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淄博职业学院 山东淄博 255314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学生的不断增多,很多学生就出现了就业的的心理问题,这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由于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帮助更多的高职学生掌握就业的技能、提升就业的水平,从而实现个体生活的稳定,推动社会整体的发展进步。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展开,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这个时期正是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正日趋成熟,他们的人生阅历如一张干净的白纸,但是,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学生难免会有就业的压力,也可能会出现就业困惑,以至于成为就业心理问题。本文探讨高中生就业心理的概念,以及表面特征,分析了高职生就业心理的现状,分析其就业心理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方能对症下药,提出提高高职生就业心理素质,助力高职生顺利实现就业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高职生;就业心理;职业规划;心理辅导
引言
求职就业是高职生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是离开校园、迈向社会的关键节点,是实现大学生人生理想的重要方式。正因如此,高职生对就业十分重视,满怀期望。但在不断发展变革的今天,毕业生的就业形式和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供需机制以及企业与毕业生双向选择等新条件从多方面影响了高职生的就业。一方面,这样的变化为高职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另一方面,机遇与挑战并存,新的就业机制也引起了高职生就业心理的变化,产生了一些错误的就业心理。通过分析当代高职生的就业心理及面临的就业困惑,就如何提高高职生的就业心理素质,调适高职生就业心理,促进高职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1毕业生就业思想现状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1.1就业期望过高
就业过程中过于关注物质需求、个人价值的实现。盲目追求大城市、大单位、高福利、高薪水的就业岗位。23.67%的毕业生第一就业地选择北上广或海外,32.44%的毕业生将国家机关、外资企业作为首选,仅5%的毕业生有意愿前往基层岗位或者边远地区。整体表现出期望与实际现状不符,重视薪酬待遇和工作环境,甚至片面地追求舒适安逸,直接影响就业成功率和满意度。分析原因,一方面是自我评价较高,希望得到相应工作回报。另一方面是缺少合理的发展理念及艰苦奋斗精神,不愿从基层干起,宁愿等待。
1.2就业目标不明确
20%的毕业生工作意识模糊,对工作目标、未来发展没有规划,不了解单位性质、发展平台、工作内容等基本信息。在择业就业中无明确方向,盲目地在大量招聘信息中寻找机会,即使有合适工作也难以识别。分析原因,一方面是不了解当前就业形势,职业认知程度较低,压力较大,易迷失方向。另一方面是自我认知程度较低,没有科学的自我评估,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或者不够合理。
1.3择业缺乏主见
面对择业时,久久犹豫而未定,怨天尤人或过分考虑他人要求而忽视自己内心需要的心理都是缺乏择业主见的表现。
缺乏择业主见通常有以下表现:择业过程中左顾右盼,有时甚至头脑一热而盲目选定。人云亦云没有主见,别人一说好就沾沾自喜;一说不好就后悔不已。因而在择业这个人生重要关口上丧失了许多难得的机会。
1.4就业嫉妒
就业嫉妒是近几年来高职生普遍表现出来的就业心理问题之一,是在高职生中存在较为普遍的错误心理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他人就业情况进行比较,对于超过自己的同学怀有既羡慕又嫉妒的复杂心理,在行为上疏远对方,甚至在背后诋毁他人,为了心理平衡和减轻就业恐惧而不惜伤害同学。
当他人在就业方面遇到困难时,往往幸灾乐祸,对他人在言语上进行嘲讽。
2提升高职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建议
2.1做好服务工作
建立全方位就业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就业信息库。一方面从学生个人能力、心理状况、性格特点、就业目标等方面着手完善“一人一册”档案,形成职业能力评估报告。另一方面从招聘要求、发展前景、薪资待遇等方面掌握就业单位信息,进行针对性推荐。二是强化课程体系建设。除学校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外,优化学院内部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政策与就业技巧等课程体系,结合学院学生情况提供教学服务。三是深度挖掘就业资源。充分发挥校园招聘、学院推荐的主导作用,提高就业双方满意度。四是把握网络平台。利用线上方式实时发布就业信息、推广就业经验,营造积极就业氛围。五是搭建锻炼平台。从提高“学用匹配度”角度出发,通过社会实践、比赛活动、课程考核等形式,突出语言表达、组织协调、团队合作、专业思维构建等就业能力的提升。
2.2克服心理障碍,增强承受能力
首先,在寻求就业岗位时,要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等待。在就业中摒弃悲观的态度,要克服对他人以及学校的依赖心理,在就业中根据自身能力和需要主动出击。其次,要克服盲目从众心理。一切从自身实际出发,综合考量职业的需要以及自身能力,做出明智的选择,切忌盲目攀比,随波逐流。第三,正确对待就业可能面对的失败。在“双向选择”中,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互相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相互接受或拒绝。所以,大学生在就业中难免会因为自身与就业单位要求不符而遭遇挫折,实属正常,不应该因此质疑自己,一蹶不振。最重要的是高职生要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重新参与竞争。
2.3加强思想引导
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合力是促进当代大学生合理、科学职业价值观形成和培育的有效举措,提高职业学院作为人才资源供给侧的供给水平与质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明确就业动机,调整就业期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一是以国家需求为就业导向,传递在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建功立业的观念,鼓励到西部、到基层努力奋斗,引导学生在服务国家建设过程中提高幸福感和获得感。二是提高专业认同,教育学生关注学科长远发展,正确解读专业前景,分享前沿知识,拓宽就业视野。三是强调学习与成长,倡导先就业再择业观念,在就业中学习,在择业中成长,树立科学的成长成才观。
2.4建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就业价值观在高职生的人生价值观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对高职生的就业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加强就业价值观教育是帮助高职生顺利形成健康就业心理的重要途径。高职生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深切感受到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想要投身于工作中;要树立正确的就业理想,在工作中服务他人,实现自身价值,为祖国做出贡献;要正确处理金钱、名誉、地位与人生理想的关系。只有这样,当高职生就业面临困难与挫折时,才能以正确的就业心理处理就业困难。
结语
通过调查得出结论,当前高职生在就业心理方面仍存在一些典型的问题,体现为就业心理压力大、就业盲目性突出、就业主动性不高、就业虚荣攀比心理存在等方面。影响高职生就业心理的因素主要包括高职生自身的能力心理素质、学校的就业指导及家庭社会环境的变化等。基于此,要提高高职生的就业心理素质,需要采取针对性的策略,以加强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优化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实施心理干预与心理辅导等方面的举措,助力高职生求职就业的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郝凤春,吴秋懿.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心理调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1):40-43
[2]冯卫东,张建波.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7):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