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撑一片爱的天空——初中学校德育管理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期   作者:蒋柳青
[导读] 在新时代立德树人理念的号召下,作为正处于青春期并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初中学生而言,为其构建正确的人生三观十分重要
        蒋柳青
        湖南省道县树湘学校  425300
        摘要:在新时代立德树人理念的号召下,作为正处于青春期并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初中学生而言,为其构建正确的人生三观十分重要。笔者身为中学副校长,理应为学生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这就需要在了解学生情况和学校管理基础下,创新学校德育管理。本文即从教师师德管理、教学德育渗透、校园德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四方面入手,探索强化学校德育管理质量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学校;德育管理
        引言:
        学校德育管理对于学生三观构建和德育品格的形成十分重要,管理者要把握住当前学生心理因素,从源头上入手消除学生的不良习惯,把握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1]。而当前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阶段,对于批评惩罚较为敏感,因此副校长要构建能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德育管理策略,以此提高学生德育品格,强化校园德育风气。
        一、强化教师师德管理,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中学生而言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的师德师能也能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潜移默化地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2]。因此身为副校长,首先应把握住教师的师德师能,促使教师都争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教师[3],以此才能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榜样。
        1.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学习。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学习并撰写心得感受,如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最美教师感人事迹等等。(2)积极参与学校展开的教师师德活动,每学期都需读一本与教育相关的书籍,并撰写学习感受。(3)每学期展开教师的师德师能考核。
        2.学校加强教师专业素养培训。(1)学校可组织教师参与国培学习、国培送教下乡、置换培训、省市优秀教会培训、最新教育教学培训、教学方式培训等等。(2)学校要根据校园实际展开校本研究,从集体备课、说课、评课以及课题研究等方面加强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提升,才能为学生树立优秀的德育学习榜样。
        二、深入教学德育渗透,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学生从书本上学习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品格。因此教学是影响学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副校长要深入教学工作,组织学校教师们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素,不断对教学进行调整、优化,有机融入德育,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1.教材融入德育。原有的语数外、物化生、政史地、体音美等都可挖掘德育因素。语文中挖掘爱国、独立自主、尊老爱幼等良好的中华传统文化品格,丰富中学生的思想情感;数学中挖掘冷静思考、科学探究等精神品格;英语中挖掘文化交流、传承创新等德育品格;体育中挖掘坚韧不拔、团结互助等人格品质;政治中挖掘集体、法治、道德等优秀德育精神等等。总之教材中拥有大量的德育因素,亟需副校长带领教师们一同挖掘、调整、优化,进而提高教学德育质量。
        2.创编德育教材。学校可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学生情况,来创编适合本校的德育教材。教材可融入道德、安全教育、思想教育、劳动教育、传统文化等等,最终汇集成4课时或6课时左右的德育内容。


        三、开展校园德育活动,增强德育教育质量
        校园德育活动能使学生在参与、体验、感知中体会到德育的真正精髓,在实践感知中强化学生的三观和德育品行。而校园德育活动可以从红色活动和国学活动两方面入手,以此强化学生的爱国教育、优良的传统文化品格。
        1.校园红色活动。(1)红色影音。学校可就实际情况对初一初二的学生开展红色电影播放活动。如每周利用两节晚自习时间播放红色电影,比如《大国崛起》、《大国外交》、《厉害了,我的国》、《战狼》等。初三的学生考虑实际情况可在每天早自习下前利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播放经过剪辑的红色电影。(2)红色校园铃声。此外在每日的起床铃、上课下课铃、早操中,学校可将原本的铃声替换成红色音乐,比如《东方红》、《社会主义好》、《团结就是力量》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家政策理念,也可激发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民族自豪之情。(3)红色景点参观。学校可在节假日或春游、秋游等活动中利用半天的时间带领初中学生前往附近的红色景点。在参观红色景点、了解红色故事中感知历史,缅怀先烈,以此发展学生的爱国教育,坚定学生的政治立场。
        2.校园国学活动。学校可制定研读国学书籍的时间,如每天抽出30分钟时间研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等国学书籍;还需要求学生们必须掌握基本国学书籍《百家姓》、《弟子规》、《三字经》等,从中培养初中学生的良好行为品格和习惯。为检验学生国学书籍诵读、学习的成果,学校也可定期开展礼仪比赛、“国学知识”竞赛、“人人都是国学家”模仿活动等,以此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四、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新时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部分学生因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其心理健康状态存在问题,出现了孤僻、阴郁、暴躁等问题。有部分学生因不良风气与外界批评压力,产生了轻生、厌学、抑郁等症状。为此学校亟需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学校可展开大规模的心理问卷调查,以此筛选出校园内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
        二是筛选学生后,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展开一对一或一对多心理健康咨询,找准源头,一一解决。
        三是在校园内开展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等讲座、知识竞赛、活动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自身心理情况,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正确认识心理健康,以此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以上方式能使学校教师了解学生心理问题,以此可针对性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学校管理者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从教师、教学、校园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潜移默化渗透德育因素,融入德育管理,以此培育学生良好的德育品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为学生撑起一片健康成长的蓝天。
        
        【参考文献】
        [1]黄辉昂.浅谈农村小学校长如何加强德育工作[J].教育界,2020(36):62-63.
        [2]王建锋.教育即成人之美——庵东初级中学成美教育实践与探索[J].好家长,2019(48):143-143.
        [3]程辉.让德育更贴近生活——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考察随笔[J].教育文汇,2015(17):17-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