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协作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期   作者:居敏 葛明荣
[导读]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发展中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
        居敏  葛明荣
        鲁东大学  264000
        
        摘要: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发展中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但当今,我国劳动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劳动教育价值被淡化、弱化。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有目的、有计划的劳动教育实践有助于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提高其创造性劳动能力,以实现教劳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应注重协作共育,以引导小学劳动教育向有温度、有深度、有质量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家校协作;小学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将劳动教育作为当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点,切实提高劳动教育的站位,将其定位与德智育体美同等的高度[1]。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深入推进对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坚持五育融合,努力构建更为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发挥以劳育德、以劳启智、以劳强体、以劳增美的独特育人价值。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相关内涵
        劳动教育是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基础的劳动知识和基本的劳动技能,使学生具备科学的劳动观点、积极的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素养和劳动品质等的教育[2]。同时,劳动教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得以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将劳动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联系,以劳动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有效载体,引导小学生通过劳动教育理解并具备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劳动育人新思想,以培养有实际本领和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协作存在问题
        当今社会,小学劳动教育边缘化现象严重,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家庭中家长劳动观念相对淡薄,学校对劳动的教育缺失与滞后,家庭和学校劳动教育相脱节等问题,小学劳动教育问题已然成为阻碍新时代小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绊脚石。   
        (一)家庭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
         家长缺乏科学的劳动观念,将劳动教育单纯与体力劳动完全等同,认为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成才,如果家长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会引起孩子学习分心,以致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并且,在家庭中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包办一切,孩子缺乏适当的劳动锻炼机会,有教无劳现象存在且严重,容易误导孩子形成“不劳而获”“骄奢淫逸”等错误的思想,导致其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差,从整个教育过程看,这一现象不利于孩子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学校劳动教育不规范
        由于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学校受其思想制约,片面追求升学率,唯分数论现象严重,劳动教育空喊口号,流于形式,存在有劳无教的现象。且相关的劳动教育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脱离,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说教式教育。同时,师资数量严重匮乏,教师专业性水平低,导致学校和教师开发劳动课程资源和创新劳动教育方法能力不足,学生不能全面系统学习相关的劳动教育知识、技能,教育效果差。
        三、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家校协作对策
        (一)改善家庭劳动教育
        1.提高家长劳动认识,规范其劳动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社会和学校应注意引导家长提高思想认识,树立科学的劳动教育观念,走出进行劳动教育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相对立的教育误区,以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启智促智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和适当的劳动教育方法,规范家长的劳动观念,以便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劳动教育。
        2.培养孩子劳动兴趣,锻炼其劳动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尽可能地抓住时机,因势利导,使家庭中劳动教育向日常化方向发展,培养孩子劳动好奇心与兴趣,有的放矢地引导他们树立初步的劳动意愿。适时适度地运用强化理论来鼓励孩子动手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锻炼孩子吃苦耐劳与独立自主能力,在劳动中感受乐趣、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二)规范学校劳动教育
        1.丰富课程内容,密切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注重优化小学综合课程结构,合理开发优质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小学劳动教育的课程安排应根据不同学段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规律,采用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教育他们。同时,学校应鼓励教师发挥教育研究能力,因地制宜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密切所教授的内容与小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联系,增进理解,学以致用,培养他们具备科学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形成规范的劳动习惯。
        2.加大师资数量储备,提高专业性水平
        当今,专职劳动教师数量缺乏,且自身劳动素质与涵养有待提高,师资数量缺乏、教师专业性水平低等问题亟需解决。一方面,师范院校在培养进行教师培养时,可以通过开设相关劳动教育必修课以提高师范生的劳动素养和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学校应尽可能为专兼职劳动教师创造进修培训以及提高发展的机会,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价值感。
        3.建立健全科学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
        学校应建立科学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其育人导向功能。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可采用自评、同学评与教师评的方式,及时反馈学生在每项实践中的表现,对劳动表现优秀的学生可设置奖励奖项以形成榜样作用激励他人。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活动的具体规划与课程的科学安排,倡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多元丰富的劳动实践,帮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三)共创家校社协同育人格局
        1.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与教育
        家校协力育人可以充分发挥劳动的教育价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应与家庭保持比较密切的联系,及时沟通学生的表现,从整体上系统把握学生的发展状况,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劳动成果,保证劳动教育的连续性与有效性,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同时,学校可组织一些亲子活动如共同制作小手工、参与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强以劳育人的影响力,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关系。
        2.依托家庭日常劳动教育
        一方面,合理利用丰富的家庭劳动教育资源,家长可依托家庭日常劳动活动教育孩子,如打扫卫生、叠被子、洗袜子等一些简单的日常劳动鼓励孩子劳动,勇于动手实践,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日常小技能,以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另一方面,努力在家庭中营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氛围,发挥家长言传身教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的培养。
        3.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倡导“教学做合一”[3],学校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鼓励学生参加有益的实践活动,注意实践活动的多样化与教育性,如社区卫生扫除、养老院服务等活动,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敬爱老人等,体会到劳动的意义与价值,进行劳动教育的自我建构,强化社会责任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引导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的思想。
        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在学生综合发展中至关重要,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健康推进需要发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统筹协调作用,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与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教育他们,发挥“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4]。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CCTV,2020-03-26.
        [2]张秉平,刘洪军.小学劳动课教育概论[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李珂,蔡元帅.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9(1):107-110.
        [4]何云峰,宗爱东.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青年学报,2019(1):6-11.
        作者简介:居敏,1995年11月,民族:汉族,籍贯: 山东省临沂市,女   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第二作者:葛明荣,男,民族:汉族,1970年8月,职称: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教育、德育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