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探析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期   作者:柴浩
[导读]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来新的挑战,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柴浩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摘要: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来新的挑战,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教育思想、策略、途径等方面入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文化性、现代性,能为学生营造健康的学习成长环境,同时有助于教学改革的深入落实。鉴于此,本文将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为切入点,对优化策略进行逐一分析,以期为教育同仁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分析
        引言
        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导者,其能力素养与工作实效性息息相关,当教师的教育指导理念积重难返,对于网络知识技能的认识存在偏差,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与信息时代脱节,工作质量也将难以获得保障,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以教师课堂传授为主,教育形式相对单一化,难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主动性,这样一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无法发挥出作用,学生也将难以实现全面健康发展。在新时期背景下,要想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就要从问题出发,从根源入手,通过对现存不足进行逐一分析,制定出针对性解决方案,比如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找准工作的实施契机等等,切实做到塑造文化自觉,紧握正确舆论导向,以此营造良好氛围,继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探究
        现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教师的教育指导理念却还停留在传统阶段,仍选择在特定场所下,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这也就导致工作存在滞后性,预期的工作目标也难以实现,此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普遍以教师口头讲解为主,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教育引导策略相对单一化,这一问题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丧失,工作实效性也在不断下降。网络环境下,部分教师将微课和慕课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作的现代性,但与此同时也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就实际情况来看,有很多教师只采取了“互联网+思政”的教学形式,并没有挖掘到其深层次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停留在表面,微课与慕课也并没有充分发挥出自身作用,此外,受学校网络环境及教师专业素养的制约,“互联网+思政”这一模式的推广落实也困难重重。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策略探析
        (一)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重视塑造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既是对文化地位价值的深刻领会,对文化发展规律的精准把握,也是对拓展文化历史职责的主动担当,在新形势下塑造文化自觉,培养大学生自觉的主体意识与创新精神,培育其正确的道德人格,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鉴于此,高校应承担起这一重要责任,组织开展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塑造文化自觉,创设良好的学生成长氛围。具体到实践中可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路径的文化品行,不仅要进行理论引导,更要深入发掘其文化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为完善和立体,整合主路径的文化氛围,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环境呈现出人文关怀,促使学生做到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其次,应创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气氛,以思想性、创造性、学术性为核心,组织开展高校文化活动,具体来说,借助党课、团课以及“两课”阵地,使高校文化更具思想性,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教育,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朝着正确方向迈进,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提高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可。


        (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措施,加强实施文化德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措施很关键,此项工作的核心主旨是育人,在当前多种文化交织碰撞的环境下,大学生体现了意识价值判断复杂性以及多变性等特征,原有思想政治教育所构建的填鸭式、单向传授的教育体系,早已无法满足信息时代下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需求,针对这一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首要任务,就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措施,以“以人为本”理念为导向,展现情感关怀,立于多元文化视角,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置于文化视野中,进行深入思考,以文化为载体和路径,切实做到文化先进性与思政教育有效性的全面提升,使二者得以共同构建。
        (三)抓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契机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只有抓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契机,把握好工作开展的良好时机,才能使工作得以顺畅且有序地进行,才能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促进高校思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需要先做好新生的教育引导工作,通过把握好新生入学这一时机,对他们进行深入彻底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其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成长环境,使新生对思政工作有正确的认识,这样一来,既有利于新生的向上发展,也能为下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团体及干部的作用,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展现自身价值,以实现学生的自我监管、自我教育,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贯彻落实。
        (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大学生作为青年主力军,能够很快速地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也不惧挑战,但因其处于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关键阶段,有的学生明辨能力较弱,极易感情用事,这也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适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互联网的普及为高校思政教育,开发了新的教育引导平台,鉴于此,教师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占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具体来说,要先挖掘可用的健康、向上的文化,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大力发扬和保护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以及传统美德,同时,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线上网站,将思想性、趣味性融为一体,以提升线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将党的政策方针渗入其中,以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时代性,将健康向上的文化资源输入网络,以引领学生通过信息网络,汲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优秀信息,进而实现洗涤学生心灵、熏陶其操守的目标。此外,高校应强化对网络信息的监督管控,在根源上抵制不良、错误信息对学生思想的侵蚀,使他们逐渐形成明辨是非能力,不断提升自制能力,并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错误思想。最后,还要建立起一支优秀、全能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团队,确保其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同时还有坚定的正确的政治立场,以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生变革,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学习新理念、新思想,探索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大学生学习成长营造良好环境,采用网络技术手段,整合完善思政教育内容,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宝君,常潇楠.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优的实践进路[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106-113.
        [2]袁媛.新时代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实践[J].中国果树,2021(02):122.
        [3]朱建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的可视化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01):87-91.
        [4]陈裕良.信息技术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J].人民长江,2021,52(01):2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