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提升的小学语文整合阅读教学探索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期   作者:王小丽
[导读] 学生的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部分,课内阅读主要是指针对教材文章的阅读,这部分阅读内容往往在课堂上进行,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
        王小丽
        山东省荣成市俚岛镇中心完小 264317
        【摘要】:学生的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部分,课内阅读主要是指针对教材文章的阅读,这部分阅读内容往往在课堂上进行,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课内阅读可以有效转变学生学习态度,通过对课内文章的阅读与学习,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所提升,同时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他们的写作技巧也会得以提高。课外阅读主要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的课外文章阅读,这部分内容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来完成,也是造成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产生差异化的主要原因。教师可以通过优化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者之间的实际教学来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维提升;整合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学
        引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阅读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积累语言、增长素养、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必备要求。阅读能力不过关,会直接阻碍学生的学习步伐。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其他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深入贯彻新课改精神,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方法、优化学生阅读学习体验,在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实现阅读教学质量的巩固与提升。当前,在阅读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深入分析研究这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将其合理地应用到阅读教学中,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缺乏自主性
        虽然新课改已经开展了很长时间,但是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得到及时转变,阅读教学中仍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轻视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常常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学生的自主理解能力得不到有效发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需要转变理念,采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开展阅读教学,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目前还有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新课改理念不符,这是影响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现阶段小学课本上的阅读文章都是片段式内容,所以在大多时候,小学生更多的是把阅读当做看故事,大多时候在读过后就已经忘记了书中的内容,所以根本就没有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而养成一个阅读习惯更是较为困难。除此之外,小学生正处于一个顽皮好动的阶段,所以大部分小学生还是喜欢玩耍,喜欢游戏,很少有小学生会主动自觉地学习,而自觉阅读整本书更是对于他们来说较为困难。
        (三)阅读教学方法单一,学生阅读兴趣低下
        在现代以人为本教育思想指导下,就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进行启发,往往是将课堂教学效果发挥到最佳的关键路径。但是,从实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况不难看出,由于教师教育观念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因此在应用包括游戏教学法、问题引导法在内的教学手段时也并不能将其应用效果发挥到最佳,同时再加上教育条件相对有限,使得以多媒体教学法为主的教学技术根本无法进行广泛应用,最终一方面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得阅读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基于思维提升的小学语文整合阅读策略
        (一)优化教学设计
        关注思维是整合阅读教学的核心要义。实际上,整合阅读就是一种打破传统语文教学浅层次、表面化等缺陷的教学方式。因为,多文本的融合性建构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全方面、多角度地审视各文本单元,聚焦文本逻辑,探索融合体意义群,通过求同去异、分析判别、关联整理等以达到语文的教学目的——对融合体文本意义的发掘与发现。为此,整合阅读为学生设计并提供四台强力“引擎”,助其大脑“发动”与“前进”。首先,整体关照:触发。

多文本的融合体具有信息量大、资源丰富和意义深远的特点,对其进行全面把握、整体关照是整合阅读最首要的教学活动。如以“名家谈读书”为话题逻辑,对《忆读书》《我的长生果》和季羡林先生的《我最喜爱的书》进行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初步浏览,并引导其发现隐含的逻辑。学生自然会想:为什么要一起学这三篇读书的课文呢?名家读书都有什么不同?名家都喜欢读哪些书?在无形间“触发”他们的思维活动,点燃了学习的兴趣。其次,对比发散:启发。对比就是把双方放在一起对照比较,以发现矛盾点、差异点和关联点。这让学习有了参照物和基准点,思维将向不同的方向发散、分裂、前进,大脑也随之充分活跃、运动。
        (二)通过情境创设,增强学生阅读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兴趣至关重要。阅读学习能够带给学生愉悦感,这是提升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假如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那样阅读过程就会味如嚼蜡,没有丝毫的乐趣。只有让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进而提升阅读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阅读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教学开始前,语文教师可以先通过一个有趣的情境来开个好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地导入接下来要讲解的内容,为学生的阅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调,让学生能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阅读学习的质量。为学生创设各种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课外阅读整合
        想要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单元整合阅读教学,就必须立足于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通过延展课文内容的方式,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领域。通过将教学内容与课外阅读的有效整合,构建语文阅读高效课堂。例如,在教《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这几课时,由于这一单元当中的四篇课文都是古典文学的节选本,如果学生单一化地进行课文阅读,就难以理解与掌握其原著小说的时代背景、主题内容,也难以具备宏观性的视角看待这四篇文章的重要价值意义。第一,教师可通过将教学内容与课外阅读的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将教学内容与课外阅读有效整合,分别展现《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这四篇课文的原著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并重点介绍这四大名著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的重要价值与意义;第二,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地剖析与研究这四篇课文与四大名著的紧密联系,让学生通过单元整合阅读对这四篇课文具有一个感性的认知与了解,并能够体会到想要客观、全面地学习单元知识内容,将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紧密联系起来。
        (四)贴近生活,渗透口语情感的元素
        任何一门学科都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脱离生活的学科是不存在的,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更多地需要贴近生活,因为口语本身就富含生活的气息。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内容都安排在每个单元学习的后面,无论是对这个单元内容的整体把握,还是对知识结构的系统理解,教学中必然要引导学生融入现实生活中。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安排的《父母之爱》这节内容,不但将口语交际的话题与生活连接,而且直接融入了家庭,“天之大,唯有父母之爱最完美无瑕”,当生活中遇到种种困难时,父母之爱成了化解困难的“月光宝盒”。贴近生活的口语交际教学,不但提升了学生对于生活的理解能力,而且将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教育进行了渗透,情感教育得到升华。
结束语
        基于思维提升的整合阅读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理念、新思路,它在教学内容、形式和目标上做到了“三突破”,在注重“群文”的基础上更注重教学活动的思维与理性。同时,整合阅读也需要广大语文教育者有更开阔的整合观、更扎实的实践观,才能给学生带来更理性、更思辨的整合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杨永.基于深度学习的群文阅读教学路径探微[J].教学与管理,2019(14):36.
        [2]黄宏伟.整合概念及其哲学意蕴[J].学术月刊,1995(9):16.
        [3]魏宏森,曾国屏.试论系统的整体性原理[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