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莹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始丰街道中心小学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思想和教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这使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更丰富也更有难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越来越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教学提供了有效帮助。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思维导图以其思路可视化的特点将其从众多教学手段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现阶段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第一选择。教师在阅读教学期间,需及时了解到思维导图的优势所在,同时也要在及时了解现阶段的实际教学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稳定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思维导图; 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需将新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期间积极开展探究性教学,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思维能力同时得到培养,这也直接促进了新课标基本理念的顺利实现。思维导图是学生学习期间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段,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所以教师在此教学期间需要增强用思维导图实施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单单可以使阅读的内容更清晰的模式呈现给学生,而且也能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记忆、掌握与理解阅读的内容。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快速且科学地整合阅读教学资源,使阅读教学的课堂变得井井有条,也使小学阅读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所以,此篇文章就以介绍思维导图概念和作用为背景,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实施相应的策略,这样也有利于全面发展思维导图的作用。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解析
所谓思维导图(MindMapping)也可以称为脑图、心智图,同时它也是英国著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创造的。主要是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从而把每个不同级别主题存在的关系通过思维导图将其表达出来,这样的方式使主题的关键词与空间、文字、以及颜色等建立起相应的链接,使学生对此记忆力更加深刻,同时也使学生的左右脑得到充分激发与运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记忆、思维、以及想象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展开思考,从而更有效的使学生在想象与逻辑、动作与语言以及艺术与科学之间得到平衡发展,也使人们大脑的无限潜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挖掘与激发。从功能角度出发,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两种思维进行有效结合是思维导图的核心思想,教师可以积极鼓励与引导学生在学习期间在思维过程中将自己的左脑与右脑同时进行使用。简单来讲,这就是一种比较实用的图形技术,能够将难以看见的无形思维过程逐渐转变演成为图形,可以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和看得到。
二、思维导图指导下阅读教学的优势
所谓思维导图教学方法,是指将学生或教师的思路通过一系列的文字和连线转化为比较简单的知识体系,使抽象化的思路变得更具体化、更可视化。因此,思维导图的第一个优势就是,它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与学生两者思维的相互理解。教师通过思维导图指导的教学中,可以将自己的思路运用具体的思维导图进行表现,这样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同时也使学生更快速、准确的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与此同时,教师也能够通过学生的思维导图来更加具体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措施。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第二个优势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阅读思维,在经过教师的讲解之后,学生能够从教师所规划的思维导图中吸取经验,并对其进行模仿,以此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阅读思维导图,这将有效提升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并且能够在今后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第三个优势则在于学生能够利用思维导图检查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思维导图能够将所有的知识点涵盖其中,学生能够利用思维导图及时查缺补漏,也能够通过反复的学习不断完善思维导图中的相应知识点,使得思维导图更加完善。由此得知,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同时有效的增强思维导图式的阅读教学也是教学在此教学期间不可缺少的。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思路可视化,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教学期间,要想全面的发挥思维导图的教学优势,教师首先要运用教学思路的可视化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文章的阅读教学时,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自身的思路写在黑板上,这样就使学生能够清楚了解教师是怎样循序渐进、思路清晰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与主旨的。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第一时间接收到教师所要表达和传递的信息,从而通过教师的带领,学生也对此篇文章有了最全面的了解。从而,教师也实现了教学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讲述《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板书进行教学。通过自己的讲解,将自己的思路慢慢呈现给学生。首先,教师要以小蝌蚪找妈妈的原因着手,并及时写出小蝌蚪找妈妈的理由;其次,教师就可以将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以及遇到的事情一一列举出来,并说一说小蝌蚪在一路上都遇到了哪些动物;最后,教师就要根据小蝌蚪寻找的依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青蛙会不会是小蝌蚪的妈妈呢?教师在此期间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直接了解教师的思路,自己学习起来也会变得轻松。
(二)学习思路清晰化,增强自主学习效果
教师要想使思维导图教学的优势在小学语文阅读期间得到充分的发挥,就需要及时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画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进行阅读。由于学生的年纪较小,经验与储备知识也比较欠缺,这也是现阶段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所面临的较大困难,而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教学刚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学生的阅读情况。同时,在阅读文章期间,学生可以将自身的想法与思路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其整理出来,随后再将自己的思维导图与教师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如果没有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就可以明确自己的阅读思路。如此一来,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由于学生思维太过发散带来的混乱性,也是阅读的效果得到逐步增强。
(三)归纳提炼综合化,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归纳提炼主旨内容主要是指,由于小学期间的语文阅读教学特别是高年级有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小学生要通过阅读将文章的主旨内容与中心思想进行有效的提炼,同时也要在阅读期间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但是,现阶段由于学生本身阅读能力就比较有限,再加上有许多文本的中心思想都十分隐蔽。这就使学生对文章的主旨内容难以掌握。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聚合性来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归纳和提炼文本主旨内容。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形成良好的总结概括能力。例如,学生在遇到叙述事件的文章时,由于文章内容较多,同时文章的篇幅较长。导致学生在学习期间由于文章内容相对复杂,从而很难直接了解与总结其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教师在教学期间,就需要使用归纳聚合策略层层深入,从而最后得出文本的主旨内容、中心思想或者思想情感。
结束语:综上所述,现阶段可以有效使用的教学手段与思维训练是思维导图。教师在此教学期间合理的运用思维导图,就能够使阅读教学的内容以更清晰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也及时帮助了学生记忆、掌握、以及理解阅读。因此,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是值得所有教师进行深入探究与大力推广的阅读教学方法。身为小学阶段教学的教师一定要立足于教学的实际,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全面的研究与深化,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程海珍.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10).
[2]郑颖.基于思维导图模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000(002):P.158-158.
[3]顾婷婷.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20,000(005):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