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芳
诏安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福建漳州 363500
摘要:学前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高速时期,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前儿童的教育情况已经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然而,仅限于充分的关注或支持,这对于目前我国学前儿童教育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仍是微乎其微,学前教育面临从根本上的改革、创新和前进。赏识教育思想最早由西方教育学家提出,在国外幼儿教育工作中独树一帜,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然而我国学前教育对赏识教育方法的应用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对其进行针对性地研究具有重要科研价值。
关键词:学前;儿童;教育;赏识教育
一、引言
学前幼儿教育是幼儿教育的起步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相较于体系完备且备受瞩目的九年义务教育及高中阶段教育等,其受到关注和受到研究的次数显著不足,研究数目的缺失从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了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一种局限性,然而在新课改及国家教育部门多次文件的批示和指导下,学前儿童教育正逐步前进。传统的学前幼儿教育缺少一定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在此背景下,引入并实现赏识教育体系在中国学前教育背景下的合理结合,是学前教育发展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一处里程碑。
二、目前学前儿童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学前儿童的教育工作处于稳步发展的过程中,然而,伴随着新教学理念及新型教师的大量涌现,与传统的、多变的教学策略相对应的统一、规范化教学方法,在整体上应用较少,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处矛盾问题。[1]不可否定的是,经验教学法,即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确在学前儿童的教育工作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一席之地,然而,经验教学期的短板也十分明显,一方面,幼师团队一直不断地涌入一些新型教师,新涌入的教师群体不仅在年龄上较小,且思想也相对比较前卫,而新旧教师在教学理念及方法上的冲突则使幼儿的学前教育工作处于一种两相对立的尴尬处境,实际上,经验教学中的尊重、宽容与鼓励方法,都属于是赏识教育内涵中的一些重要分支,二者间在具体理念上并不冲突,但经验教学无法突破局限性,且随机性较大,导致学前教育工作出现问题时没有及时处理,必然落入措手不及的境地,因此,无论是新教师团体还是传统教师团体,倘若在当下学前教育工作中不能重视赏识教育的实际应用,都将面临诸多难解的教学困境,这是务必要引起注意的。
三、赏识教育在学前儿童教育工作中的意义
学前教育工作要结合这一时期的儿童天性,这是更符合科学依据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实际开展中,符合个体生命规律和身心发展普遍性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得当的教学方法。在赏识教育的内涵下,包括对学生的关注、理解、尊重、激励等主要内容,都是从学生角度做到了充分的考量后才建立的,在关注、理解的前提下,信任感才会得以形成,而良好的师幼关系,即信任感较高的师幼关系,在幼师对幼儿进行后续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它都将创造出更强的一种便利性,另外,从幼师角度考虑赏识教育,赏识教育不但对教学和管理效果有积极影响,良性的师幼关系也将在赏识教育的带动下循环往复地层层推进。
在传统的幼儿授课模式中,当问题形成后,教师倘若不能合理应对,自身也易形成逆反个性,占有欲与控制欲的增强变得不可控,因而社会中报道的诸多师幼关系恶性事件,倘若能合理运用赏识教育模式,则必会得到充分缓解,且具有事半功倍、锦上添花的功效。
四、赏识教育应用于学前儿童教育中的几种重要方法
(一)学会倾听学前儿童的心声
赏识教育的基本前提为尊重与理解,而沟通与倾听则是建立在幼师和儿童之间构筑良好尊重感的一个完美纽带。倾听不单单是要听,“倾”字也特指了这种听的不同,它需要倾听者投入更多力量,不遗余力地去聆听、守候。在学前教育工作中,结合幼儿的特点来理解倾听,即需要幼师付出更多的力量来降低自己的位置甚至是固有的认知,而是做到完全的将心比心,比如目前学前教育提出的“去小学化”思想,在一些绘画类课程中,幼儿的认知水平尽管有限,但思想意识基本已经有所成型,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和幼儿对其绘画等作品进行沟通、交流,甚至要做到“不耻下问”,教师向幼儿请教问题,这听上去似乎有些荒谬,但这却是倾听的一种最高等的表现形式,[2]学会将心比心地倾听幼儿的心声,可谓是抓住了赏识教育的一大精髓部分。
(二)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建立信任感
幼儿具有自己的天性,天性则呈现出并不一致的一些特征,可以说,每个学前儿童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赏识教育尊重这种不同,保障了幼儿个体的差异性,而且得到维护的同时,信任感的建立也自然会水到渠成。比如,学前教育设置的音乐课堂中,应当鼓励儿童对不同音乐器材或音乐形式有自己的选择性,这是教师充分维护儿童个体差异性的一种表现,对于一些事物的反响,不同的儿童的回馈情况也存在许多不同,这种不同可以作为教师理解孩童个体的一种重要的资料,而不应当以此来粗略地削弱孩子们的不同,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并由此建立信任感,这是赏识教育推行中的又一处重要内容。
(三)激励、提醒的新型管理模式
激励和提醒是赏识教育思想下的重要的管理理念,也是幼儿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前提。激励与提醒二者应当相辅相成,在幼儿教学及管理工作中,二者的重要性是并驾齐驱、且缺一不可的。激励机制要求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从传统的批评与威严模式逐渐转换和过度,倾向于温柔模式且更易建立良性师幼关系的激励制度。激励制度不应与之前提到的尊重个体的差异性相悖,这是对于学生有良好表现时,我们应当去做的。另外,提醒模式则是对于一些可能发生的不当处境亦或是已经发生的不当处境,予以温和的提醒模式。激励、提醒的管理模式不仅不会破坏良性师幼关系,且有一定维护和保障的功效。
结语: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所有人的关注和推动,赏识教育的先进理念在当前我国幼儿教育背景下,具有规范、统一的重要功效。赏识教育的优势极为突出,不仅具有丰富的科学依据作为支撑,且良好的教学反馈也间接证明了赏识教育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无论是对幼儿还是对教师而言,赏识教育都有一定的积极功效,是一举多得的先进教学策略,在对其进行践行过程中,除却要保障对幼儿群体的充分理解和关注之外,也应当尊重幼儿的天性,科学性地利用赏识教育方法,这是提升幼儿教育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郝冬霞. 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初探[C]. 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2020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2020:339-340.
[2]金晓筠.3至6岁幼儿赏识教育之我见[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