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空间感知,增强图形意识——以“认识图形”为例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期   作者:全颖霞
[导读] 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全颖霞
        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开发区震川小学  215300
        摘要: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教学图形与几何时,我们教师,特别是低年级教师更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图形意识。从而在小学阶段,逐步地帮助学生建立几何空间概念,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关键词:空间感知;图形意识
引言
        “认识图形”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关于空间感知和几何图形的概念。本课的内容较为简单,学生生活中对相应的图形也并不陌生,甚至学生在没学习这堂课的情况下已经能够很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相关知识。并且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到小学,此前没有接受过关于图形的系统性教学。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容易抓不到头绪,怎样才能用好用足课堂的40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中既对已有的知识经验有进一步的提炼,也能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扩展。
        一、创造生活场景,课本联系实际
出示书本例题图:学生在堆积木。
        教师:(1)同学们看啊,一些小朋友在堆积木,你能把这些积木分分类吗?
        (2)老师这边也有这些积木,哪个小朋友上来分一下。
        学生:(1)学生通过观察,区分图形的不同之处。
        (2)举手上台进行分一分。
        二、进行比较感知,增强图形理解
        1、认识正方体
        (1)揭示正方体名称
        教师:(a)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们叫作“正方体”。出示抽象出的正方体形状。
        (b)教师让学生齐说“正方体”,并且的让学生看一下名称的字是怎样的。
        学生:(a)观察图形,明确图形的名称是“正方体”。
        (b)学生齐读“正方体”明确正方体写法。
        (2)明确正方体特征
        教师:你们觉得正方体是怎样的,它有什么样的特征?和同桌交流。
        学生:学生和同桌交流,并举手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
        汇报板书:

        (3)生活中的正方体
        教师:(a)像这样的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你能在教室里找找吗?
        (b)生活中你有看到正方体的东西吗?
        学生:(a)粉笔盒,音乐教室的椅子、橡皮......
        (b)骰子、模仿、纸巾盒......
        2、对比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一定的相似性,课堂教学中会有学生产生混淆,所以可以在认识完长方形和正方形后对两种图形进行对比,对比形式可用表格,方便直观。
引导感受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
        (1)教师:观察两种图形,并比较他们各自的特征,说说不同。
        (2)学生:和同学交流,举手汇报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
        (3)表格整理:

        通过对比,学生能比较好地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说说是如何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而不是单纯的靠感觉。
        (三)探究结合实践,深层巩固消化
        1、认识圆柱
        (1)揭示圆柱名称
        教师:(a)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们叫作“圆柱”。出示抽象出的圆柱形状。
        (b)教师让学生齐说“圆柱”,并且的让学生看一下名称的字是怎样的。
        学生:(a)观察图形,明确图形的名称是“圆柱”。
        (b)学生齐读“圆柱”明确圆柱写法。
        (2)明确圆柱特征
        教师:你们觉得圆柱是怎样的,它有什么样的特征?和同桌交流。
        学生:学生和同桌交流,并举手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
        汇报板书:

        (3)生活中的圆柱
        教师:(a)像这样的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你能在教室里找找吗?
        (b)生活中你有看到圆柱的东西吗?
        学生:(a)桌腿、笔筒、没用过的铅笔......
        (b)纸巾筒、树桩、烟囱......
        2、认识球
        (1)揭示球名称
        教师:(a)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们叫作“球”。出示抽象出的球形状。
        (b)教师让学生齐说“球”,并且的让学生看一下名称的字是怎样的。
        学生:(a)观察图形,明确图形的名称是“球”。
        (b)学生齐读“球”明确球写法。
        (2)明确球特征
        教师:你们觉得球是怎样的,它有什么样的特征?和同桌交流。
        学生:学生和同桌交流,并举手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
        汇报板书:

        (3)生活中的球
        教师:像这样的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生活中你有看到球的东西吗?
        学生:足球、篮球、手串珠......
        3、活动加深感受图形的各个特征
        活动一:“面面俱到”拓印活动。
        由于我们观察物体存在近大远小的情况,会让学生产生困惑。虽然我们都知道长方体的面是长方形,但是有时候观察到的就是平行四边形(不标准);正方体的面看到的就是菱形;圆柱的圆形面看到的就是是椭圆形。所以“拓印”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1)准备工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积木,颜料,白纸。
        (2)活动过程:(a)白纸平铺在桌面上(b)学生用颜料将图形积木的一面涂上颜色(c)趁颜料未干将积木的一面压在白纸上拓印。
        (3)活动结果:
        长方体:拓印出来的都是长方形(可能会有两个正方形)
        同时,有时有些印出来的长方体非常的扁长。
        正方体:拓印出来的都是正方形
        圆柱:两个平平的面拓印出来的是圆形
        同时发现两个圆形一样大
        侧边弯弯的面,放着只能印出一条直线,弯面无法和桌面上的白纸完全贴合。
        同时发现,滚动的话可以拓印出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球:球只能印出一个点。
        通过活动,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图形每一个(平)面的形状,并且能更好地感受曲面与平面地不同。
        活动二:“动手捏捏捏”活动
        没有比做出一个图形的方式更能让学生全方位认识这个图形的了。
        (1)活动准备:橡皮泥,供参照的图形积木
        (2)活动过程:让学生参照积木,用橡皮泥捏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3)活动呈现: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让他们说说制作的注意点。
        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能更深刻地认识图形。例如,圆柱的两个圆形的面要压在桌子上压平,因为那两个圆形的面是平平的。例如,球要搓出来,并且要当心不能压扁,不能有平平的面。
        结论
        本节课是基于低年段学生现有的智力发展水平进行的为了培养学生空间感知,增强学生图形意识的一节课。在设计的过程中通过了情景使得学生将自己角色带入,从而能更投入地进行观察。长方体与正方体存在着很多相同点,通过对比,锻炼了学生收集、归纳、分析数学信息的能力,也强化了学生对于空间感知的能力。“拓印”和“泥塑”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配合多种感官来深层次感受图形,增强图形意识。
        作者简介:全颖霞(1990-09),女,籍贯:江苏省昆山市,学历:本科,职称: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儿童阅读时间管理指导策略的研究,儿童阅读分享指导策略的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