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评价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与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期   作者:郭兴
[导读] 阅读教学一直是中职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视的环节,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对于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知识
        郭兴
        绍兴市上虞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阅读教学一直是中职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视的环节,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对于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以往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评价方式的改进,存在评价方式单一的情况,这不利于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少教师发现,多元评价能够有效改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因此在实践基础上,本文对多元评价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与策略展开讨论。
        关键词:中职语文阅读;多元评价;意义;策略
        引言:多元评价是指结合学生个人优势,不以单一条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活动一直占有重要位置。不少中职学生对语文阅读兴趣不高,存在看不懂、阅读量少的问题。而长期以来,职校学生一直被认为基础掌握差、智力平平等,这种盖棺定论的评价方式给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语文教师应积极剖析问题的原因,努力改善现状。而多元评价方式是改善这种情况的突破口,教师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并且正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因此多元评价方式对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改善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一、多元评价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以往的评价方式里,总是对结果的重视程度高,而忽略了学习过程的评价,让学生难以获得成就感。而多元评价方式则从多个角度出发,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肯定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从而重拾对语文学习的信心。语文阅读关乎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能够让学生的品德和审美情趣得到进一步提升。曾经过于单一的评价方式,比如只论成绩,让学生在语文阅读的道路上止步不前。教师应积极肯定学生在学习语文阅读过程中的微小进步,另一方面,让学生对自己能有正面向上的评价,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兴趣,收获在语文阅读过程中的成就感。
        2.有利于学生建立阅读自信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课内和课外阅读的双重重视。在课内阅读上,要求学生对所学课文具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在课外阅读上则没有十分严格的要求,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数目,引导学生多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或文章,并且积极做好辅助作用,为学生解决阅读时产生的困惑。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评价方式中只强调成绩,导致教师只重视课内阅读,而且在课内阅读的学习上也只是对知识点进行不断地重复,忽视了阅读中感受到的乐趣,从而让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大打折扣。同时教师在强调成绩的同时可能会禁止学生进行过度的课外阅读,进一步打击了学生内心深处对阅读的渴望。在多元化评价方式下,教师可以定时举办阅读活动,帮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总结,肯定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收获,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潜力。课内阅读对学生的朗诵能力也非常重视,有些课文片段需要背诵,多元评价方式下,教师不会只重视背诵结果,而是及时肯定学生在背诵和记忆过程中的付出,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中去。当学生的阅读自信心建立起来,会将更大的精力投入到阅读中去,不断将阅读之路拓宽。
        3.有利于学生调动阅读热情
        多元评价方式是以学生为核心,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独特的优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更重视因材施教,教师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中职学生,刚接触语文阅读学习时由于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存在不足,教师强调阅读的精细程度无疑会让他们产生力不从心的感受,甚至对阅读产生抵触和厌烦心理。同时,在中职学校不难发现有很多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很高,这是他们身上的优势。他们喜欢和教师进行互动,因此教师可以着重对其进行语言表达能力上的培养。而阅读对于一个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对普遍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的学生进行正面的评价和引导,能够逐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对阅读的热情中去,从而创造出轻松和谐的阅读氛围。在这种氛围里,教师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时的专注性,引导学生在互相监督和激励中提高阅读水平,从而促进良好阅读氛围的形成。
        二、多元评价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一直作为唯一的评价主体,有时会做出一刀切的评价,这阻碍了学生从更全面的视角认识自己。因此可以利用多元评价方式,将生生互评和师生互评引入到教学中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自我评价,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表达出来,然后由其他学生,比如小组成员进行互相评价,最后教师再做出有指导意义的评价。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启发自身对阅读能力的思考。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丰富和创新评价方式,比如将家长会上将家长的评价引进来,让学生体验到更加公平合理的评价。
        例如:散文阅读教学,如《荷塘月色》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增强对文中语言的整体感知水平,培养对散文的鉴赏能力。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使用有利于学生多元智力发展的评价方法。旨在激发学生内在兴趣,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对散文理解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表达自己对本篇散文的感受。散文往往形散神聚,学生在理解上容易把握不全面,看不到本质。《荷塘月色》看似写清华池塘的景,实则借景抒情,隐晦地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但是由于学生理解能力的不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理解文章上的困惑。同时让已经逐步掌握文章主旨的学生对其作出评价,帮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能够带动多个感官,从而进一步理解作者的用词之精妙。比如教师提问“第5段哪些字用得比较传神?”“文章中比较好的句子有哪些”,有的学生会找出一些并不符合问题的答案,教师也不应该对学生进行严肃的批评,而应该引导学生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肯定其思考的价值,然后循循善诱帮助学生找到最合适的字。在小组讨论和教师参与的过程中,让多元评价方式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2.重视学习评价过程
        有学生认为在中职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尤其是技能上的学习。因此对语文课程,尤其是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重视。另外也有学生认为语文的学习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只要学会说话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这些片面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阅读过程的记录,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语文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不断认识到自己在语文阅读能力上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在记录和评价过程中不只看分数,而是从不同视角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肯定。比如设置“阅读之星”,对阅读量大的学生加以鼓励,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同时,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成长记录册,记录下自己阅读的书目、阅读过程中的困惑和阅读后的感悟,先由自己进行点评,再由小组进行互评,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在阅读能力上的优势和不足。
        例如:学习记叙文《我的母亲》过程中,首先介绍作者老舍的相关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然后将这篇文章的背景介绍清楚,引起学生的思考。分析全文思路,让学生找出老舍和其母亲的生平事迹,从而进一步探究人物具有怎样的品质。在课堂测验中,有的学生能够说出“含辛茹苦”等比较具体的词汇,但有的学生无法总结出来,只能说出一些浅显的词语。但教师不应该对表现成绩差的同学做出一味地否定,可以找到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的优点,比如有的同学能够满怀饱满地情感去朗读,这也是阅读学习过程中值得肯定的地方,是重要的评价维度之一。同时,向学生推荐老舍的相关作品,比如《茶馆》、《骆驼祥子》等,帮助学生拓展视野,理解老舍所在的时代背景,在不断的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加深对老舍的认识,也提高了阅读水平。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找到阅读学习中的乐趣。
        3.正视学生差异
        中职语文教材的阅读材料都是经典篇目,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要加强教材中课文与当下时代差距的重视,由于学生无论学习经验还是社会阅历都不够丰富,如果教师使用过于沧桑的语言和文字,容易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无法理解透彻,更难以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因而教师应该注重对每个学生阅读能力的把握,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在文言文阅读《鸿门宴》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带领学生认识《史记》的写作背景。由于本篇文言文涉及到的通假字、异体字比较多,基础差的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基础水平,设置合理的评价维度。比如对基础差的同学提出相对简单的目标,对已经能够熟练翻译此文的学生,引导他们进一步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同时能够对文中每个人物做出适当的评价。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回答,允许不同值理念的存在。
        4.重视评价时效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确实是在情感态度方面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实现语文教育过程中的育人目的。另外在语文阅读学习上,如果依然使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则会失去语文阅读原有的光彩,更加不利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如果采用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但并不注重时效性,则让学生无法及时有效的从评价中找到前进方向。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与学生自身专业特点结合起来,同时要给学生去体验感悟的机会,避免以老师自身的体验去代替学生。在多元化评价过程中,重视客观和及时的评价,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比如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读书笔记,尤其是在文言文方面,要重视学生对经典文章知识点的梳理。因此及时有效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回到阅读学习的正轨上,避免在错误的学习方式中越走越远。
        三、结束语
        多元评价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每个教师用心总结经验,回归到教育本真,让评价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上,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多元评价的作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到乐趣,激发学生在阅读时的思辨能力,帮助学生真正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艳峰.多元评价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7(05):262+264.
        [2]刘玉红.多元评价在中职语文有效教学中的意义与策略[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06):45.
        [3]郭亚兰.简析多元评价在中职语文有效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界(理论版),2013(01):100+102.
        [4]卞薇.多元评价在中职语文有效教学中的意义与策略探微[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05):49-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