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法庭与数字家庭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期   作者:吴焘 林格
[导读] 模拟法庭是一种利用技术手段对司法审判进行模拟、演绎的场景行为
        吴焘 林格
        长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  510530
        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  深圳  518057
        摘要:模拟法庭是一种利用技术手段对司法审判进行模拟、演绎的场景行为。数字家庭是利用信息技术控制智能家居、进行数字娱乐活动、与外界通信联系的私人场所。模拟法庭与数字家庭都使用信息技术。前者偏重于群体艺术以及人性中对罪的惩罚,后者偏重于个人智慧以及人性中对爱的追求。现代社会里存在利用信息技术以假乱真的问题,以至于伪造证据污蔑人。模拟法庭通过模拟现场,可以及早发现问题,提前准备言辞,预防在意外事件发生时不知所措。数字家庭一般包括智能家居、数字娱乐、远程医疗等设施与活动。数字家庭使得家庭办公得以实现,节省了成本。值得一提的是,数字家庭技术与模拟法庭措施结合可能产生虚拟审判、远程决定的效果。数字家庭允许远程授信,利用信息、通信与网络技术广播音频、视频,模拟法庭场景的效果。
        关键词:模拟法庭、数字家庭、网络信息
一、引言
        法律常识被认为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一般普通高校都开设了相应必修课程。古代儒、法家荀子提倡“入国问禁”。法之所禁,其莫大焉?法治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西亚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国古代的《唐律》也被反复称颂,与现代西方国家的按律例断案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古代衙门直接负责司法审判,现代有检察院、法院专司其责。模拟法庭有助于法律从业者学习法律知识、体验法庭辩论、提高审判质量。它如同预演、预判,在二十余年前已在影视屏幕中出现,十余年前逐渐进入高校课堂,显得极为慎重。某些不当的司法程序可能会通过模拟法庭曝光,产生纠偏的效用。同时也可能因为模拟法庭与真实法庭一致性太高,令人真假难辨,产生权力分割的效果。另外,法制的权威效果需要政府授予,政府的失信、违约甚至破产都可能对法制的效力产生影响,它会导致法庭的权威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例如局限在模拟法庭内,满足部分职业诉求,却无法在真实法庭里产生社会影响。现代影视剧、古代历史书中出现的平反昭雪、朝令夕改,都显示出法庭审判具有时空局限性,而不是亘古不变、一成不改的。
        数字家庭令人联想起数字影视、光纤入户、无线上网。数字影视是指高清电视、家庭影院,相应的硬件设施有电视机、机顶盒、投影机、计算机,它可以连通广播电视网络和互联网。光纤入户是有线光纤网络到户,无线上网是无线局域网联网,它们可以连接通信网络及物联网。数字家庭使得人可以在家中办公、学习、娱乐,便于推广家庭医疗,举行线上会议,同时减少户外出行。数字家庭的建立与发展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进步有关,它使得人的视听娱乐获得了更多的影像资料,但是满足感局限于声光电影与虚拟现实,并不能代替真实的社交活动与场所。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中存在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它们之间的比较与模拟法庭、数字家庭的区别可以参照。模拟电路如A/D, D/A, 运算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电流基准源;数字电路如数字滤波器、大数乘法器、模乘器、以及其它逻辑电路。模拟电路的规模较小,应用场合小一些;数字电路的集成度更大,算法更复杂。常见的成型工业品,如FPGA,CPU, DSP, IC,都以数字系统为主,由此可见一般。模拟法庭用在局限的范围、较少的受众,数字家庭用于社会大众、千家万户。模拟法庭体现了司法透明、社会治理,数字家庭体现了个人隐私、社会联系。图1显示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与模拟法庭/数字家庭之间的类比,可见数字电路相对于模拟电路在总的电路规模中占主要成分,数字家庭相对于模拟法庭而言在社会关系中起主要作用。


图1: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关系类比模拟法庭/数字家庭。
二、模拟法庭
        模拟法庭可以为法官判决、律师诉讼提供预演的机会,可以提高司法透明度,减小司法风险。它如同军事上的兵棋推演,可能提供某些参考与借鉴。然而,兵棋推演只是利用计算机仿真计算、设定参数演化,并不是真实的战斗,甚至不是军事演习,而只是对军事演习的预测。与之相应,模拟法庭也不是真实的法庭审判,且不是法律调解、调停,而只是对庭外调解、息讼的预判。图1显示了模拟法庭与兵棋推演的类比。

图2:模拟法庭与兵棋推演的类比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此清官可能是满蒙出身的官员,由于不讲究伦理道德,故难断家务事。古人言:大行不顾细谨。陈芝麻、滥谷子的事情每天发生,琐事不断。模拟法庭也许在预判、调停这些民事冲突中能起到预止作用。此外,还可以将行业规矩、风俗习惯、道德情操、民间约定整理到模拟法庭中来,使之成为模拟争议的论坛。与此同时,只有真实的军事作战才具有获得战争成果的权力,只有真实的法庭审判才具有实施法律的效力。
        模拟法庭是对司法权力的模仿,便于法律工作者学习法律程序,如同兵棋推演在军事演习中的作用一般,模拟法庭也对法律调解、预判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它与真实审判的环境相差巨大,尤其缺少真实人际关系的博弈,关注度不可同日而语。
三、数字家庭
        古人道:“家和万事兴”。中国古代文化重视家庭的和睦。数字家庭偏重于物的成分,有利用智力减轻家庭劳动、利用音频视频娱乐的特征。它在获得他人智力劳动成果的同时,免去了部分体力劳动需求,数字影视给人带来了娱乐的音像体验。
        图3中显示了当代数字家庭的十几种典型电子设备、产品及电器。数字电视机一般通过广播电视网从网络设备接收数字信号,其中包括高分辨率清晰电视机,又称为高清电视。计算机可以用于联网、办公。家庭影院可以投影播放大屏幕电影。通风机或空调可以调节室内温度、湿度、气体。数字移动电话机即手机,可以使用微信、QQ等即时聊天软件,可以使用移动办公系统OA办公,还方便随时接听、拨打电话。淋浴器或热水器可以烧水、并调节水温。自动洗衣机能够洗衣服,电冰箱可以制冷贮存食物,智能电表可以显示、监测用电的变化。电灯、电话是早期的家庭设施,显示了基本的开关控制,如同0/1数字变化。火灾报警器可以在室内发生火灾时报警,它包含着温度传感器,还可能有气体或图像传感器。监控摄像头用来对室内或环境进行视频监控,路由器或交换机是连通网络的设备,它可以用给以上的电视机、计算机、电话机、家庭影院、摄像头等。

图3:数字家庭相关的电子设备、电子产品与用电器
        数字家庭需要依靠网络与通信,其空间一般被信息网络覆盖。人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容易遭他人窃听、偷窥、干扰、监视,泄漏隐私,因而面临风险。有的建筑里可能安装有雷达进行无线电高频探测,可以在远处即刻获知人的思维信息。房屋里存在用电回路,处置不当容易遭漏放电,如同被机关打伤。
        数字家庭如同一个信息空间,可能被物联网、局域网精确定位。在这种情形下,人的信用会与房屋财产的信用、产权发生交叠联系,从而形成可以认证的信用。家庭办公也因之而兴起。其实,古代达官贵人私人置业广大,也往往形成政出私门的效果。现代数字家庭由于技术密集度大,所以能够支持人从事一定劳动强度、智力密度的工作活动。而从形式上看,数字家庭却有私有制的特征。
        电视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在全世界普及,已经从曾经连发明人也争议是否正确到如今成为不可或缺的家用电器。它能够广播视频和语音,既含有公共用途,又兼顾商业利益。既讲述历史故事,又描绘万千世界。电视剧已经成为全民重要的文化、娱乐消费品。实际上,广播电视网及电视机可能还有收集信息的功能。
        数字移动电话机即通常所说的手机,它一般随身携带,属于个人携带品,算是广义的数字家庭附属品。但是,它的用途却很大。它几乎是人在上班和下班之间的信息纽带和载具。同时,它通过电话号码给人带来了人际关系形成的虚拟社会身份和快捷联系方式。像微信这一类应用软件进一步扩展了人的交流方式,从语音拓宽到了文字、图像。它的网络、通信功能还使得网上会议能快速展开。网上银行还支持网上购物、微信转账、支付宝、转账汇款,它使得数字移动电话机可以转移部分财富。
        数字家庭与传统家庭的区别在于,它可以很快获得外界的信息,同时很快能向外界表明自己的存在感。而传统家庭要依赖于通常的说话、书信获知信息,速度很慢,普遍存在消息闭塞的问题。向外传达消息也依赖于说话、书信。早期的电话、电报是数字家庭与传统家庭的中间状态。条件好的家庭还可以装备传真机、打印复印机。
        与模拟法庭相比,数字家庭更加像个人的生活状态,模拟法庭则体现人的社会参与感。社会事件的重要因素是分辨是非曲直,而模拟法庭可以起到这个作用。许多事件都与人身安全和人际关系有关。数字家庭如同人身安全的外化,而模拟法庭如同人际关系的依傍。在法治社会里,可以期待模拟法庭逐渐在民事判决、商业诉讼中发挥作用。在庞杂的社会事务中,也可以理解模拟法庭以街头巷议、网络反映、网上调查等形式体现功能。
四、结论
        与检察院、法院的威严形象相比,模拟法庭如同预演预导,缺乏真实的法律效力。但是,它如同兵棋推演对军事战争的影响一样,可以提高司法裁判的水平和经验。模拟法庭已经从庙堂之高走进校园,走向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它有可能在评价、保护人的基本人际关系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数字家庭是现代信息社会下形成的高科技背景家庭环境。它包括一系列智能设备,能够支持人快速与外界联系,输送利益、获取资源,反之亦然。数字家庭体现了人身安全属性。现代常见的网络会议、网上办公是模拟法庭、数字家庭对应的两个场景,其相互关系及发展与职工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值得深思。
        项目资助:广州市创新创业领军团队项目(编号:20190901008)
        作者简介:吴焘(1981-),男,汉族,湖北新洲人,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集成电路、密码、编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