他同学私自动分。
        (3)小组评比
        小组积分每周汇总一次,课代表统计本科目的小组积分,课代表汇总各科相加的总积分,评选优秀学科小组和积分优胜小组,并评出优秀个人和小组长。下周归0,从新计算。学校每一个月依照积分制度汇总评比一次,对评选出的优秀学生、优秀小组长、优秀班集体给予适当奖励,每学期学校对优秀个人、优秀小组长、优秀班集体给予公开表彰,鼓励先进。
        二.课堂实施过程
        1、科任教师根据本学科设定的给分项目(包括随机性的)给予学生奖励分或罚扣分。规定一人次最高奖励分不超过5分,最低奖励分不低于1分,因为一次奖分过多,容易使学生对分数产生无所谓的态度而不知珍惜,奖分低于1分不利于执行人统计。(特殊情况除外)
        2、小组长针对个人。科任课上课伊始,小组长即把本学科本日积分表拿出来,准备记录。小组长要及时把课堂上各成员参与学习及其它项目的奖扣分记录下来。
        学生每次能主动起来发言一次(只要举手被老师挑到)即奖励1分,回答的质量、效果优劣另赋分。如回答时声音哄亮、普通话标准,答案准确、到位,教师奖励该生4分,其实小组长已为其奖励5分。
        小组成员课下核对自己的积分,小组长对本节课积分向小组成员公示。每日小组长把本日各成员总积分向科任课代表汇报。
        3、课代表针对小组。周五离校前,小组长把本周内各小组成员总积分和按得分高低排出的先后名次上报给课代表,与课代表的记录核对。课代表据此即可评出本周的优胜组与落后组。
        4、每周每位小组长、课代表各奖励服务分5分。
        5、课任教师要及时从相应学生干部手中获取一手资料,及时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周积分先后名次在班里或私下里对学生施以表扬或帮助。
        对于课堂发言积极,本节课积分较高的学生进行表扬,适当的设置奖励项目。对于惰性大、态度不积极者,教师要本着保护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与兴趣性原则给予帮助,设身处地与其沟通交流,调动其参与的勇气和信心,不可使用严厉的批评、讽刺、挖苦甚至惩罚,那样会强化他们的对立情绪。
        三、对小组的监督
        1、定期、不定期利用正式的班会课或非正式时间发动各小组成员对小组长进行评议,总结得失。定期、不定期利用全体同学的力量对班里的奖扣分执行者,特别是课代表进行投票评议或口头评议。
        2、科任教师要注意本着激励、培养的原则,逐步提升小组长及课代表的执行能力,关注他们的成长进步。
        3、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运用恰切的手段协调好小组长、课代表与全体同学之间的关系,杜绝出现对立、争吵等闹矛盾、不利团结的现象。
        四、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必须怀着奉献精神,对学生倾注极大的耐心。
        因为一方面小组机制刚刚建立,师生初次接触,操作处于摸索、磨合时期,另一方面,一些学生“等饭吃”思想根深蒂固,特别是惰性极大、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课堂上总是不哼不哈等,这样的情况,势必给科任教师本来就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更多的工作量和更大的压力。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好的小组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而学生的发展良莠不齐,教师们肯定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感到精力欠缺,以致焦头烂额、寝食不安。
        2、致力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小组评价机制的建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习惯,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育教学的辅助手段,所以教师必须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学生的积分,不可戴“有色眼镜”——因为部分学生积分高而给予特别“关注”,认为成绩是评价学生优劣的主要标准,忽视了其它方面的要求;更不可因个别学生积分过低而给予歧视或冷落,把他们打入冰冷的“地狱”,这样,就与我们小组的目的背道而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